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1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3-3
大煙囪下的新生命
作者 / 何玫玲
保溫二舍是互動劇場的舞台。

文化部長李永得在《移動的六燃》序中提到,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工業生產的歷史場域,同時疊加1949年之後的眷村聚落文化,並與工研院、陽明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及新竹科學園區的成立息息相關。多元族群文化沿著歷史的軸線在此交織,是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史的重要現場。

如何打造新竹六燃的文化創生?陽明交大進行的「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畫」至今完成三期,校方憑己力執行的計畫「新竹生博物館」也進行到第四年。「生博物館」是living museum的直譯,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目前台灣還在建構中。保溫基地進行的各樣動態、靜態的計畫與活動,除了保持社會大眾關注新竹六燃的熱度,也探索未來生博物館結合生活、生態、生命、生產、共生的可能。這樣的博物館是分散也是群聚的,待以大煙囪為主的生博物館成形,就能有大館帶小館的效果。

■暖身活動一場接一場

過去四年,陽明交大六燃保溫團隊在保溫基地進行的不單單是深入淺出的導覽,也推出多項實驗劇場的活動,譬如互動劇場《原諒‧遺忘》及《無/非紀念碑》、雞本劇場《保溫雞舍》、兒童劇場《老眷舍的新樂園》、歌舞劇場《老里民的新舞台》、食代劇場《原味眷村菜的新滋味》,更有熱鬧的市集劇場《懷舊情景》、生態劇場《霜蝠臨門》、及學生劇場《舊劇本新演繹》等。

除此之外,展覽也非常多元,譬如影像展、文件展、藝術展、紀錄片播映,還有音樂會及電影欣賞等。四年多來,在保溫基地這麼一個小小的空間,無論白天或晚上,用心規劃的成百上千場活動在此登場。我無法一一細數,內心卻湧現無限的讚嘆!我既羞愧又慶幸地發現,起初誤以為不值得勞師動眾保存的廢墟,原來是如此生機勃勃,漸漸展現生博物館的雛型,雖然看似離竣工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誰能說它不值得被等待呢?

■必不可少的科技

新竹六燃廠既是台灣科技的起源,科技自是保溫計畫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保溫雞舍就裝設了監控系統,只要偵測到異狀如其他動物入侵,即刻發出警報。除了確保雞隻的安全(曾發生雞隻被白鼻心獵補),還可產出人雞互動的相關數據分析。

另外,大煙囪內部也裝設攝影機即時監控霜毛蝠的動態,用手機即可觀看直播,滿足關心自然生態人士的需要。疫情期間,還架設了人流監測系統,適時管理人潮,以達到安全的防疫控管。此外,還有其他的運用於藝術的科技如光影互動裝置等,在在證明新竹科技城不是浪得虛名。

從導覽員蔡乙慈、沈致軒的介紹,我感到保溫團隊的熱誠。他們期望的不外乎每個到場或不到場關心的人都成為種子,讓更多人知道新竹有這麼一個特別的地方。戰爭的殘酷帶給幾世代人無法抹滅的傷痛與恐懼,對未曾經歷過戰爭的後代而言,著實已感受不到悲壯的史實,甚至完全無知。戰爭遺址適成為大時代最具體的見證,是一個城市不可遺忘的過去留存至今的實體,更是這個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依據,這就是為什麼六燃遺跡如此重要。

■大煙囪,再見!

趙家麟教授在《大煙囪下的故事》一書中提及的兩句話特別打動我心,一是:「與新竹六燃的相遇,始於一個偶然。」這句話像極了我更多認識新竹六燃後的心境,我意外發現好多寶藏,讓這個相遇不單單是偶然。二是:「每個城市都會因為建設而變大,卻只有因為留下歷史而偉大。」建物是死的,故事卻是活的,當人物鮮明地跳進新竹六燃廠房,很難憑空想像的畫面便立體了起來。

我最後一次走訪大煙囪時,正值陽明交大保溫團隊舉行第三期計畫成果展,之後計畫告一段落,這裡便要暫時關閉。他們活化了社區,以藝術介入空間,朝生態永續前進,四年來透過各式活動成就了極多極美的成果,讓在地人回顧過往,未來更要躍上國際舞台。我再次觸摸、感受那布滿彈痕的大煙囪,再次抬頭仰望,看見的是它的屹立不搖。有朝一日,當廠區全面修復完工,那便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大煙囪不只是新竹的地標,更是台灣的亮點,那會是什麼模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大煙囪,下次再見! (全文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6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