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1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懷抱信仰,破蛹而生
專訪剪紙藝術家陳治旭
作者 / 採訪@洪敬慧
《寶村生活》介紹寶藏巖聚落過去的住民生活、節慶活動等,這幅作品現在還放在寶藏巖的常設展。

從台北捷運公館站出來,往水源市場方向前進,還未走到基隆路,右轉進汀州路三段230巷,然後沿著上坡往前走到底,就抵達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這一天陰雨綿綿,有些許霧氣籠罩在前後的山頭。眼前有一整片沿著山勢蓋的房屋,除了一些民宅,大部分是藝術家的工作室。走進這靜謐的小聚落,在都市中忙碌追趕的心不由得沉靜下來,體會與繁華商圈截然不同的藝術氣息。

陳治旭的工作室在59弄裡,必須依循指標,爬上幾個階梯、沿著圍牆,才繞得進這條狹窄巷弄。走上台階,在巷弄口便能看見工作室那扇門以等候訪客的姿勢半開著,裡頭散發著橘黃色的暖光,傳出陳治旭與朋友愉悅的交談聲。

工作室裡全是木製桌椅、櫃子,天花板的吊燈上貼著精緻的剪紙,桌上也散落著構思中的圖稿與剪紙作品。陳治旭長相清俊,看起來就像城市裡的文青,但其實他自小在馬祖長大,中學學的是美工,專科學的是強調實用價值的工業設計。

│看見傳統之美│

陳治旭自年少時期就特別受傳統工藝吸引,喜歡老家具,對古物有特殊情懷,會到處蒐集工藝品,「現代物品沒有過往的美好記憶。」他說。

然而,陳治旭並非從小對家鄉的剪紙藝術有感。2000年時,他因為參與建立位於馬祖南竿鄉復興村牛角聚落的城鄉工作室,回到家鄉做田野調查。過程中,他留意到村裡的老人家在剪紙,他在旁觀察、記錄,不知覺走進剪紙世界,出版了《馬祖剪花》一書。

不同於繪畫以色彩敘事、雕塑以形體言說,剪紙的載體大多就是一張平面的紙,在陳治旭眼裡卻有深邃而立體的意涵,「剪紙作品張力很強,有著強烈的陰陽對比。」對陳治旭而言,這項民間藝術是馬祖在地文化的一部分,承載了當地年深日久的生活習慣,在居家的燈罩、燈籠、香爐、門框上,或在婚喪喜慶各種場合,以各式複雜的樣貌出現,妝點出不同於台灣本島的文化。「馬祖沒有接受過日本統治的痕跡,許多東西都還保有清國時期的藝術特色。」陳治旭點出馬祖文化的特殊性。文化的美讓陳治旭深受吸引,而當他以民間美術研究者的身分回到家鄉,也看見自己的傳承使命。

│堅持服事之心│

陳治旭後來就讀台灣浸會神學院,在接觸基督教歷史的過程中,他注意到義大利籍天主教樞機主教剛恆毅(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這號人物。剛恆毅於1920年代到中國宣教,便曾致力以當地本色藝術展現基督信仰。當看到西方宣教師傳入信仰,卻努力在服裝上融入東方,陳治旭受到了啟發。他不斷思索傳統文化與基督信仰結合的可能性,也越發確定自己要以藝術創作服事。

後來陳治旭到教會實習,發現自己格外在意教堂空間的美感,因此畢業後便開始創作教會崇拜裝置藝術,按著教會節期製作聖堂裡的布置物,也設計個人禱告時手持的十字架(hand cross)。然而,他逐漸發現生活難以為繼。

因著喜愛藝術,也想保存家鄉文化,陳治旭醉心於傳統剪紙,不過,以藝術生存並非易事,尤其在教會界,更不是受到理解、重視的服事。他表示,受到社會普遍要求經濟效益影響,教會也強調能引人進門的傳福音、牧養,「似乎其他的服事方式都僅是次等的。」將近七年的時間,陳治旭沒沒無聞,每天窩在家裡創作,那段日子多麼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不可諱言,那時他常常感到灰心,多次想著是否為了較高的收入改當設計師?或是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放棄剪紙?但每每他仔細思考後,依然告訴自己:「我的呼召就是做藝術。」

│踐行藝術之路│

幸而,2015年開始,好消息接踵而至。先是受藝術家吳瑪俐邀請,參與台南蕭壠文化園區兒童美術館籌備與展覽,陳治旭展出的兩件作品被台南市文化局典藏。接著他參與同年夏天的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年底的台灣電力公司公共藝術案工作坊與展覽。2016年,他成為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短短半年內,他從沒沒無聞搖身一變,「突然被稱作藝術家了。」他說。

熬煉出來的作品自有其厚度,對陳治旭來說,一路的波折都是上帝在磨塑他成為真正的藝術家,「我們是祂手中的陶。」等待上帝的時間裡,他破碎自己,也激發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回頭看,那段漫長的等待,也只是過程,「因為最終我們的目的地是那座樂園。」

現在,陳治旭多有跨界的創作,例如配合跑車公司做行銷;配合花藝設計,以大幅剪紙作品延伸整體概念;幾次於電視節目中展現剪紙藝術。平時他也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作品,寫下福音性創作的理念,期盼以藝術傳揚福音。

陳治旭表示,台灣社會對藝術工作者不夠友善,而教會群體也多半只會賙濟窮人,卻不會資助藝術,除非教會有愛好藝術的主教、牧者。儘管現況如此,他仍希望未來有機會能運用東方美學,親手為教會做出一系列神聖的器具,按著教會節期創作敬拜視覺藝術。也許在世人眼裡,他走上的是一條無法理解的路,以藝術來維生、事奉,然而,他清楚知道是將自己所擁有最好的獻給上帝。陳治旭對上帝的愛與對文化傳承的鍾情,猶如剪紙看似單調,卻自有其豐富、深刻、細膩的對比與細節。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10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