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7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恢復神人共好的部落營造
作者 / 採訪◉洪泰陽
新竹縣尖石鄉石磊部落採用的自然農業工法。

【編按】談到宣教,就是傳福音或帶人進教會嗎?讓我們深入產業與宣教的關係,了解為主作工的更多可能。

一位年長已退休的泰雅族傳道人,上帝的忠心僕人Taru Behuy(羅慶郎),1978年因著對上帝的殷切禱告,展開了務農40多年的恩典旅程。

█友善土地 發展自然農法

傳道娘自1988年罹患癌症,經判定是因長期從事農作時噴藥所致,Taru Behuy因而放棄慣行農法,轉而投入有機農業栽種的工作。多年前因緣際會展開自然農法的工作,也多次前往韓國學習。2008年起透過不斷的禱告和實驗,在韓國自然農業在地化之過程中修正,並於同年開始研究結合傳統生態知識的自然農業,發展出可以跳脫和依賴科學的農業生產模式,並發展獨特和創新的本土自然農業。

另外,也開始自製營養劑來取代昔日之有機肥料,在農場只使用製自的酵素與漢方來提供作物需求的養分。因著對土地的友善,讓上帝的恩典再一次豐富了Taru Behuy一切需求,有效開展了自然農法的事業,更透過這樣技術交流的機會,向各地原住民地區傳福音。

Taru Behuy的公子,現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泰雅族族群委員Tayal(泰雅爾)中會Quri(石磊)教會長老的Watan Taru(羅恩加)受訪時表示,父親Taru Behuy的自然農場,以對上帝信仰負責為出發點,透過人與上帝關係的恢復,讓上帝來掌權親自照顧祂所創造的美好土地與產業,而身為受造者,則是在上帝的恩典中善盡管理的角色,相信上帝會不斷祝福。

為此,「用十架精神談土地」就成為Watan Taru對外訴求友善農作的宗旨。Watan Taru表示,因著父親的影響,他與父親開始研發更多營養劑,包含多種酵素、漢方營養劑等,也不斷研發新農法與推廣自然農業的工作,連結周遭部落族人一起舉辦深入的體驗活動,讓人看見自然農業的張力與未來。

█無毒共享 連結產地市場

Watan Taru表示,說起來也很諷刺,新竹縣尖石鄉是原住民地區施作有機與友善農業的重鎮,但當地遊客卻找不到一處地方可以買到這些蔬果,因此,如何結合一群願意對土地友善的族人農友,可以讓農作物對外銷售出去,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

為此,新竹原鄉在地小農多年前曾與至善基金會合作推出「泰雅共食農園」計畫,將健康自然食物宅配到府,支持部落小農,也為都會原住民創造收入,一箱蔬菜造福多人。Watan Taru表示,這項計畫是將認同計畫的都市居民和尖石後山部落農民成為夥伴,透過都市原住民朋友組成的物流系統,每週一次,將當日現摘新鮮的自然無毒蔬菜,直接宅配到台北居民家中。

因著新竹尖石鄉石磊部落的自然環境,利用在地資材施肥、培植出無毒的美味蔬菜,可直接摘取食用,冬天高山上的結霜也成了天然的冷凍庫,讓蔬菜青脆香甜,結合泰雅族傳統「共食共享」的傳統,不僅不會造成資源浪費,在互助支持的前提下,還能促進部落族人互動交流,也可邀請都市人一同共享無毒蔬果收成的美味。

Watan Taru表示,泰雅共食農園計畫的配銷方式,不僅食得安心、健康外,也能防止中盤商哄抬價格,讓都市與部落的夥伴關係更為緊密,而都市人更能不定期申請上山,和農夫一同體驗汗滴禾下土,以貼近土地的方式了解食物來源。

█改變部落 號召青年返鄉

Watan Taru表示,現今受限於市場經濟機制下的農業產業,為了追求穩定生產與利潤,讓從事農業的人們忘記了上帝是管理萬物的源頭,企求透過技術的改進來務農,而不思友善的方法與交託上帝,結果只導致破壞土地,破壞人與人、人於神的關係而已。Watan Taru表示,生活與信仰不應分割,學習將農業上的主權交給神,這對農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功課。

Watan Taru曾於多年前受訪時,指著蒼鬱廣袤的山谷表示:「你看看這裡,什麼都沒有!沒有工廠,只有土地,原住民想靠自己活下去,就只能務農。」他身為教會的青年,不僅帶領族人開創以泰雅族傳統環境智慧為本的有機農法,與國際交流台灣農業經驗,更傳遞信仰價值,強調在人看似不能,在神卻沒有不可能。他以自身經驗鼓勵原青回到部落,「能夠去改變你的部落和教會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部落的人自立生活,我們的下一代才有希望。」

Watan Taru強調,教會的口號都強調要復興部落、復興教會。但是面臨部落產業的衰落,青年不願在地就業與生活,更重要的是在部落中也沒有經濟收入的話,部落就會逐漸人口外流而沒有人,當部落沒人了,有誰會進入教會?因此,當都市區的原住民越來越多,工作與生活都定根在都會中時,部落與教會是要如何談復興呢?

Watan Taru強調,以前他回鄉時也曾在自家廚房指導部落族人的孩子做作業,多數學童受限於家中經濟狀況,無法順利升學。「父母要先有能力讓孩子上學,孩子才可能靠教育翻身。」因此,Watan Taru積極與外界合作,重建部落硬體設施,並與父親一同傳授農技,也號召更多部落青年返鄉貢獻,「我們就像是開一條路,讓有心的人回到部落圓夢。」

█振興產業 成立多元管道

如今,石磊地區的農夫,受到信仰前輩Taru Behuy傳道,與Watan Taru父子兩代的影響,與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自2018年起共同推動執行「原住民部落安居構築與綠色樂業推動計畫」,並推動「石磊友善蔬菜」品牌行銷通路,媒合在地農夫以共同行銷方式,將部落的有機農業蔬果送到消費者手上,落實在地產業振興與在地就業。

此外,在宇老風景區內,也設立「直販所」,直接供應在地有機蔬果給遊客。而計畫中的青年有機農業見習課程活動,則邀請返鄉青年及耆老擔任指導前輩,從農場環境、農村傳承、實作工作到青農心得分享,讓在地族人構築未來返鄉的機會。

不僅如此,Watan Taru與家人一起經營了綠木頭友善餐廳,樸實無華的料理,使用自家農場和部落小農種植的友善蔬菜。Watan Taru也從社會學研究的眼光,發現教育的確可以翻轉偏遠地區孩子的人生,但有個先決條件,家庭經濟要穩定!

就是這個轉折,讓他成立綠木頭景觀餐廳,希望透過無毒農業帶動部落經濟。Watan Taru強調,不是廚師成就餐廳,是深耕土地的農友成全廚師與餐廳,好食,因為有好農友。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8期

圖片提供:Watan Taru、石磊友善蔬菜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