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2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李明安牧師
台灣教會界的女先鋒
作者 / 陳美玲

2015年7月7日李明安牧師(1923.12.4-2015.7.7)以92歲高齡在台北安息,8月3日上午在雙連教會舉行告別禮拜。她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按立的第三位女牧師,一位優秀傑出的女性。

2009年底,為了預備女性封牧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我曾到雙連教會旁,李明安獨居的分租小套房裡訪問她,那時她已經自所有的工作退休下來,雖然經歷過幾次大手術,身體尚稱硬朗,精神抖擻。之後,我在《台灣教會公報》第3021期中撰寫了〈跨界女前輩〉報導了她的故事。在本文中,我不再贅述李明安的生平,僅針對三個方面,就她的人生做一點探討。

※台灣教會界的女先鋒

李明安出生於苗栗貓盂教會,成長於台北的基督化家庭,人生有許多「第一」的頭銜。例如:雙連幼稚園第一屆畢業生、二戰後台南神學院出身的第一位女牧師、第一位全職的南部女宣道會幹事、烏日教會第一任牧師、首位由南部女宣道會差派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短期宣教師等等。

在日治時期,李明安畢業於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是當時少數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籍女性。畢業後她投入於職場,跳脫傳統婦女的角色,成為新時代的職業婦女。這段期間李明安曾經考入延平大學法律科夜間部,沒想到這所學校因為政治因素被迫停辦。1951年,李明安南下投考台南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雖然在李明安之前,已經有好幾位女性就讀南神神學系,班上連她在內共有五位女同學,可是在她前後幾屆的女畢業生中,只有她接受按立,成為女牧師。

按照封牧的順序來看,在她之前台灣已經有兩位女性牧師。不過,李明安的封牧具有獨特的意義。1949年,長老會的第一位女牧師李幫助在高雄前金教會封牧,她的神學訓練卻是在中國上海一所跨教派的中華神學院中完成。次年在屏東南州教會封牧的曾秀鳳牧師,1931年畢業於台南神學院女子部,不過,在當年這個學位並不足以構成她取得牧職的資格。在嘉義東勢厝擔任女傳道開拓教會一段時間之後,曾秀鳳遠渡日本求學,於1940年取得橫濱共立女子神學院的學位,是當時少幾位數留日鑽研神學的女性。從曾秀鳳到李明安,間隔十年之久,沒有再傳出女性封牧的消息。從神學訓練的角度來看,李明安可說是第一位台灣本土培養出來的女牧師。關於這一點,李明安自己非常清楚。

1960年她在台南安平教會封牧之後,隨即按照計畫至美國紐約聖經神學院(New York Biblical Seminary)進修宗教教育,隔年她便決定中斷學業整裝回台灣,因為她發現那裡的課程內容並沒有超出南神教授的範圍。這件事一方面說明了她的神學訓練主要在台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她的個性中相當果決明快的一面。

※豐富的普世教會經驗

李明安在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先後擔任幹事和總幹事的期間,對於她的普世經驗和婦女經驗有相當的影響。再加上她本身的學歷、神學訓練和能力,使她在取得牧職之後得到參與普世教會會議或訓練的機會。這些機會為她累積了許多國際間的友誼,對主內情誼的珍惜,她從1961年起便每年不間斷地在聖誕節期間,書寫英文信函向世界各地的朋友請安,並且簡報自己每年的服事狀況,直到2004年春天她發出最後一封信函,通知友人Minnie Lee(她的英文名字)年事已高,已經準備好要正式退休。

1961年結束在美國的進修,李明安把握機會,返台之前先是考察美國長老教會的婦女事工及其他活動,然後由取道歐洲回台,沿途拜訪日內瓦、敘利亞、黎巴嫩、泰國和香港等地教會的婦女事工。1964年,她以女宣道處處長(即主委)的身分代表總會參加WARC於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會議,在會中也獲選為婦女部的委員。1969年,南部女宣道會為慶祝成立四十週年,差派李明安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做短期宣教師五個月。這些國際交流的經驗開闊了她的視野,也成了她常常津津樂道的個人事蹟。

參與普世教會的活動之外,對於台灣本地的教會事工,她也一樣積極參與。對她而言,擔任牧師是一種光榮的聖職。李明安除了牧養安平教會和烏日教會之外,對於擔任中會和總會的公職,她不推託,並且積極參與婦女方面的事工。在烏日教會期間,她曾先後受委派至多所教會擔任小會議長,其中包含六所原住民的教會。這些位於南投山區的教會距離遙遠,在交通不便的時代,必須步行短則四小時,長達九小時的路程才能到達,夜間住宿更是不便。她仍盡責地主持禮拜、舉行聖禮典。到山上服事時,她曾遇到橋斷路不通,只能硬著頭皮靠著克難的大菜籃吊掛過河的情況;也曾生病發高燒,被緊急抬下山就醫。若不是服事主的使命感支撐著她,怎能走過這麼辛苦的路程。

在當時,能夠歷練過這麼豐富的普世經驗的台灣牧者實在不多。然而,獨特的經驗造就了李明安,卻也將她送出台灣。1972年12月底,她受派至美國參加為期一週的第一屆華人宣教會議。隔年一月她至巴西聖保羅市探親之後,未如期返台,反而滯留巴西,且長達廿五年之久。在巴西的期間她是自立更生的「自由宣教師」,沒有教會支持,自己不斷地尋找講道和服事的機會,過著簡樸克苦的日子。為什麼會選擇留在巴西,李明安不曾說明過。也許是1970年代台灣面臨的動盪的外交不安;也許是牧會工作上的挫折感;也許是當時的台灣教會對於女牧師的陌生感。也許都有可能。

※女牧師的甘苦和期許

女牧師的服事不可能不遇見挫折和挑戰,李明安並不諱言她在牧會時所遭遇的困難,在〈女牧師的心路淚痕〉中,她直言面對了待遇偏低、與機構決策者的配合困難、在鄉間牧會除了事必親躬之外,還得處理許多意外狀況、會友間複雜的人事問題、擔任中會公職的奔波勞頓……。除此之外,在〈突破傳統的女牧師〉中她點出一位女傳教師在父權社會中的教會和男牧師同工,是「困難中的大困難」。這應該是她的肺腑之言罷!畢竟,當時的女牧師寥寥無幾,男牧師還得經過一番的學習和啟發,才能了解和女同工平起平坐之道。在〈期盼男女平等的李明安牧師〉中,她說:「牧會生活上遇到的歧視、嫉妒、冷待與不公平、當局有權威者的壓制與刁難等,往往是承受不起的打擊令人灰心。」做為第三位女牧師的辛酸和不夠被敬重,令李明安感慨萬千。

離開牧會工作之後,李明安四處從事教職,在女子神學院、新竹聖經書院和道生神學院等教會機構任教。另外,她也努力尋找機會到教會的婦女團契服事。她並未放棄自己的牧職呼召,畢竟,對她而言這是聖靈的引導,她要終身為主做工。從此之後,她的人生就是不斷地經驗耶和華以勒,學習一切依靠主,不斷地為主做工,在巴西時如此,再回到台灣也是如此。

李明安曾經將自己每年寄發的英文問候信、她發表過的文章和報導她的文章集合為二冊,自費印刷,留下她的生命史。她常常不厭煩地一再覆述自己的生命經驗,因而使人覺得李明安是一位想要證明自己的重要性的年老女牧師。然而,我們也因而得以對她、她的經驗以及她所看重的事,更明確的了解。做為台灣教會中的女牧師,她的先鋒地位不容忽視。

今日我們的教會裡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女牧師,她們在牧會上是否擁有更寬闊的揮灑空間?還是,某種程度上,她們仍舊面臨李明安所遭遇的種種困難和挑戰?不管如何,我相信這位跨界的女前輩、先鋒的女牧師衷心期待著所有的女牧師受到尊重和平等的愛護;也期許所有的女牧師要以問心無愧的態度,繼續做主的工,直到命終之日。

文章與圖片來源:新使者雜誌第150期

相片提供:李明安家屬


資料提供單位:大專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