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書寫系列的三部曲是作家吳祥輝所寫,分別以作者遊歐三國的旅行紀錄結合台灣近代史地與當前現狀所寫成的三本書,這三本書的文體是在輕鬆當中說嚴肅的議題。作者句句機峰,常在小故事裡看見大格局的思維。很奇妙的是,這三本書也正巧與我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結合,願在此分享這份驚喜,也期待大家能夠抽空閱讀這些作品與激盪出不同的思考。
※2007,芬蘭/墾丁
2007年,我當時在墾丁工作,那裡是個很陽光適合戶外運動的地方,不過卻少了點書香味。鎮上只有一家較具規模的書店。這個渡假天堂,夏天有爆滿的遊客冬天則是落山風肆瘧,國境之南很難找得到悠閒的地方可以帶本閒書消磨一下午。
我惟一想去的地方是上那座小小的圖書館,我也是在這個小天地初次看到《芬蘭驚豔》這本書。老實說,這書在當時已被熱切地討論了一陣子,我借了《芬蘭驚豔》回家,並不是因為它知名度,而是被它美麗簡單的藍色封面與內頁印刷所吸引。我在來往員工宿舍和公司的客運車上不畏折損視力的讀這吳祥輝那令我著實「驚豔」的描述,我讚嘆作者用「精準獨到的見解揉進人文關懷溫柔」將芬蘭旅遊這件輕鬆的寫意的事情與台灣的價值觀與現況做結合。這本書的副標是「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有趣的是,書裡不談「如何成功當上第一名」,反而談芬蘭的教育與外交,並且同時拿出台灣的狀況作對照。「紅葉傳奇,台灣精神」這篇文章最讓我印象深刻,多年前因為仰慕紅葉少棒的名聲往返紅葉村多次,並且當起台中大專教育營隊的課輔老師,也確實親身看見紅葉國小絡繹不決的參觀人潮與當年紅葉少棒隊員身上那份滄桑的反差。我開始思考,到底,我們為何而驕傲?為何一定要「非贏不可?」書裡以我未曾想過的角度切入並且詮釋了這段台灣人以前、直到現在仍掛在嘴邊稱讚不已的「勝利」。
我立時著迷的把《芬蘭驚豔》看過第二次。雖然早已忘記書中細節,但整本書寫作的基調所顯示的氣魄與遠見鼓勵著當年在職場厭倦的我開始思索起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與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我心裡明白,該是改變自己的時候了。
※2010,愛爾蘭/北愛爾蘭
離開墾丁一陣子之後,很幸運地有機會啟程到北愛爾蘭念書,出發前我已經把《驚歎愛爾蘭》讀過一遍。對於書裡陳述愛爾蘭與UK(聯合王國,即我們習慣說的英國)交纏的歷史頗感「閱讀困難」,因為那不是我熟悉的史地人物,不幸的是,我進教室的第一堂課更困難,並且馬上被震撼教育——因為老師用愛爾蘭腔英文上了整3個小時的愛爾蘭史地課程。教授講得口若懸河,我可是聽得痛苦萬分,比早先讀《驚歎愛爾蘭》的經驗更震撼,後來便央求回台灣的朋友務必幫我買下這本書帶過來給我,原因無它,我想要印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再者,這本書延續「與台灣實事史地映證」的寫作風格加上我對中文的親近程度,總比自己被老師在課堂上疲勞轟炸三小時還要好過一點。事實證明,在北愛重新翻閱這本書會有種驕傲與開心,我曾經將這本書拿給不懂中文的加拿大同學看過,她說:「這書裡的照片真有趣,都是這裡的景色呢!可惜我不懂中文,我猜故事一定很有趣。」
特別再三讀著描述北愛爾蘭的篇章,我看見Derry城裡那些The troubles時期有名的壁畫、城外「兩兄弟差點握到手」的雕像(代表南北愛目前的處境)、還有每次進城都會經過的市政廳。我很確定《驚歎愛爾蘭》不再只是單純的「一本書」,它是真實、有血有肉的與我生命經歷「正在」聯結的篇章。這些故事聯結我的「台灣與愛爾蘭認同」。這個國家和台灣有許多相似的處境:都是島國、鄰居都是世界強權、有明顯的意識型態對立(台灣的外省/本省人,愛爾蘭的新教/天主教徒),語言都被強權影響。因為這本書的滋養與實地在愛爾蘭的生活,促使自身孕育出更多前所未有的新想法,也意外在最後幾個月,我竟然對中國/中國人放下敵意,在宿舍廚房和中國朋友開始「兩岸第三地對談」。
回台灣前,因為行李重量限制,我把這本書送給與我「對談」數次並且對台灣著迷與充滿期待的中國同學,他說繁體字真是不好讀,我說:「留著吧,這書寫的是愛爾蘭與台灣的故事。有一天對你或許有用。」
回台灣後,因為想珍重收藏愛爾蘭的回憶,我朝聖似的去了一趟師大水準書局買下這本書(感覺這本書若去別處買就失去一點什麼了)。時空轉換,我早已離開人煙稀少的愛爾蘭,場景已是人聲鼎沸的師大商圈。站在書局外,看見書封上那句「愛爾蘭人的心一無所有,除了想像」,我笑了出來,我悄然查覺台灣人和愛爾蘭人不同之處就在這句子裡變化一下便有解答:「台灣人的心想要所有,除了想像。」
※2012,挪威/香港
2012年,我已然在離中國內地最近的「特區」工作,《驚喜挪威》書裡的寧靜氛圍成為我脫離快步調國際都會生活的心靈寄託。印象最深的是「台灣需要世紀接軌」這篇裡提及的「寵兒治國」,這本書出版於2008年之後,四年後台灣人在2012年依然展現對這種人格特質的「品牌忠誠度」。這也不禁讓我思量起,台灣人的核心價值到底什麼?或者,我們其實並沒有「核心價值」因此我們只願隨波逐流吧!從被國民推選出來的一國領導人的個人特質,我想也某種程度是「台灣人核心價值」的參考答案。
此外最令我著迷的還有「台灣價值」與「國家記憶體」的論述。也提供我評比標準去對比香港與台灣的狀況。最近的時日在書裡描繪的挪威/每日生活的香港/母國記憶的台灣之間流轉。香港與台灣對物質的追求與刻苦工作的態度和挪威相較之下是兩個背道而馳的發展模式,香港這城市的品牌定位主打「買東西與吃東西」(至少我個人發現的旅遊意象是如此)挪威在相對比較之下確實無趣了一些,但《驚喜挪威》的「驚喜」正是那份「悠遠平淡」的深邃。
看看香港、再望向挪威。除了「物質追求」之外,台灣的品牌定位又是什麼?或許「記憶與美感」的力量可以讓台灣的核心價值轉化。物質追求沒有錯,但國民整體的視野高度會讓一個國家看未來看得更清楚,那是一種自信:不盲目跟著發展、知道自己是誰。才會可能穩穩地向下走去吧!
回首這幾年,非常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看完吳祥輝的「國家書寫系列三部曲」。這三本書與我生命中三個重要階最緊緊相連;作者不斷傳遞出正面積極的力量供給也建立我對自己、對台灣的自信心;這套「國家書寫三部曲」起了拋磚引玉的功用,讓台灣人建立自信與氣度去見證台灣大時代的轉變。我不再對台灣失望!因為,何其有幸,我們處在最困難的時代,因為這同時也是最好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