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6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二二八公義和平日 讓高牆倒下來
作者 / 陳宇光

約書亞記6章15~21節;以弗所書2章11~18節

在我們目前所住的環境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牆,例如我們的家中有很多小牆,讓房間與房間之間可以隔開。住在公寓也需要用牆來與鄰居隔開,免得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別人的面前。許多人所住的一樓也有圍牆,預防外人或是小偷隨便進入。中國的萬里長城也是屬於牆,它應該是世界最長的牆,當時這道牆是用來防止北方的外族侵犯。

對我們基督徒或是偤太人而言,有一道牆非常的重要,它是在主後70年聖殿被摧毀後所遺留下來唯一的聖殿古蹟,目前成為偤太人信仰很重要的地方,這片牆就是所謂的「哭牆」。因為它是在聖殿的西邊,所以又叫做「西牆」。

由此可知,在我們的四周圍確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牆。不過這是屬於看得見的牆,是有形的牆。這些有形的牆,往往造成人與人之間築起一個又一個無形的牆,讓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所以牆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今天就來與我們分享一些對人而言是缺點的牆,以及我們基督徒應該努力之處。

1 要讓有形的牆倒下去

在必要時,我們需要拆掉沒有用,甚至會妨礙我們空間的牆。例如在台北市有很多教會是屬於公寓,本來的房子有隔很多房間,但是教會購買以後,為了要做成禮拜堂,所以就將這些隔間的牆打掉。約書亞記6章15~21節的經文描寫耶利哥城的城牆倒塌的經過,是很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段歷史。

當時,耶利哥城的城牆確實倒塌了,因此以色列人才可以在約書亞的帶領下,順利地進入這個城市,並且能夠繼續征服迦南地其他的城市。其實,這個高大又堅固的城牆是非常不容易倒塌的,會倒塌最重要的原因乃是因為約書亞與以色列人順服上帝的指示,也遵照上帝的吩咐去做,所以才造成耶利哥的城牆應聲倒塌。順服上帝指示的榜樣,是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所應該學習的。

1989年11月9日的深夜,本來將德國隔離為東德與西德的柏林圍牆被拆毀了。首先是住在西德的西柏林人爬上圍牆,站在牆上歡呼,然後有的拿著鐵鎚,有的拿著斧頭,將那片牆拆毀。當時的德國人知道以後,他們就在馬路上互相擁抱,並且大聲歡呼,以此來表達他們內心的願望與高興。當時西柏林一家廣播電台的播音員這樣說:「這好像是將聖誕節、復活節與過新年都加起來一起慶祝那樣的盛況。」是的,一些沒有用,甚至會妨礙人與人保持正常關係的有形城牆都應該被拆毀。

2 要讓無形的牆倒下去

在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裡面,強調要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裡面合而為一。要達到這個地步,需要拆毀人與人之間互相隔離的牆。在當時,偤太人認為只有他們才是上帝的選民,因為他們有接受割禮,所以才能夠來到上帝的面前,享受祂的恩典。除了偤太人以外的人,都不能夠到上帝的面前,享受祂的恩典。然而保羅指出,因為耶穌來到世上,通過祂在十字架上的死,讓偤太人與外邦人合而為一,拆毀彼此之間隔離的牆。

保羅說:「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祂使偤太人與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章14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分裂的牆」在和合本譯為「隔斷的牆」。分裂的牆或隔斷的牆並不是指看得見有形的牆,乃是指看不見的牆,就是在偤太人與外邦人之間那個無形的牆,要藉著耶穌基督的死與犧牲而被拆毀。今天,在我們教會或社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無形的牆,在隔斷我們與別人和睦的關係呢?若有,我們要來到主的面前,藉著基督的寶血,來拆毀我們與人中間隔斷的牆。

3 沒有高牆阻隔的愛

大約90年前,有一群天主教的修女從歐洲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城的一間修道院。她們住在這間修道院裡面,過著舒適的生活。該院的四周圍都有很高的圍牆,修女一般不能隨便離開修道院到圍牆的外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印度的農民所種植的農產品需要交給軍隊的軍人當做食物,導致他們自己沒有辦法生活。因此,他們來到加爾各答城找工作。不過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所以約有200萬人餓死。沒有餓死的人只好住在路旁,過著很悲慘的生活。

在這間修道院裡面,住著一名叫做德蕾莎的修女。有一天,她感受到上帝給她一個命令,就是應該要為世上的窮人服務。1948年,她脫下歐洲式的黑色修女服裝,換一件像印度農村婦女所穿的白色紗麗,離開修道院的高牆,走入貧窮又悲慘的加爾各答城。這間修道院的高牆直到今天還存在,不過對德蕾莎修女而言,高牆已經消失,她不再過著舒適又安定的生活,她要直接為最貧窮的人服務。雖然有時會遇著挫折,但是她並不灰心喪志。

1994年,已經有7000多位的修女與修士,參加德蕾莎修女所創辦的「仁愛修會」組織。這些修女與修士宣誓,一生要全心全意為最貧窮的人服務。不僅如此,為了要服務這些人,該修會的修女與修士都成為貧窮人的樣式。唯有如此,才可以打破他們與貧窮人之間那道無形的牆。德蕾莎與這些修女、修士以及一些義工,用從主耶穌基督那裡所領受犧牲的愛,付出實際的行動,來打破和拆毀人與人之間的高牆,這種精神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

4 挪去二二八的牆

1947年2月27日,因暴力執法造成官民衝突,緊接著住在台灣的不同族群爆發一連串的衝突。因為不能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發生了很多不幸的事件。偏偏在1980年2月28日,再度因為政治的因素,林義雄先生的母親與兩個女兒被人謀殺,所以造成不同族群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高牆。1987年,有數個團體,包括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與信徒,發起將2月28日訂為和平日。因為當時有很多受害者的家屬,一直還活在哀傷、恐怖與懼怕的當中。

剛開始推動這件事時,受到當時的政府與一些人的反對。不過,後來有一個叫做《曠野》雜誌社的基督教出版社,社長蘇南洲多年來參與關懷二二八活動,他們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但數十年來,他們深深體會到在不同族群之間,被一個很高的牆隔開。這道牆是無形的,不過它愈來愈高。造成這道牆愈來愈高的原因很多,不過主因是二二八的陰影與傷痕一直沒有除去,所以他們就發起以禮拜的方式來拆毀這道無形的牆。1990年的12月8日,在浸信會懷恩堂舉行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平安禮拜中,周聯華牧師用台語講道,翁修恭牧師用華語講道,這是一個很美又很感動人的場面。

周聯華牧師在講道中有一段話這樣說:「只有透過上帝才會使人和好,也才有真正的平安。二二八事件是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牆,拆毀這座牆對基督徒而言,應該是沒有困難。因為我們的福音是饒恕的福音,只有原諒以後,才會和好。」不僅如此,更加感動人心的,乃是在平安禮拜的最後,周牧師代表所有的外省人向所有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特別是本省同胞的受難者道歉。他說:「對不起,請原諒!」這是很感動人的一刻,相信在場的許多人一定流下感動的眼淚。

長老教會總會時任總幹事高俊明牧師也被邀請在平安禮拜中祈禱,他的祈禱文裡面有一段祈禱這樣說:「求上帝賜給我們新的心,新的力量,也求祢賜給我們除去一切的偏見和怨恨,突破省籍、語言、種族和立場的『圍牆』,彼此關懷、彼此體貼、彼此接納、彼此相愛,來建設光明又美麗的台灣。」

在這場平安禮拜之後,許多人的心更加開朗,不同族群之間無形的牆也漸漸地消除,二二八事件不再是讓人懼怕的名詞,任何人都可以公開談論這件事,真正的和平開始萌芽在這個島上每一個人的心中。這就像保羅所說的:「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祂使偤太人與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以弗所書2章14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  ×  ×  ×  ×

長老教會總會在1988年召開總會年會時,通過設立每年的2月28日是「公義和平日」。盼望透過這個日子,喚起我們的社會關心公義與和平,並且促進社會與全國的人民能夠過著公義與和平的生活。

期待我們要在適當的時機,拆毀會妨礙人與人交往那些有形的牆,也要推倒會造成人與人、人與上帝分裂的那些無形的牆,這樣才可以與人人保持和睦的關係,也才可以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04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