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6期 基督教美學
字級調整:

本期主題
我的亞洲基督教藝術經驗
原有偉大、豐富的基督教藝術傳統的西方,教會藝術似已沒落,卻在亞洲復興。
關鍵字:
作者/陳義仁 (高樹教會牧師,畫家)

讀神學院之前就常聽到「信仰本色化」一詞。

進神學院之後,選修一門由郭大衛(Rev.David Gelzer)牧師娘郭緯麗( Elisabeth Gelzer)所開的「亞洲基督教藝術」,學生只有多才多藝、會刻印、會石雕、會水墨的楊禎禕同學,以及只會畫雜誌插畫的我兩人。台南神學院很用心,雖然只有兩個學生選課,還是開了。而課程的內容的確令我大開眼界。

課中看了一大堆圖片、幻燈片:穿韓國衫的約瑟、馬利亞;印度臉孔的耶穌;佛祖模樣的基督;中國古裝的亞伯拉罕;日本古畫風的聖母子;菲律賓……斯里蘭卡……新加坡……等。光是這些不同民族的畫風、人物與景物的造型,以及多樣的表達素材如:水墨、油畫、剪紙、壓克力顏料、蠟染、版畫、雕刻、花藝……,就夠令人目不暇給了。圖片資料大部分來自亞洲基督教藝術協會(The Asian Chrstian Art Association)出本的畫冊及其會員刊物《Image》,以及郭牧師娘自己的收藏。

這些資料始於東亞基督教協進會(亞州教協前身)1962年在澳大利亞召開會議時,交託日本的竹中正夫(Masao Takenaka)教授進行蒐集的。作品限定於亞洲國家。1978年「亞洲基督徒藝術家協會」成立大會在峇里島舉行,主題是「什麼是基督教藝術?」——表達基督教或聖經題材嗎?或必須有基督教的內涵?非基督徒、異教徒表達了基督教內涵算不算?

1979年Image創刊。亞洲基督教藝術作品讓我們感到親切,除了人物、服飾、背景民族化以外,也表達出亞洲國家共同的問題:異教昌盛、被殖民的經驗、政治專制獨裁、貧富不均、男尊女卑等,如把「聖母」畫得像平凡的歐巴桑、如畫彌迦書「把刀劍打成犁頭」的和平景象、如女性被釘十字架(表達亞洲婦女所受的欺壓更甚於男性)等。經竹中教授的推廣,以及亞洲各國藝術家的努力創作,已有相當的成績。原有偉大、豐富的基督教藝術傳統的西方,教會藝術似已沒落,卻在亞洲復興。

台灣呢?恕我才疏學淺,只知道原住民教會的教堂壁畫,或其他作品,會將聖經人物造型變成原住民。天主教有一些作品,將聖經人物中國古裝化,甚至製作年畫、聖母子似觀音、天使像門神。福客系的台灣人,有無這方面的作品?我一無所知。

郭牧師娘送我一支雕刻刀,鼓勵我創作。由於我不是科班出身,平時又輕忽素描(悔恨!),斷斷續續做了一些木刻作品,就做不下去了。這些作品有:

有紅磚牆的牛欄、竹椅、水牛的〈耶穌出世〉。
    有女子彈奏南管琵琶唱救主降生。
    有耶穌出世,腳踏蛇頭。
    有穿唐裝的耶穌入爺路撒冷,背景有椰子樹。

摹仿台灣民間宗教的金紙、平安符格式的耶穌獻身圖等。有些刻意印在紅色、黃色的薄紙上,

這些具有臺灣文化、異教感覺的作品,有人覺得新奇、親切,有人無法接受,也是必然的吧!

這些差不多都是服裝、景物本地化的表達,是「外皮」的本地化。即使如此,於我,最大的困難是,我身為福佬台灣人,似乎找不到代表台灣人的服裝。現在知道平埔族有服裝,但是那時候的我,連平埔族是什麼都不知道。

此外,我刻了林家祖孫三人殉難的圖〈麥子落地〉,雖有本地信仰的意義,表達方式卻十分死板。也應郭大衛牧師之邀,為1982年《英文台灣教會公報》的創刊,畫了台灣味的「焚而不毀」刊頭等。

過了很久,我忙於畫四格漫畫及應付生活中的艱難,只有到2009年為新版的《聖詩》配插畫,才有幾張圖刻意做相同的表達:台灣臉孔(《聖詩》135)、梨園戲的身段(119)、漢樂器的演奏(53)、布農合音(228)、中正廟下的人民(495)等。

新版《聖詩》裡,我們也看到了原住民伊誕.巴瓦瓦隆傳道師、彼娜得.斐寧,以及陳志良等,也都分別從原民風格、水墨等不同路線在創作屬於台灣的基督教藝術。

數年前,長老教會總會有意組成「基督徒藝術家團契」,開了幾次會。我極力提議台灣教會應該要有像《Image》這樣的刊物,雖然薄薄七、八頁,一年沒出幾期,但介紹基督徒藝術家具有信仰、神學內涵的作品,定能相互激勵,激發最切近生命的創作。然而,時機似乎尚未成熟?

很期待:期待作品,然後刊物,然後更多的作品。

同作者相關文章:
陳平逝世十年 (第 196 期)
阿仁牧師的古典迷因漫畫 (第 179 期)
我的亞洲基督教藝術經驗 (第 136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6 期 基督教美學 (28-30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6期  2013年  6月 基督教美學 136
本期主題:基督教美學
發行日期:2013/6/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基督教美學
基督宗教的美學—在神學與靈修當中遇見「美」
藝術與信仰:從美感認識信仰、從信仰中體會美
教堂裡的現代藝術——衝突與接納
有意義的教堂美學
從《公東的教堂》探索教堂美學與信仰
我的亞洲基督教藝術經驗
學習聽聞大地的聲音
在工作、祈禱與靜默中和上帝重新相遇——我在曠鄉(下)
打造從心而出的美麗環境
「吃」與「饞」
旅行中的心靈相機
話說彌迪理牧師
教養、宗教與基督:從《矢内原忠雄傳》想到的
媠䆀無比止
參與 WSCF-AP Women Doing Theology 心得
核四?核能?究竟為何而反?
成為天國的富翁
三驚有夢——讀吳祥輝的國家書寫三部曲系列
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感動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