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59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懷約翰傳記1
成長歷程、前進福爾摩沙
作者 / Dalul專題報導

《公公、狗和貓:懷約翰傳記》是由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蔡依珊博士所著的人物傳記,VUVU katua Vatu katua ngiaw為排灣族語,意思為「公公、狗和貓」;作者藉著口述訪談及懷約翰生涯相關文章的編譯,忠實呈現懷約翰的生平及他的宣教經歷,從童年跟隨父親遷徙及學習成長的過程、二次大戰軍旅期間在亞洲的跨文化和學習日語的經驗,以及決心投入福爾摩沙宣教的心路歷程等。

此書著重描寫懷約翰在台灣的生活歷程,對於排灣族宣教的感動以及看見、與編譯排灣族語聖經同工的相處、羅馬字使用困難以及與大時代變遷下的改變、以及家人之間的互相包容以及看見;也藉懷約翰親身走訪排灣族部落,所留下的文化紀錄,都成為現代認識當時排灣族歷史以及當時現況,珍貴的史料。懷約翰的故事蘊藏了真實台灣宣教師的縮影,也為讀者展露,一位宣教師,謙卑愛主的身影。

1925年10月7日,懷約翰(Jhon Nevile Whitehorn)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他的父親懷洛伊(Roy Whitehorn)為英國長老教會的牧師,懷約翰自小隨著父親事奉在世界四處遷移,直到懷約翰兩歲時,他才返回英國,在那裏開始了求學生涯。

1928年到了英國,也因父親的服事,也是遷移數次,到1933年夏天,總共搬家五次;懷約翰也在此時,就讀於牛津市當地小學「龍的學校」(The Dragon School),在這學校內,懷約翰遇見他的繪畫啟蒙導師斯特爾特太太(Mrs Sturt),也在此時建立良好的繪畫基礎,讓他之後在台灣宣教的紀錄中,除文字以外,也有多幅精美的圖畫,可供後人參考。

1938年,懷約翰的父親受邀至劍橋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College)擔任教會歷史學的講師,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懷約翰考取了溫徹斯特男子中學(Winchester College)的獎學金,驚險取得12名獎學金名額的最後一個名額,也是在這裡,懷約翰定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溫徹斯特男子中學的課程十分密集,懷約翰在這裡學習拉丁文、希臘文、德文、神學和其他普通科目。因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許多高年級生被徵召參戰,一些低年級生被迫往上升級,懷約翰也是其中一位,因此比預期提早學習古典文學的最高級,專研拉丁文、希臘文,反而奠定日後翻譯聖經的基礎。

1945年4月,懷約翰到徵兵的年紀,於新堡市的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Newcastle)修習皇家砲兵軍官課程,為參加戰爭做準備;經過六個月的訓練,1945年初懷約翰就被派往印度駐紮,因對語言的熱愛高過於軍中事務,於是懷約翰便來到喀拉蚩(Karachi)學習日文作為未來翻譯,很快地,他就被調往香港的一個戰犯法庭,協助審查戰時在香港和台灣對戰俘管理不當的日本軍人,當時懷約翰負責的工作是協助日本辯護律師了解他們的權益,也在審判過程當中,監督翻譯官的準確性。隨著戰爭結束的緣故,1947年10月,懷約翰獲准退伍,在開學前回到了劍橋。

回去劍橋大學三一學堂(Trinity Hall)就讀的懷約翰,在大學二年級時他就開始思考未來該做什麼事,在這時懷約翰遇到了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教秘書提姆.希利(Tim Healey),他曾在台灣待過,他告訴懷約翰,在台灣原住民多半上不存在書寫文字,族裡的基督徒也沒有屬於自己的聖經,剛好懷約翰的日語能力能在當時剛結束日本殖民的台灣派上用場,所以向懷約翰提出邀請。
在與家人討論過後,懷約翰就決定參與台灣原住民宣教,先在英國倫敦的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SOAS)學習一年語言學以及語音學,之後在1951年9月,在英國長老教會海外宣教部差派下,他啟程前去當時被稱作為「福爾摩沙」的台灣。(待續)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57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