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9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阿巴斯修復影展 橄欖樹下吹過的風3-2
不自知的一廂情願
作者 / 李阿生

胡笙對塔荷莉一見鍾情,一個目不識丁的年輕泥水匠對一個充滿書卷氣、家境優渥的女孩魂牽夢縈,這門不當、戶不對的關係是否有發展的機會呢?一組拍攝電影的劇組相中塔荷莉擔綱女主角,胡笙亦因緣際會從劇組人員升格為男主角,飾演塔荷莉的丈夫,這莫非就是緣分?

阿巴斯1994年的電影《橄欖樹下的情人》,以1990年曼吉爾—魯德巴地震(Manjil–Rudbar Earthquake)為時空背景,劇中所拍攝的電影亦環繞著這場災難,透過劇中人物的互動,我們得知那場地震造成的悲劇。

胡笙因著擔任男主角,讓他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塔荷莉。不過奇怪的是,自從胡笙擔任男主角之後,塔荷莉就閉口不言,導致電影無法繼續拍攝下去。導演不禁感到納悶,雖說因為期望演員以在地人為主,本來就不能期待素人的專業水準,但是完全不配合,就是另外一個狀況了。幾經探詢之後,他才知道問題出在胡笙的積極。

胡笙一直以為是塔荷莉的祖母在阻饒他們的愛情。一次胡笙與塔荷莉偶然相會,離去前兩人對望,胡笙便單方面認為是對彼此傾心,只是沒有得到老人家的首肯。他自己雖然出身貧寒,看似難以高攀,但是女孩在大地震中父母雙亡,他認為兩人的差距已然縮短。胡笙追問老婦人究竟為何不肯接受他?老婦人尖酸批評他不識字、沒錢、沒房子。

導演既然知道原委,勢必要在胡笙和塔荷莉間二擇一。誰知歷經震災的小村落傷亡慘重,竟已經找不到其他適合的男性擔任男主角。於是劇組暗暗警告塔荷莉要更換女主角,逼得塔荷莉只好開口配合。不過她也僅是在拍攝時按著劇本說台詞,其他時間仍是默默不語。尤其當唸到劇本中那個代表丈夫的稱呼「先生」時,女主角更是硬生生消音,無論如何都不肯宣之於口。

在胡笙眼中,女孩有些矜持也是合理的,他渾然不覺塔荷莉的抗拒,趁著拍攝時的空檔,滔滔不絕向她表白自己對情感的憧憬及對婚姻的許諾。他認為女孩與他兩情相悅,只是不善於表達,只要他精誠所至,必然金石為開。

在一次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中,導演發現另一個女孩似乎與胡笙更為登對,於是向胡笙表達換角的想法,胡笙不僅無法接受,而且嫌棄那女孩未受過教育。「那你不就和塔荷莉的祖母一樣了?」導演意味深長地問他。被質疑雙標的胡笙卻說,若他和那女孩結為連理,就會複製階級、知識水準,他不想要後代傳承沒有學識的苦果,「我認為人們應該彼此幫助,富人應該幫助窮人,有學識的人應該幫助無知識的人。」年輕人振振有詞地說。

電影拍攝結束,胡笙知道此後接觸塔荷莉機會大減,趕緊追著她叨叨絮絮著自己的情感。最後的鏡頭是靜止的,遙望著兩個年輕男女穿過橄欖樹林,一前一後逐漸遠去。最後塔荷莉停步回頭,似乎對胡笙說了什麼,男子轉身拔腿就跑……這最後一幕完全沒有台詞,所以坊間出現很多版本的解讀。

在我來看,胡笙與塔荷莉的互動過程猶如災難,禍端則是胡笙的一廂情願。他自以為是地認定自己與塔荷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儘管多次表白皆遭女孩拒絕,仍一意孤行,造成女孩的困擾。胡笙對於兩人的關係有太多想像,對女孩的愛慕之心,其實停留在外貌、學識等外在條件,實則雙方並未有過深刻而真誠的互動。依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粗略了解,難免會對胡笙的「腦補」功力感到不可思議,畢竟要認識一個人,必須多次互動、交流,才有可能比較了解對方的好惡,以及如何建立關係。如胡笙這般自作多情,鎩羽而歸也是理所當然。

這種互動關係,對基督徒而言也有對應、類比之處。那創造、拯救我們的上帝,並非如塔荷莉般多數時間保持緘默,任憑胡笙沉浸在自己的想像空間。相反地,上帝不斷透過眾先知、使徒對我們說話,至終更藉著祂的兒子說話(希伯來書1章1~2節),如今更以白字黑字的聖經,讓我們得以認識祂,免得我們像是胡笙般浮想聯翩,卻是不斷偏離事實,徒然落入一廂情願的窘境。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1期,https://tcnn.org.tw/archives/130685,2023.12.01摘錄

本文相片取自《橄欖樹下的情人》劇照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