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人權,勇敢踏出舒適圈
學期剛結束的隔天,背著行李,我一早就出發往台北,暑假的第一天不是回家,而是以一個SCM(基督徒學生運動)營會:「躁動的東亞:台港基督徒鄉民summit」為自己兩個多月假期的開始。
其實,對於這個營會,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可能會在當中感到害怕和困難,因為知道這個營會是為了對台灣與香港所面對的社會議題作討論,多少會有一些大家發表想法的時間,這對於總是習慣當一個傾聽者的自己一定會有所衝突,所以,雖然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知道這個營隊的消息,仍然猶豫了許久才報名,總是在準備填寫資料的同時,對於可能要脫離平常自己所建立的舒適圈感到恐懼和反感,於是又默默地將報名網頁關了起來。
然而,在感受到這些害怕與不安之後,我不禁去想究竟一開始支持我想報名這個營會的想法是甚麼?其實自己在上了大學之後,參加了長青團契和許多其他總會辦的活動,開始了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於台灣本土的關心,因此我也開始去思考周圍所發生的事,發現當看到或聽到一些社會案件發生,或是某些人權益受損時,自己其實會感到難過。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不該再任由這些小小的情緒消縱即逝,而覺得應該要去認真地看待這些似乎人們已習以為常但卻不見得正確的事情,但坦白說,我卻常因不知如何開始而讓這個想法繼續埋藏在心中。所以這或許是自己想去參加這個SCM營隊的理由和動機,即便自己可能會所害怕,仍希望自己能在營會中學習並能有多一些看見,而當中或許也包含了自己正慢慢意識到的一點責任感吧。
焦慮不安的無力感
當自己真正來到營隊當中,讓我感到驚訝的是SCMHK(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的成員們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度,以及他們每個人能夠完整闡述自己意見的能力。對我來說,這兩件事情絕對是自己最缺乏也是在這幾天營會中想要逃避的原因。雖然,最近也常將自己放在不擅長的角色位置希望自己能學會新的事情,但我的心仍然是感到害怕及膽怯的。而在這幾天的營會當中,我的確很享受在每一個嘉賓專講的時間裡,但毫無疑問的,只要到了分享以及任何自己要說話的時刻,我就開始感到不安和焦慮。所以我一直在想,在自己最後分享心得時所流的的眼淚中,或許有一部份包含了自己無法在營會中提出相等量的回應所產生的虧欠,同時也參雜了自己與期望中有很大差距的那種無力感。
部份的自己正在成長
然而,從現在回頭過去看,我並不後悔自己參加了這個營隊,所以在許多不安的情緒之後,我自問在當中究竟有甚麼影響嗎?或許我無法說自己不會再對分享感到緊張,或是能夠快速地對一件事情理清頭緒,但我想我會把這個營會定位成一個起點,它是我開始接觸SCM的起點,感覺到每一個正在為社會議題奮鬥的人並不孤單,也是自己第一次與台灣其他地區的人交流,而同時,我能感覺到心中有某些部分的自己正在成長。
在這個營會的最後一天,我們嘗試以黑客鬆的方式進行,在這當中,大家嘗試著把自己的想法丟出來,一起來完成計畫提案。其實我還滿認同在一段時間內團體腦力激盪所能造成的結果,因為我相信一群人的想法肯定比單一個人的想法更加多元完整。於是在這個營會接近結束的時候,一個新的想法也漸漸的雛形,我想這就是我們這幾天以來的一個成果,讓我們從這次的聚集離開後,雖然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卻又有了下一次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