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2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這條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
作者 / 陳嘉式

當耶和華命令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從曠野進迦南地時,他們的第一站,便是要渡過約但河、進駐耶利哥城。當時上帝命令祭司抬約櫃,走在以色列平民前頭約2000肘的距離,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上帝這樣做是「因為這條路是你們向來沒有走過的」(約書亞記3章4節),無論如何,這樣的命令是一種不尋常的舉動。當他們要進入敵境、面對戰爭、走這條未曾走過的路時,不是找當地的嚮導帶路,也不是由軍隊的前鋒帶頭,卻是要祭司抬著約櫃走在眾人的前面,向敵人的陣營前進。他們向來沒走過的路,為何要由約櫃來帶領?必須採取這樣不尋常的舉動,其中特殊之處,值得令我們深思。

按作戰常識來說,要進入生疏的敵陣,是先派偵深、哨兵或先鋒部隊到前面探路,查明敵方的情況,為後續主力軍的來臨做準備。若不知道路,應當請嚮導或當地的人帶路。面臨打仗時,以祭司抬著約櫃走在前頭來帶領,無論怎麼說都不合乎一般常識。祭司既不會打仗,又不認識路,用他們抬著約櫃走在前頭到底有何用處?總不能說由約櫃帶頭來打仗呀?可是上帝卻要約書亞這麼做,我們雖然不容易了解,但其中一定有原因。

█為何是祭司作開路先鋒?

20幾年前,忘記是哪一個機構在耶路撒冷召開一個亞洲基督教大學的首長會議,台南神學院的駱維道院長和我都被邀參加。會後有位一起參會的巴勒斯坦人,他是當地一所基督教神學院的舊約老師,自稱和台南耶路撒冷旅行社的陳正德先生很熟。他開著自用休旅車招待駱院長和我,參觀以色列許多重要歷史古蹟。因為他是政府認定有證照的考古學者,知道一般旅遊業者不知道的地方,例如撒母耳的故居、施洗約翰父親的家等。此外,也有一些被列在軍事管制區的地點,一般人無法進去,他也能帶我們進去。

旅途中我們難免會談起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緊張關係。他以巴勒斯坦人舊約老師的觀點對我們說:一切的錯都在約書亞記3章往後的記載。他認為這是後代的抄寫者竄改了上帝的方向,注入太多猶太人的自私和偏狹的民族優越感。如果上帝喜歡打仗的話,在3章的開頭要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時,為什麼不派有作戰能力的軍隊作先鋒,卻要派祭司抬約櫃走在前頭?

那位巴勒斯坦人舊約老師解釋說,一個最有可能的用意,就是以色列人要進入迦南地這件事,上帝原先並不想要以軍事戰爭解決問題,而是想以和平的方法和對方接觸,所以才將約櫃擺在前面,用那個代表上帝臨在的約櫃和對方接觸,而不是以軍事武力和對方爭戰。想不到進去迦南地的人卻沒有讓上帝的美意達成,這是因為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後,改變了原先的計畫,沒有以約櫃為前導的精神和對方接觸。

當以色列人民進入了迦南地之後,看到當地居住的都是弱勢的農民,種族又多,大家互相敵視,無法團結起來對抗猶太人。於是取而代之的,就以猶太民族本位主義,偏頗地鄙視外邦人、醜化當地居民;大動干戈,每戰必勝,演變成那麼多人被殺害,甚至使許多弱小的民族因為以色列人的入侵而滅亡。以色列人用武力殺了那麼多人,占領了那地,但事過3000多年來,始終沒有為那地帶來和平,至今仇恨依然在,可見以殺戮占領那地的方法是錯誤的,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當初他們實在應該用上帝的方法,由祭司抬約櫃走在前面,以上帝的道進入迦南地,用和平的方法和當地人解決居住在該地的問題。

█除了動用武力還能做什麼?

像這樣原本是好意,後來被民族本位的人或者貪心的人醜化對方、扭轉別人的善意成敵對,並不是古時才有,在近代史中也曾發生過。1620年11月,英國清教徒坐五月花號到美國東部現今麻省普利茅斯,因為當時沒有食物,天氣又冷,有一半的人因飢寒而死。當地的印地安人給他們玉米、南瓜、火雞才度過了第二年。

那時的新移民和印地安人相處得很好,可是後來英國移民的人數漸多,槍枝也越來越多,食物也有了,便開始嫌土地太小,嫌異教徒印地安人太落後,而開始趕殺印地安人。他們醜化印地安人,把當初彼此間的善意轉變成敵對,這種情形和當初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對待當地的居民沒有什麼兩樣。

由這件事可見,遇到重大問題,特別會引起衝突的問題時,將上帝的約櫃擺在前面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是不是每次遇到困難,每次遇到爭執,都要以動用武力的方式來解決?或者遇到爭執時,我們也能將約櫃──上帝的道,擺在人與人的當中,以上帝的臨在、按照上帝的道來解決問題?或者拳頭大,武力強的人,就可以不顧公理?

小時候,祖母曾教導我們,無論發生什麼衝突,首先應當做的,就是將禮數擺在前頭。意思是無論遇到什麼爭執,首先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要先道理清楚、禮貌周到。現代有許多人都將拳頭擺前面,台語用「橫柴夯(giâ)入灶」,意思是勢力較強的就是贏,實力強就是真理。擁有耶穌基督信仰的我們,可否用信仰與耶穌基督的特質,成為我們思量的基準,檢討面對爭執的態度,解決我們的困難?遵循上帝的道而解決爭端,可否成為我們的信念,成為我們為人行事的基準?

█將上帝的道擺在前頭

其實不必大動干戈,也可以改變許多紛爭,歷史上有許多可以證明的事實。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兵學家孫子論戰的最高法則。公元6世紀,萊茵河北岸史稱野蠻人的日耳曼民族,他們越過萊茵河南下,到處搶劫、殺戮、焚燒城市。他們攻進了羅馬境內,當時的羅馬人無法扺抗。當他們兵臨羅馬城下時,在羅馬當主教的貴格利一世(Gregory I)盛裝出來見日耳曼人的領袖,很嚴肅地告訴這位首領,羅馬是上帝的城,不可用武力攻打。並且進一步地告訴他,以後無論到哪個地方,凡看到有十字架的建築都不可搶劫,也不可放火燒。接著又告訴他們,要信耶穌,向基督教社會學習文明。想不到當時的日耳曼人竟然聽他的話,和平地離開。羅馬境內的教堂、修道院都沒有被破壞。

修女德蕾莎(Terresa)也曾以不同的方法來走那條向來沒有人走過的人生道路。她初到印度時,最早的心態是以一個先進的西方教會的代表,帶著許多物資來印度施捨和服務。後來她認為這樣做不夠好,於是改變態度,以朋友的立場來服事弟兄姊妹。最後她發現這樣還是不夠,因為她發現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多麼的貧窮,地位是多麼低微,他的生命裡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基督(invisible Christ)。也就是說,即使是那麼貧窮、那麼低賤的人,都有那位看不見的基督住他裡面。所以,德蕾莎便把每一個被她服務的對方當作基督看待,以服事基督的態度來服事對方。德蕾莎服務的那個城市是不歡迎西方宣教師的,他們已把其他宣教師都趕出去了,最後才來到德雷莎工作的地方,想要把她趕走。可是那些官員來到她工作的地方時,看到她所做的,他們都非常感動,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人,即使是印度人,也不可能像她那樣的愛護印度人,特別是貧賤窮苦的印度人。她的愛征服了那些官員的敵意,他們立即打消了所有想要趕走她和其他宣教師的念頭。德蕾莎用服事基督的態度來走那條別人不曾走過的道路,因此開創了一條別人也可以跟著她走的新路。

今天大部分的美國人,最低限度已經比較了解他們過去以惡報善、用橫蠻的態度對待印地安人的善意是不對的,所以逐漸接納和尊重印地安人。經過黑人不斷的抗議和爭取,特別當黑人在某些領域,尤其是體育和音樂有許多令白人刮目相看的傑出表現,白人對這些有色種人的歧視與敵對也逐漸減少。可是反觀猶太人,他們自古入侵、占領人的迦南地,而且又殺害、趕逐原來的居民。這種惡劣的想法和態度不可再美化下去,應當要改善,學習接納不同的種族,作當地人的好鄰居。現今靠著美國的支持,以優越的軍事力量轟炸對方,這種行徑只會製造仇恨,不會帶來和平。

進入迦南地是一條他們向來沒有走過的路,但要如何和敵對的人和平解決問題也是一條陌生的道路,在這條陌生的道路上,應當要將上帝的道──約櫃擺在前頭。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24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