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7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光與影交戰
電影《禁忌的畫像:卡拉瓦喬之影》Caravajo's Shadow
作者 / 許立人

1571年,一位偉大的畫家在米蘭出生,他和在他出生前七年逝世的另一位偉大藝術家有一樣的名字──米開朗基羅。不過這位新時代的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他在世上存活的日子卻比那位前輩足足少了半個世紀,年僅39歲,就匆匆結束了他狂傲不羈的一生。

近期上映的電影《禁忌的畫像:卡拉瓦喬之影》(Caravajo’s Shadow)中,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就像他的畫一樣,充滿強烈光與暗的對比與激盪。他忽然聲名鵲起,又驟然溘然長逝,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真實與神聖

儘管早逝,卡拉瓦喬的藝術風格卻開創先河。《禁忌的畫像》這部電影透過一位教廷派遣的密探的角度,揭開卡拉瓦喬的一生。隨著他的追蹤調查,觀眾逐漸認識卡瓦拉喬這位畫家的生活經歷,以及他既前衛又充滿爭議的畫作。導演以極多強烈的光影對比手法來拍攝整部電影,猶如對卡拉瓦喬藝術風格的致敬。

若不看卡拉瓦喬私生活的敗懷與行事為人的可議之處,他的藝術成就的確值得世人肯定。他的藝術理念是盡力反映真實,所以他喜歡進入生活貧苦的人群當中,以他們的真實樣貌為創作的藍本,絲毫不在意是否觸犯當代宗教藝術的體面。當然,這也讓他開啟的畫風和先前承襲百年的藝術路線出現很大的歧異。

僅就聖經畫作這類作品來說,先前的創作者傾向更多表達作品的神聖感,甚至為此背離現實也在所不惜。例如,為了讓馬利亞看來更為高潔,有些作家會刻意將馬利亞的脖子畫得比一般人更長一些,或者誇張地呈現她的身體姿態,以達到宗教文化認可的神聖感受。然而,卡拉瓦喬覺得這些手法脫離了現實,真實的世界既不是如此,就不應該美化得如此浮誇。他喜歡寫實的畫法,並且在寫實中以強烈的光影對比展現更多的戲劇張力,使看畫的人感到視覺受到衝擊同時,又能在更真實的畫面中細細體會畫作的意義。

卡拉瓦喬認為,貧窮、暴力、飢餓、疾病、情慾都是真實的生活,是人類生活赤裸裸的呈現,因此他喜歡在作品融入這些真實感。在他的觀念中,他認為聖徒甚至聖母都只是普通人,應捨去外添的神聖感,用平實的方式呈現他們的樣子。所以他創作時,常請來真實的人物作模特兒,並且擺設出相應場景,用寫生的方式作畫,讓作品有詳實的細節、合乎物理的平衡性和實際的光影投射。

為了貫徹這些理念,他就常常干犯當時的宗教藝術觀。例如,當他畫《悔罪的抹大拉馬利亞》(Penitent Magdalene)時,他找一個妓女作模特兒;當他畫《聖彼得受難》(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時,就找一個衣不蔽體的老乞丐扮演彼得。更讓人驚駭的是,他受教會委託創作《聖母之死》(Death of the Virgin)時,竟搬來一具真實的妓女遺體臨摹。這樣的創作方式,當然大大觸犯了教廷的敏感神經,認為卡拉瓦喬用以寫生的人物都不體面,無法配得上主題人物的神聖性,他忠於寫實的畫法也不符合人們想像中聖人應有的神聖感。再加上卡拉瓦喬私德可議,有損教會名聲,因此他開始不受教廷人士待見。一時之間,他成為教廷高層的眼中釘,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壓。

然而,也有另一批人非常肯定卡拉瓦喬的才華和技法,視他為天才。因此有一批人想禁止卡拉瓦喬繼續作畫,也有一批人庇護他、支持他。兩派人馬爭執不休,使卡拉瓦喬的人生一如其畫,不時在光與影中交映。

■真理的回歸

回歸理性來看,其實爭執的雙方都陷入了迷思。他們都把焦點放在可見的外貌上,一方人以為精美的圖像可以比擬上帝,甚至可以用來崇拜;另一方人則以為真實的描寫才能展露上帝真貌,讓祂與人更為親近。然而,這些執念都是遠離聖經,不過是人一廂情願的想像與堅持而已。他們其實不是真的為真理而戰,而是為了自己的執著與認知而戰。只是這戰役發生在描寫聖經的畫作上,而這本是最不該成為戰場的地方。

聖經的故事畫成圖像本是為了提醒人思想上帝的真理,使人悔改,不再自以為義,而不是用來崇拜或展現藝術創新。教廷想用美麗圖像讓人可以望圖而生信仰,所以耗費鉅資裝飾會堂,卻缺乏紮實的教導,忘了真實的信仰是來自傳道與聽道。而藝術家派也同樣自義,認為藝術的理念才能體現聖經內涵,卻忽略聖經教導並非源於個人的想像或感受。事實上,精緻傳神的圖案,不足以表達真理的奧義,寫實的筆觸也不能勾勒真理的全貌。如果不回歸真道,只停留在外表的樣式,終究是在膜拜心中的偶像,以自己的肚腹為神。

「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阿摩司書8章11節)這樣的爭端在歷史中一再上演。關於教會中的藝術,奧古斯丁有段話可以參考,他在《論信德與信經》(De Fide Et Symbolo)第八章說:「在基督徒的聖殿裡設立上主的這種假像,是一件邪惡的事;在基督徒的心中設立這種假像,則更為邪惡,因為如果內心已清除了俗念與迷信,則已成為上主真實的聖殿……我們不應以人的一種形態來設想天父……否則我們便會墮入一種不敬……將不朽之主的光榮,變成了一幅腐朽之人的形象。」

卡瓦拉喬的年代,正是羅馬教會信仰最晦暗的時刻,教會內外的罪惡多不勝數。許多人在宗教、政治、金錢、利益與情慾中彼此爭鬥,他們因為遠離上帝的話而恣意妄為。但感謝主,即使在這樣的黑暗之中,上帝的工作並不失敗。如果我們把眼光移開,就會看到那些年間,上帝正出手治理教會,在羅馬之外的許多地方,興起祂的僕人,改革工作如野火燎原。教會在歸正,數百年的謬誤逐一被反省、糾正。但這些,都不是一種創新,反而是一種「回歸」(reform)!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721期

圖片來源:Yahoo!電影戲劇網站,https://movies.yahoo.com.tw/movieinfo_photos.html/id=15215,2023.07.30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