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14期 憂鬱的光輝十月 |
|
|
特稿 |
分擔苦難‧疼惜生命 |
921大地震的救災到重建,長老教會有許多經驗和見證。
|
關鍵字: |
作者/林芳仲
(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助理總幹事)
|
|
|
1999年的921大地震,轉眼已經過了10年。當時長老教會積極參與救災與重建的工作,累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10年後發生莫拉克88風災,長老教會同樣抱持「分擔苦難‧疼惜生命」的立場全力投入,協助災民早日重整家園、展開新生活。我們見到許多經歷過921大地震、累積了救災經驗的志工投入,也有很多沒有經驗但極熱心的青年參與。此時回顧921的重建工作,除了做紀錄之外,更期待這些經驗和精神能傳承下去。
※ 深入後山救援被忽視的部落
921大地震過後3天,Omi Wilang牧師來找我,提到921之後,所有的救援工作、 媒體報導都是前山的災情和救援,因為前山是比較容易到達的地方。然而,後山的梨山地區,一般的交通工具無法抵達,受災者正面臨缺水缺糧及民生物資的困境,若不趕快設法,恐怕就會有人餓死,特別是嬰兒不能沒有奶粉,所以需要儘快送上去給他們。我立即答應他,請他負責開設這一條救援的路線。Omi 牧師的計畫是將物資集結在羅東,他再召集泰雅爾的兄弟姊妹組成車隊,再由75輛發財車載送物資,從羅東開到梨山,然後再換摩托車深入各部落。
我立即與在羅東教會牧會的王榮信牧師聯絡,請王牧師開放教會,成為物資集中的救援站;王牧師跟我曾經在台東一起同工過,他們夫婦是很好的同工。他立即答應,並且開始募集物資,結果物資很快地從社區和信徒中捐獻出來,並且擠滿了主日學教室。另外,綠色和平電台的張素華小姐得到紅十字會一拖板車的物資,也直接從台北運到羅東75輛發財車。總共有運送三趟200多車次,以這種接駁的方式,將物資深入至後山災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為偏遠山地災區運補物資的模式,在後來幾次大風災時都被採用,這次88風災後,泰雅爾中會和嘉義中會攜手將物資運到多處道路中斷的阿里山區,就是一例。
當時Omi牧師只顧忙於運送物資給後山部落的災民,卻沒有時間休息,竟然忙到胃出血!我在幹事會中報告,幸得當時助理總幹事張德謙牧師的協助,赴馬偕醫院醫治才穩住。
※ 設立前進指揮所和4個物資救援站
921大地震號稱百年大震,災情慘重、巨大,當天半夜,我正好出差借宿台中東榮教會牧師館,和郭寬城牧師互道晚安後,剛躺下休息就遇到1:47的大地震。清晨5點就和郭牧師想進入埔里,但是在中興新村看到的慘象,包含中興新村圓環的時鐘停在1:47,我們無法再進入,只好返回台中。並立即回台北,到總會事務所向總幹事羅榮光牧師報告,這次的災情異於以往,必須動員全國的長老教會投入救災工作,否則無法完成上主的託付。
幹事會議中,大家知道台灣處於緊急狀態,仍有許多人被埋在瓦礫中,生死未明,有更多的人陷入缺糧。幹事會即決定以事務所幹事團隊為後勤、協調、訊息提供為功能的指揮中心,並在草屯教會設立前進指揮所,派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幹事鄭英兒牧師與主委洪叡郎牧師一同負責。在3條路線上的南投、埔里和東勢教會設立物資救援站,一方面收集物資,另一方面發放物資,並收集災情訊息,以掌握實際的災情,後來為進一步進入中部布農族的居住地,將南投站改在水里教會,為了更長期的救災工作,埔里站遷到謝緯營地,前進指揮所改為921中部辦公室,為了交通便捷的緣故,辦公室地點是借用東榮教會,以便進行全面的關懷重建工作,再加上羅東站,在救災的第一個月所建立的組織系統,確實發揮了救災的功能。經由這個救援系統長老教會總會為了經理、媒和災區的需求,與國內外教會愛心的關懷行動,我們設置專線,由幹事輪流值班接聽,並將最新情況,以高速傳真的方式,傳達給國內各長老教會。
幾個專案計畫也在這段期間陸續籌畫,以支持4年3階段的主計畫:
1.夥伴教會:長老教會是一個以中會為主體運作的教派,重建關懷站的設立,由中會任命小會議長或長執會議長擔任督導牧師,這個重建關懷站的支持系統,除了來自總會的固定支持外,另外也媒和夥伴教會,以活絡其支持來源。所以重建區的教會,設立重建關懷站的教會,均有夥伴教會支持。
2.蓋組合屋給屋倒者: 我們找到一位業者,他提供一戶12坪、2房2廳一廚一衛的組合屋模式,蓋在災民所有的土地上,以避免以後再搬家的麻煩。
3.關懷牧者方案: 災區的牧者是災民,也是關心信徒與災民的牧者,更是參與重建的領導者。災後有的牧者謝禮短少,總會進行關懷牧者方案,讓牧者可以安心投入重建工作。
※ 提出救援、安置、重建三階段4年的計畫
經過了忙亂的第一個禮拜的救援初期,總幹事要求設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救災主計畫,總委會在10月5日召開,我提出4年3階段的計畫。針對災情的需求,分為救援、安置與重建三階段,救援的目標是在三個月內能針對受災者的需求提供物資支援;在安置部分,除了提供暫時的居住之外,確定在屋毀的災民土地上建組合屋,免除將來再搬家的痛苦,所建的房子歸屬受災者。在建屋的過程,也讓重建區居民參與工作,讓他們有收入。這一部份的政策,和當時的慈濟及政府的政策不一樣,對受災者的幫助更大,這個政策在10年後2009年的88風災的建屋政策,成為多數團體所採用。 重建的部分,主要針對心靈重建、教會重建、社區重建、產業重建和禮拜堂的重建,這部分是希望在受傷的地方,建立新面貌,協助當地教會更新。
為了這個目的,我提出在中部設立「關懷重建辦公室」,並在重建區設立「關懷重建站」,以重建區的教會為基地,進行重建的工作,後來共設立了17個關懷重建站及1個志工支援站。每個關懷重建站聘請牧師為督導牧師及社工員為站主任,進行重建工作。4年的時間內,前2年主要為一般的重建工作,後2年逐漸轉為強化教會對社區的宣教功能。關懷重建辦公室,前二年邀請當時的助理總幹事張德謙牧師擔任關懷牧師,巡迴各站關信工作者,黃肇新目師擔任執行長,帶領18個工作站的同工執行重建事工。後2年邀請洪叡郎牧師和詹益宏執事擔任相關職務。
各站以當地的特色設站,充滿了許多見證,例如魚池教會站,原來已經沒有聚會禮拜的魚池教會,921之後重新設立,改建禮拜堂,恢復禮拜。日月潭教會原本狹小,重建之後成為一間有民宿設備,提供退修會場所的教會。埔農教會重建後成為在埔里讀書的原住民學生中心,牛眠教會成為認同噶哈巫族群的教會。集集教會的莊大慶牧師從921地震之後就與當地居民在一起一直到現今。
※ 幾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尚有如下幾件: 彰化基督教醫院是第一所進入災區的醫院:由於平時的預備,彰基在921當天的半夜2:00就已經就定位等候命令,進行醫療支持,後來再與馬接醫院、新樓醫院深入災區支援醫療工作。
嘉義中會每天煮飯給中寮地區1500名災民吃:由於災區缺乏乾淨的水,所以嘉義中會每天都必須先在嘉義洗好要煮的菜後,再載到中寮煮,每天這樣備餐,一直到總會考慮災區的重建,必須讓當地的菜市場、小吃店…等恢復功能才停止供應。當時有些團體在災區發便當,但提供熱食者甚少,因此這項服務讓當地居民很感動。
中寮教會禮拜堂提供暫存空棺木的場所:因為當時死亡者太多,當地缺乏足夠的空間,教會協助死亡者家屬預備棺木,提供教會成為存放所,這個作法震撼當地居民的心靈,教會不畏一般人的禁忌,盡力協助災民,得到當地居民良好的印象。
高速公路上井然有序的車隊:救災期間,為了讓緊急救援者先通行,行駛高速公路的每一輛車都主動盡可能的走外線慢車道,這顯示台灣人民是一個能自我要求的現代優質國民。
台灣社區關懷協會的幫助:地震之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台灣社區關懷協會為窗口,向內政部承辦重建事工,關懷重建的執行長也是台灣社區關懷協會的執行長,所以無論是重建站同工的勞健保或是設備、車輛都登記在台灣社區關懷協會名下,這個協會由陳亮全教授和許多牧長於1998年設立,1999年就投入重建工作。
〈未完待續……〉 |
|
同作者相關文章: |
|
.向青年開放的教會 (第 127 期)
|
.分擔苦難‧疼惜生命 (第 114 期)
|
.在「上帝國」中成為夥伴 (第 107 期)
|
.編者的話 (第 65 期)
|
.編者的話 (第 57 期)
|
.愛與執著 (第 57 期)
|
|
|
|
|
|
|
|
|
|
轉寄給好友分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