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63期 起初:創世記
字級調整:

乘著夢想去旅行
蘭嶼,人之島
我最後得到的東西,比當初想要的還要更珍貴。
關鍵字:
作者/張辰芸 (中興長青畢契)
 
「山和大海就是我們的冰箱,當我們需要食物,我們就拿取需要的量,把多出來的處理好,分給家人朋友,絕對不會浪費。」這是我在蘭嶼生活了兩個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話。當時我坐在朗島伊娜的賣首飾的涼台上,看著近在眼前的大海和夕陽,聽著伊娜樂天的笑聲,這話讓我感受到蘭嶼人對這個小島的愛。
 
蘭嶼打工換宿
 
今年四月中旬,我有一個很特別的機會可以到蘭嶼打工換宿。從計畫到出走,用了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急急忙忙地買好車票、收拾行李,就這樣一路搖搖晃晃地飄到了這個美麗的小島。我在三年前曾經來過蘭嶼,那個時候跟大學的朋友一起來玩了短短的四天,對於蘭嶼的印象就只停留在:山羊很多、山羊大便更多、周圍都是大海…等,比較表面的記憶。要說我帶著怎麼樣的期待嗎?那倒也沒有這麼偉大,最初只是單純地想要填滿這個意外的空閒時期,到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放空一陣子,而我最後得到的東西,比當初想要的還要更珍貴。
 
傳統中的生態意識
 
我在蘭嶼換宿的日子裡,常跟著當地的朋友在島上玩耍,也有許多機會跟當地的長輩們聊天。認識這麼多當地朋友、跟著他們到處去玩的過程中,我在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對於大自然的愛與尊重。有一次民宿老闆和他的媽媽帶我們去海邊玩,他們時常在一些當地人才知道的特別的時間到礁石之間抓一些食材回去加菜,例如螃蟹和一些野生的螺類。當時我們這些”菜鳥”跟著他們採集食材,老闆提醒我們說:小鬼,太小的不要抓、抱蛋的不要抓、抓夠了就回去吧。這雖然聽來是很微不足道的提醒,可是背後有很大很大的意義。我在這兩個月之間,從他們的生活觀察到:蘭嶼人的環保意識是從小、從傳統、從最基本的記憶就從在的。民宿老闆說,在飛魚季期間,他們傳統是禁止到深海打漁的,因為他們一整年都在捕捉下層的魚,要在這個時期之中讓下層的魚休息、生養長大。我聽到這個說法,突然才發現,原來老人家口中的傳統,是有這麼深遠的意義。就像我在文章的開始提到的那一段話,這不只是他們口頭上的宣傳標語,而是從蘭嶼人的生活細節就能看到的實踐。
 
某個下午,我在一位朋友的領路下,來到朗島部落一個很隱密的角落咖啡廳。咖啡廳老闆娘是一個從台灣回來的蘭嶼當地人,她的咖啡廳是爸爸媽媽的舊工作屋改裝成的。房子不大,地上牆上鋪著一些木板,周圍放著一些簡單的擺飾,看起來特別小巧可愛。她一邊做著蛋糕,一邊跟我們細數著房子和她家人的故事。她說蘭嶼的物資很缺乏,蓋房子不容易,而且當初把爸爸媽媽的工作屋拆掉蓋成她的新婚房,留下了一些當時剩下的木材,而這些木材就是我們正坐著的木地板,那是經過幾十年還沒爛掉、最頂級的建材。我們(家人)很喜歡蒐集垃圾,這些在你們眼中可能看為垃圾的東西,對我們而言都是非常寶貴的。她說,爸爸曾經把一個廢棄的鐵桌抽屜帶回家,說這個很好用的,我們小幫手們猜了好幾次都猜錯,原來,爸爸是想要拿來當作烤肉板來用。她還給我們看她的零錢包,是她自己用牛奶紙盒折成。聽她一點一點的說著,似乎在她生活中就是這麼平凡的事。我回去以後久久不能釋懷,到底我生活到現在,浪費了多少可再利用的「垃圾」?
 
 
 
觀光和環境的平衡
 
蘭嶼在幾年前發起了一項「多背一公斤」的活動,這個活動是希望來蘭嶼玩的遊客可以將島上的垃圾帶回台灣本島,以減少留在蘭嶼的垃圾量。蘭嶼的觀光旅遊業在近年來發展許多,而2014年年底,蘭嶼的第一間便利商店開始營業。當時我稍微關注了一下,依稀記得新聞中當地人說:我們也想要方便啊。的確,便利商店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它的確為當地帶來便利,但畢竟它也帶給蘭嶼更多更多的垃圾。在物資缺乏的蘭嶼,觀光業發展沒辦法像其他離島一樣方便而光鮮亮麗,環境的維護和其方便性要怎麼平衡,這不應該只是當地居民的功課,也是所有遊客應當互相幫助的部分。
 
說來慚愧,以前的我從來不會這麼認真的思考這些事,但自從在蘭嶼換宿的兩個月,我發現:環保原來可以從最基本的生活開始。最近我有一些台灣的朋友也開始了一個「減塑生活」的環保行動,雖然不能做到絕對的斷絕垃圾,但是從生活上就可以做一些減少塑膠、垃圾的小動作。例如:去買自助餐時,自己攜帶可重複使用的餐具、餐盒;或是去購物時攜帶購物袋…等。環保就是這麼簡單,只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這些小小的努力。上帝把地球交給人類管理,我們是不是應該更為這個世界的環境花點心思?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成為神的好管家?這不應該只是嘴上說說的標語,更應該是我們實踐在生活裡的基本意識。
 
我真心地跟你們推薦蘭嶼,它真的是一個很美麗的小島,它有美麗的山、美麗的海、美麗的動物,也是一個值得深深認識、學習的地方。
 
同作者相關文章:
蘭嶼,人之島 (第 163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63 期 起初:創世記 (47-49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63期  2017年  12月 起初:創世記 163
本期主題:起初:創世記
發行日期:2017/12/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創造之力
初喚‧創世記
第八日––思考創造
創造——從無到有?從混亂到意義?
創世記的性別閱讀
「綑綁以撒」故事的詮釋
進入上帝的醒魂陣—1985神研班《創世記》與其他
一個愛我們的上帝
夏甲
藝術讓基督信仰擁有當代性
最深的傷裡,有最深的愛
蘭嶼,人之島
台灣文學家鍾肇政與龍潭早期的基督信仰
王孟冬長老kap「消氣散」
無中‧生有:《魔法師的外甥》之創造觀
《雞婆的力量》讀後感
從《鋼之錬金術師》談創造
霍格華茲方舟
從音樂的創造反思當代教會音樂
海大長青創世記查經班心得分享
突破,擁抱,行動!——寫於WSCF-AP年會後
為《新使者》加添力量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