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56期 愛及曠野
字級調整:

文化.藝術
當美術館變成聖殿——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
西方基督宗教的象徵被轉化,祖靈成為聖靈整體的一部份,成為聖徒相通,分別為聖,進入靈裡的永生樂園。
關鍵字:
作者/王鏡玲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系副教授)

不論是藝術圖騰或是各樣的宗教象徵,是真實存在的屬靈生命,能指引人類進入更大而全新的廣闊世界。——安力․給怒

※視覺藝術的本土神學繽紛光譜

安力‧給怒牧師,自幼生長在泰雅族的基督教環境裡,在本土化靈恩運動的自覺意識中成長,接受完備現代漢人與西式藝術教育訓練。一九九零年代初期安力‧給怒已經展現結合原住民傳統和現代藝術的成熟風格。對安力‧給怒而言,關鍵不是固守空洞的傳統文化,而是如何再創傳統,找出屬於這時代的精神所在。原住民的傳統、古老的靈性啟示、融合在基督教的信仰實踐之中。安力‧給怒的作品表現出追問信仰根源的問題,反映了原住民在傳統文化凋零危機中,如何再創新局,以視覺藝術開出了本土神學的繽紛光譜。

台灣在地的信仰文化,不管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在長期「去宗教」的學校教育環境下,一般台灣觀眾對自身豐富的宗教文化,生活在其中卻又陌生疏離,很少有凝視台灣靈性藝術、體驗宗教美學的機會。這次高雄市立美術館「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展覽,將美術館變成祈禱的聖殿,成為結合宗教與藝術美感的神聖空間。

※與自然萬物共生同存的信仰圖騰

圖騰不只是過去部落傳統的保存對象,圖騰是族群連接現在、通向未來的生命盼望。安力‧給怒將台灣傳統原住民生活中的器物,例如織物、雕塑、陶製物、編織、飾物、建築物、武器、信仰圖騰…等等物件,透過現代藝術的媒材與表現手法,將這些部落物質文化的素材加以抽象化,成為屬於現代人的靈性象徵。

《新約聖經啓示錄》提到:「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22:1-2)。安力‧給怒強調「結」果子是提醒我們,「善行並非『作』出來的,而是『結』出來的」。藝術家如何讓觀者感受到「結」出來現場體驗呢?

在展覽場裡,不管是透過聚光燈照映下的牆面(圖1),還是矗立在展場中間(圖2),「心樹」系列結合安力‧給怒一九九零年代的「畫樹」系列,展現出回到人與自然萬物共生同存的宇宙秩序。這些「心樹」所「結」的果子,有的以陶土、貝殼、串珠編織與彩繪的組合,有的從挑高兩三層樓以絲線垂掛的各種圖騰,在聚光燈照耀下,或明或暗隨風飄動。有動物、植物、生物、祖靈、戰士…天地自然能量的符號,讓觀者在仰視與俯瞰之餘,彷彿進入與聖靈的連結,與萬物同遊的冥想或遊戲之中。

※結合原住民信仰的基督教「新靈」

安力‧給怒認為靈界有「生靈」與「死靈」兩類及「善」與「惡」兩種,都是受造物,無法取代真神的地位。人死後的靈魂,正常死為善靈,凶死為惡靈,善靈可到靈界,保佑子孫,惡靈留在人間作怪,令人招禍或生病。這些靈界統攝在上主聖靈的慈愛與公義的大能之中。

結合1990年代「畫童系列」(1992)、「畫靈系列」(1993)、〈樂園〉(1996)、〈我的十字架〉(2009)(圖3),到近作「祖靈系列」、〈Qutux Niqan〉、〈傳說記憶〉、以及〈彩虹橋〉的裝置藝術裡,安力‧給怒從泛泰雅的族群記憶與信仰傳統,做為同心圓核心,擴大到台灣原住民作為整體的文化認同。安力‧給怒透過將傳統超自然與祖訓的「圖騰化」與抽象化,祖靈、紋面、狩獵、出草、織布,結合基督宗教的十字架、洗禮、聖靈、創造與終末等的教義倫理與異象,企圖建立台灣原住民新文化主體性。

安力‧給怒將原住民的器物與圖騰的物質介面轉化,過往祖靈一個個排列在一起(或者擠在一起),那些臉、那些人形化的象徵、那些宛若織紋、雕刻的古老記憶圖騰,彷彿各種跨越時空、族群的靈魂,像祖訓再現、賞善罰惡的道德勸勉。〈彩虹橋〉是這次展場中值得仔細觀賞體驗的佳作,宛如進入一間聖殿,參與和聖徒、眾靈相通的儀式(圖4)。

安力‧給怒結合「畫靈系列」的〈祖靈篇〉,在明亮的「彩虹橋」裝置空間裡,觀眾脫鞋走上兩旁掛滿七彩布幕、從天花板垂下綴滿高高低低七彩絨線的通道。(圖5)被兩旁放滿一張張跨時空的圖騰傳說環繞,七彩布上掛有彷彿祖靈的圖像(圖6)。穿越在族語的聖詩歌聲中,我們彷彿和那些在秩序之外、在Gaga之外幽暗難辨的靈,經歷混沌中、深淵中吶喊、奮戰、受苦、孕育的活力,一起走上彩虹橋,一起來到上主的聖殿。西方基督宗教的象徵被轉化,祖靈成為聖靈整體的一部份,成為聖徒相通,分別為聖,進入靈裡的永生樂園。

※既莊嚴又孩童般的靈性邀約

展場最後一件作品是畫童系列〈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1992)(圖7)。根據安力‧給怒的說法,「這幅作品是新約聖經馬太福音,耶穌接受約翰施洗之後,天忽然為他開了,上帝的靈化身鴿子降落在他身上,此時,天上傳來聲音:『這是我的愛子,我甚喜悅』。作品在中央的主畫面外,加上四周擺放的10張小畫,形成了有如十字架的外形。小畫中姿態互異的孩童,是自己幼年在山林間玩樂的寫照。」

這幅作品具有多重的意義,從基督宗教的視覺象徵進入更古老的「靈」的世界。畫面圍繞著上下左右的孩童人形,彷彿古往今來未識之靈,祂們像孩童天真、善忘、新的開始、遊戲一般。有的自在逍遙、有的受苦受難、有的徬徨困惑、有的自食其力。中央來自聖界的「靈」對「靈」的澆灌意象,包含洗禮、入會禮、成年禮的邀請,啟蒙、揀選、祝福、甚至神聖的遊戲…等等,隨觀者來聯想。這件作品以基督宗教為核心,通向多元文化的宗教靈性,散發出溫柔而深刻的神聖光輝。安排在展場出口前,或者是另一種入口,讓準備離開或剛進門的觀眾,彷彿進入靈性邀約之列。

長老教會長期把神聖象徵物視為純物質的看待方式,拒絕任何將上帝固定在有形事物。但我們也發現透過宗教象徵,也讓信徒更能深入到信仰在生活中的體現。宗教人所敬奉的是神聖的能量,而非物質本身。對圖騰的敬拜並非拜無生命的「偶像」,而是敬拜神聖的能量與生命中心之所在。

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不僅表達了頭目般、族群歷史承先啟後的委身,也讓我們體驗到盼望與救贖的信仰精神,不是自我中心的獨佔、不是填滿,而是共享。從英雄式的雄渾與靈恩運動的激情,回到更無我的內在超越。

美術館變成聖殿,聖殿也可以變成美術館。期待未來安力‧給怒的藝術作品在教堂的神聖空間中,繼續展現信仰之美。

※後記:

1.本文局部引自王鏡玲所撰寫的〈圖騰的慾望動力學——安力‧給怒的創作異象〉,《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2016)。

2.高雄市立美術館「心樹‧新靈─安力‧給怒的藝術世界」,展覽日期 2016.08.27- 2016.11.27。

同作者相關文章:
進入上帝的醒魂陣—1985神研班《創世記》與其他 (第 163 期)
在諸宗教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第 159 期)
當美術館變成聖殿——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 (第 156 期)
長老教會的神學困境 (第 86 期)
基督徒能否進廟? (第 83 期)
「多元」的鬼怪觀 VS.「一元」的驅魔術 (第 37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56 期 愛及曠野 (39-4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56期  2016年  10月 愛及曠野 156
本期主題:愛及曠野
發行日期:2016/10/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愛及曠野
故事的居所,傳揚的百姓
從「被解聘的鄉下牧師」到「環境倫理學之父」
荒野地、野生動物與基督徒
看顧自然:從事實到價值,從尊敬到尊祟
找家——羅斯頓的生態哲學
健康之道——側寫羅斯頓教授訪彰化西南沿海
懷念駱維仁博士:台灣聖經神學研究的巨人
當美術館變成聖殿——安力․給怒的宗教藝術
泰澤東亞聚會分享
感謝主讓我們遇見彼此的差異
慈悲禧年的世界青年日
追求具有「公共化意義」的歷史記憶
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只是你們說我犯的罪是同性戀
關於愛滋,你到底恐懼什麼?
讀經筆記25─華語「初熟」,台語講「頭水」
台灣教會史ê台文筆記 2 ─ 南中東門教會、潘道榮、淡水教會
關於資本主義和信仰的一些思考
溫柔的實踐:第53屆神研班心得
送聖誕特刊給需要的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