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36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 3-2
大煙囪下的家
作者 / 何玫玲
霜毛蝠是新住民。(相片提供/霜毛蝠工作坊)

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新竹六燃)廠區內最引人注目的,不外乎方圓百里外就可見到的大煙囪。大煙囪位於下忠貞新村,其所在的廠房是目前保留下來規模最大的一棟。

■廠房、眷舍到保溫基地

大煙囪主要用途是燃燒煤料火力發電後排出廢氣,這座高達60公尺的建築物,其上累累彈痕仍清楚可見,見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

因著時代的因素,大煙囪成為下忠貞新村居民的家。當年自中國撤退來台的軍人不僅進住大煙囪廠房隔間,也在廠區空地增建屋舍,住家彷彿從廠房裡長出來,與一排煤炭漏斗(給料斗)、高牆並存,形成特殊的「屋中屋」景觀。所謂屋中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眷戶們利用廠房二樓地板(屋頂已塌陷)搭起一戶戶平房,修築圍牆,並在門牆內留有院子,用以種花草樹木,各家圍牆外還留出共同的通道。

屋頂塌陷乃是因為屋頂的支架用的是檜木,眷戶們因為需要家具,就鋸下支架作木料。日積月累,竟造成整個屋頂於1964年倒塌,而眷戶發現裡面還有很多空間可居住,就形成屋中屋的特殊景象。

目前緊鄰大煙囪廠房的六棟眷舍僅僅開放一小區,作為陽明交大六燃保溫團隊(原交大六燃保溫團隊)的保溫基地及展演舞台。我看著如同「廢墟」的場地,好奇地問導覽員保留的目的是什麼?她說,就是為了讓市民了解新竹六燃才是新竹科技城的起源。大煙囪廠房不僅留下歷史的軌跡,更讓人們看見當時整個園區如何燃燒煤炭發電,生產異辛烷送到各地,使新竹成為科技起源地。「這個小廢墟目前只是暫時的替代舞台,為了等待多年修復後的大煙囪主舞台登場。」

大煙囪不僅成為當年後撤軍人的家,還成為另一群新住民──霜毛蝠的家。霜毛蝠是非常特殊的蝙蝠品種,也是世界級保育類蝙蝠,稀少珍貴程度相當於台灣黑熊及石虎。令人好奇的是,霜毛蝠本應生長在為高緯度寒帶國家,卻在亞熱帶的台灣出現蹤跡,1952年,美國學者大衛‧強森(David H. Johnson)首次於台中縣東勢區馬鞍寮發現一隻死亡的雄性霜毛蝠。台灣可能是目前已發現霜毛蝠生存緯度最低的國家,至於為何鍾愛大煙囪,目前仍然是個謎。

2010年7月,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研究團隊偶然在大煙囪發現一群霜毛蝠棲息於排渣平台牆上的夾縫處,為台灣第一次發現霜毛蝠的群聚棲息。當時霜毛蝠大概還有700多隻,遺憾的是,目前只剩下50多隻。每年4至9月,霜毛蝠會棲息在大煙囪並繁殖,之後陸續離開另尋他處過冬。今年4月,我透過霜毛蝠工作坊架設的影像直播鏡頭觀察,果真看到霜毛蝠出沒。十多年來,這些霜毛蝠儼然成為大煙囪的住民,在裡面繁衍後代,與人們一起書寫大煙囪的歷史。

■保溫不只是保溫

新竹市文化局2018年委託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執行「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畫」,推廣新竹六燃的文史生態,打造科技藝術場域。保溫團隊駐站的地點就位於大煙囪前方的兩層樓房,名為「大煙囪下的家」,透過駐站導覽、課程活動、藝術展演及智慧科技等管道,持續凝聚人潮與活力,挖掘新竹六燃的二戰軍事工業生產史、眷村生活史及霜毛蝠自然生態景況,銜接新竹科學園區現代發展。

為何說是「保溫」?簡單地說,就是以六燃博物館文化園區為願景,在還未全面修復之前讓整個廠房不要失溫。計畫主持人、交大應藝所副教授賴雯淑在《移動的六燃》一書中闡釋保溫的精神:「以歷史記憶作為穩固的基石,建構中的六燃博物館文化園區才能免於失憶之所、精神匱乏之地。什麼是場所精神?什麼是記憶詮釋?這就是這四年來保溫的六燃一直在積極探索和闡述的。」

修復是大工程,耗時三年補強主結構體,方於2021年完成第一階段,但總共規劃了四個階段,預計十年後才能看到博物館的全貌。也就是說,這段期間都是透過團隊進駐的方式營運,好保持關注的溫度,不讓時間沖淡社會大眾對新竹六燃的記憶。占地近一公頃的大煙囪廠區日前已完成結構補強工程,重現當年作為工廠時的六根巨型柱、長煙道,以及幾處被眷戶拆除的煤炭漏斗。還可以見到幾幢紅磚矮牆眷舍,但還無法進入參觀。

新竹市市府順利爭取到中央經費後,今年年底剛要進行第二階段,繼續修復廠房及屋中屋的眷村空間,打造結合戰爭、科技、教育、眷村文化與自然生態的「新竹生博物館」(Hsinchu Living Museum)。

我在保溫基地看到可愛又有趣的保溫雞舍,一邊享受用雞舍產出的雞蛋製作出來的餅乾,一邊忍不住納悶軍事工業遺跡內有雞舍似乎不太協調。導覽員指著模型中最大的那戶房舍說,那戶人家是第一批進住的眷戶,當年就是靠養雞維持家計。保溫團隊2018年進駐時,那戶人家的孫輩看到養雞場,帶著90幾歲已經失智的老奶奶舊地重遊,老奶奶竟對過往養雞的情形如數家珍。這個小故事讓我明白,正是具體存在的空間可以幫助人們回溯當年。眷戶們在這塊土地發生的故事,有些被記碌、有些被遺忘,要靠著搜集散落各處的記憶拼湊,故事才得以趨於完整。

新竹六燃的故事充滿矛盾,日本人在這裡生產侵略中國的武器,中國人則在此落地生根。因著改朝換代而交會的兩群人先是彼此為敵,卻先後在同一個空間留下印記。記憶曾經布滿塵埃,如今被一一擦拭,在新時代給予新詮譯,過去的傷痛可否也隨之轉為美麗的祝福?(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95期

圖片提供:霜毛蝠工作坊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