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3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經濟公義與世代正義
作者 / 葉大華

【編按】在今年二月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舉辦的「今日台灣教會的宣教任務」國際研討會當中,研討重點之一即是普世所關注的經濟公義議題。兩位講者分別是來自尚比亞聯合教會的Omega Bula以及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前者帶領我們了解脈絡,後者反映台灣處境,內容精要,以下為講稿的節錄與整理。

1987年由聯合國的「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出版,「布魯德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所撰寫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中,提出了一個被廣泛引用的「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定義,便是以跨世代正義為中心的思考:「永續發展是一種能夠滿足當代需求,但同時不會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生活需求能力的發展模式。」

「跨世代正義」的概念是要求每一個世代在追求當下的富足時,負起維護未來世代生存權益的責任。另外,因為面對「經濟發展」與「永續」這兩者之前的衝突本質,許多不認同經濟該永遠發展下去的學者,改以「永續性」(Sustainability)做為主要的用詞。因此在談經濟公義時,不同世代之間的資源分配公平與否是關鍵因素,也就是任何經濟發展的策略與衝擊影響評估,不能脫離此種「跨世代正義」的思考,特別是對於年輕世代公平發展環境的建造與投資。

█台灣青貧族=崩世代的崛起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統計,2013年全球15到24歲的年輕人,有7,450萬人失業。青年失業率13%,是全球平均失業率的兩倍。台灣2013年的青年失業率13.17%,失業率是總體失業率的3倍,這個數字遠高於韓國青年的9.75%,與日本青年的6.7%。此外長期失業人口(指失業長達一年以上)中,20-24歲的社會新鮮人已占逾兩成,加上台灣政府為搶救青年失業率所推出的22K政策,直接造成薪資破壞及起薪定錨效應,顯見台灣青年就業處境日益惡化。

台灣與日韓東亞各國同樣有著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市場及全球貿易自由化發展下,所產生的貧富差距惡化以及青年貧窮化困境。2013年台灣政府財政部公布的2012年最有錢5%和最貧窮5%家庭的年所得差距,已高達96.56倍(快飆破100倍)而引發各界熱議。事實上台灣從2002年起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加上產業及資本外移、內需服務產業無法升級以及勞動市場供需失調導致失業率快速攀升,而租稅不公、物價通膨、教育及住宅淪為昂貴商品、薪資停滯及起薪過低等因素,使貧富所得差距急速惡化,造就了「青貧族」的崛起。台灣勞工團體稱其為「崩世代」,象徵在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危機下成長的年輕世代,正遭受新自由主義帶來的世代不正義。因此當今台灣青年貧窮的兩種主要形態,一是失業貧窮,另一是在職貧窮(台灣稱之為「工作貧窮」)。

為什麼會窮忙?因為薪資或GDP的成長並沒有回饋到勞工身上。台灣本身的稅制有很大的問題,我們大概有七成的稅收都是從上班族和領死薪水的勞工身上得到,財團賺進了暴利卻一毛錢都不用繳,甚至還享受超額減稅待遇。國家的政策長期以來向財團和富人傾斜,經濟弱勢家庭子女都必須自力救濟,他們的社會資本其實是沒有辦法透過資源重分配去重新強化,加上現行就學成本愈來愈高,也就是高教商品化跟逆分配的現象愈來愈嚴重,等到畢業出社會又面臨另一個困境,就是背學貸、找工作、低薪資,然後又是勞力派遣,不然就是學非所用、就業不穩,落入長期待業失業的惡性循環中。

此外,台灣有高學歷失業和文憑貶值的問題。我們整個高等教育的過度擴張,以及不合理的教育資源配置,導致現在出現很多大學畢業的人,延後進職場而不斷在準備各種國家考試,這些人就變成「尼特族」(NEET,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也是台灣長期失業人口中最多的一群,形同高教投資的浪費。面對窮忙與就業不穩,青年最嚴苛的挑戰反而是:一個人到底要怎樣才能擁有合理薪資,他才能夠工作得有尊嚴?這已經是「尊嚴」的問題,而不再只是「貧窮」的問題了。

青年貧窮不僅只從收入不足端來思考,當今青年世代生活支出成本不斷墊高才是造成其生活風險提高、日益貧窮的關鍵因素,青年正面臨著不斷累積的支出及扶養負擔,這些支出尚包括完成高等教育的學習支出「就學貸款」,而台灣教育部才發布最新學貸生數據,指出有94萬人背學貸快破百萬大關,其中每學期32萬名學貸生中有22萬名是弱勢生。此外,台灣擁有全球最高的房價所得比,加之近兩年才開始發展「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政策協助年青人,但供給量嚴重不足且租屋及購屋壓力早已壓得青年喘不過氣,而經濟全球化及自由貿易則是加深生活風險背後之結構性因素。年輕世代將面臨來自全球勞動人口的競爭壓力、薪資的壓低、以及愈來愈鬆綁及不安全的勞動權益環境,他們也更加認知到自己的發展機會被握有資源分配權利的上一代給剝奪,尤其是財團資本家,更加深其被排除及剝奪感。

故台灣318反服貿太陽花學運,正是凸顯出台灣青年對於青年貧窮化及世代不正義的大反撲,青年人認為台灣與中國服貿協議的簽訂,只能圖利大財團,青年的未來將因經濟過度傾中依賴,迫使他們落入更嚴峻的生活風險中而必須起身反抗。故這當中如何透過稅制的重新分配、強化各種必要支持青年發展之就業、福利及勞動權益措施、減少自由貿易所帶來的貧富差距風險,將是實踐經濟公義的重要路徑!

█教會要和受苦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解決之道是什麼?我認為國際勞工組織(ILO)所提出解決青年失業促進青年就業的對策很值得參考。一、提升青年就業力:透過教育與培訓強化技能落差情形,增強工作上連結性。二、鼓勵青年創業:透過資金補助改善青年創業初期困難。三、提升青年勞動權益:參考國際勞動標準,建立完善制度。這三者一定要同時進行,很多國家把問題歸咎於青年能力不足,卻不去處理結構性問題,也就是青年勞動權益的問題,如此會事倍功半。

█教會能做什麼?

首先,長老教會可以善用大專輔導資源,成為青年職涯輔導中心。其次,教會應積極檢視自己教會內部(包括教會機構本身)各種體系職位當中青年的勞動條件,讓教會能夠變成一個友善青年的職場。第三,建構平台鼓勵教會和青年積極去討論,如何面對青年貧窮的問題,包括勞動的尊嚴和合理工資,進行跨世代溝通。教會不能自外於青年貧窮問題,而應和受苦的青年站在一起。

文章來源:女宣雜誌第429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