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
字級調整:
| 下一則
基督徒學生運動在台南的實踐
作者 / 吳明漢

源於十八世紀的平信徒學生宣教運動SCM(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學生基督徒運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草根性運動,這樣的運動主要是以宣教的方式進行,但傳承至現今世界各國的學生基督徒之中,SCM已展現其多樣化的面貌。其中一個主要的呈現方式,便是「社會關懷」。

█台南大專的社會關懷

台南的學生基督徒運動(TaiNan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目前由台南大專中心運作,包括連團契宣教的思維,都是以SCM作為思考的基礎。然而,以大專團契來運作SCM,確實有其難處,原因是目前台南大專團契的氛圍已脫離社會運動的脈絡。這不只是團契的輔導或幹部帶領風格能造成,實際還需要考慮台灣教會整體的宣教、牧養方式,以及當前社會(尤其大專學生)對學運的認同與否。

為了重振SCM的精神,甚至在2014年的318學運之前,台南大專於2013年十月底便成立SCM小組,並分作「監獄小組」、「恩友小組」、「東移小組」及「關懷弱勢家庭小組」四個組別進行大專學生團契信仰實踐的自主性計畫。當時的構想便是嘗試以成大SCM團契為主體,直接踏出社會關懷的第一步,並且邊做邊學邊調整,慢慢邀請其他團契的學生一同加入。台南大專的SCM小組甫成立時,我們就立刻發覺進行SCM運動的必要條件「論述能力」相當不足。

█論述能力作為社會關懷的動力

SCM運動的「論述能力」是其運動成敗的關鍵,因為社會關懷的各種方法都源自其「方法論」,也就是這些方法背後的思考方式。以「弱勢家庭關懷小組」而言,一開始成員鎖定教會課輔班裡的弱勢家庭進行,但因為重重困難導致需要至該家庭內進行課輔班,甚至造成雙方的困擾。於是,「弱勢家庭關懷小組」的組員重新思考這項運動的動力,嘗試思考不同的方法想繼續這個小組的運作,直到發現運作這個小組的不是方法的更新,而是需要論述該小組的能力。

「論述能力」能讓我們明白「社會關懷」中的「為何而戰」,若能持續以論述為何而戰的思辯作為動力,則能產生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以及想像來達成「社會關懷」的初衷,而不會流於形式地重覆消耗大量的人力及資源。這是台南大專的SCM運動所得的成果之一,也是SCM小組得以順利進行組織改造持續進行的主要原因。

於是,台南大專的SCM小組在2014年318學運的刺激下,進行了活力十足的組織改造,將SCM小組改名為「5.C.M.小草工作室」,在此工作室底下則有「恩友小組」、「鐵路東移關懷小組」、「懷更(關懷更生人)小組」、「公民覺醒小組」、「偏鄉教育小組」、「以法大(聽障關懷)小組」及「比撒列(手工藝募款)小組」共七個小組繼續運動。

█以組織改造產生社會關懷的持續動力

其實,組織改造後產生的七個小組進行社會關懷,更讓我們感受到「論述能力」的重要,尤其是「恩友小組」的運動。台南大專的SCM運動裡,恩友中心的合作事工一直都是重點項目,但恩友中心的事工從初期的用餐前詩歌帶領、協助恩友同工分配食物到恩友傳情(註),甚至到後期由大專學生親自站上講台分享信息。恩友關懷事工的變化與SCM學生論述恩友這個社會議題的能力有關,當恩友中心的事工以協助帶領詩歌為主時,學生只是覺得關懷街友的事工需要協助,所以站出來加入服事。

但是,當SCM社會關懷的事工發展至學生站上講台為街友分信聖經信息時,大部份站上講台的學生已經能夠論述整體社會對待弱勢族群的不公義,導致許多人被邊緣化。於是,SCM的學生明白社會關懷不是同情心或同理心的出口,反而是信仰實踐與理解的直接呈現。

至今,台南大專的小草工作室持續進行SCM的運動,並重新思考信仰團體應有的樣貌。因為這兩年的SCM經驗累積,讓參與的學生獲得相當豐盛的信仰理解,我們嘗試將這些成果帶回大專所屬的十一個團契,幫助各個團契學習理解信仰團體的運作,幫助處在困境的團契以對信仰團體的論述能力產生多樣化的想像,找回SCM團契的原動力。

註:恩友傳情事工是向大專團契學生及教會會友募款,將募得款項購買不綉鋼餐盒送給街友使用。

文章來源:新使者雜誌第149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網站,https://tcnn.org.tw/archives/53642,2024.03.26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大專事工委員會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