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3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菊島輕旅4-3
公祠宅第探人文
作者 / Arsone Lee
外婆的澎湖灣雕像。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轉眼流逝於歷史長河,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即使只有蛛絲馬跡,也訴說著前人在同一塊土地生活的記憶。

►施琅:施公祠

走在馬公老街,鄰近天后宮處,有一座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古老建築,若不留意很容易錯過。門口寫著一幅對聯「施門心路史家論,公廟威儀菊島瞻」,橫批「施公祠」。雖不知何人寫下對聯,不過從上聯可知,此人很清楚這座廟宇主祭的施琅(1621~1696年)是何等爭議的人物。

施公祠是生祠,供奉尚在世的施琅,名為「施將軍廟」,起造時間不會晚於1696年。原址在澳東街(今澎湖醫院以東),如今遷址至萬軍井旁,傳說施琅軍隊靠此井供應水源。

施琅的角色牽動台灣與清國歷史的敏感神經,褒貶功過與立場息息相關,一方謂為「背台叛將」,一方謂為「平台功臣」。這說明歷史從來不客觀,意識形態與利害關係左右著解讀的方式,「史家論」豈真能給予不偏不倚的公斷?但至少我們本著聖經可以確定,施琅不該是人們敬拜的對象,他不過是上帝按照自己形像所造且終究歸於塵土的人,唯獨賜下生命氣息的永生上帝配得榮耀與敬拜(出埃及記34章14節)。

►蔡廷蘭:進士第

有「開澎進士」之稱的蔡廷蘭(1801~1859年),是清國唯一出身自澎湖的進士。不過他的進士第似乎不是常見的旅遊行程,因為當地人知道我們的規劃時,感到有些錯愕。

建於1846年的進士第位於馬公市近郊,入口處有一座蔡廷蘭的雕塑,後面即蔡氏家廟。進士第是蔡廷蘭考中進士後在舊居鄰側所建,形式與舊居並無太大差異,僅用門楣、燕尾脊、三關六扇門等說明地位身分。

蔡廷蘭最為特殊的經歷,是1835年到福州參加舉人鄉試,自金門返回澎湖途中遭遇颱風,船隻竟漂流至越南。他從越南返回福建,不再循海路,而是採水陸兩路,步行萬里,前後歷經四個月。

這趟見聞,成為蔡廷蘭創作的重要素材,所著《海南雜著》堪稱台灣第一本亦是當年唯一海外紀實。當中不少越南風土民情記載為重要史料,因而有俄(1877年)、法(1878年)、日(1992年)、越(2005年,現代越語)等國譯本。

►兩蔣:第一賓館

隨著時空的更迭,另一群人在澎湖留下他們的痕跡,1937年時,日本決定在澎湖興建招待貴賓的會館,1940年於觀音亭北側開工,1942年竣工。不過緊接而來的太平洋戰爭,讓這座建築未能發揮功用。

第一位入住這座和洋折衷建築的是蔣中正(1887~1975年),因此這座建築被稱為「蔣公行館」,後來改名為「第一賓館」。歷任總統如蔣經國(1910~1988年)、李登輝(1923~2020年)等來到澎湖時,第一賓館都是總統下榻處。

1958年八二三砲戰開打時,第一賓館被規劃為戰時指揮所,見證時代風雲另一種面貌。如今,第一賓館除了呈現兩蔣截然不同的處事風格,也以照片、文字等史料,展示那個動盪、緊張的年代。

►潘安邦和張雨生:篤行十村

在台灣,有種因應歷史而生的聚落,稱之為「眷村」,澎湖也不例外。有趣的是,單是篤行十村,就誕生了兩位在近代流行樂壇留下不可抹滅痕跡的音樂人,一是潘安邦(1954~2013年),一是張雨生(1966~1997年)。潘安邦的成名曲〈外婆的澎湖灣〉,乃是葉佳修根據潘安邦童年故事為他量身打造,至今仍堪稱澎湖最具代表性歌曲。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以高亢嗓音唱出一個世代的青春夢想,他的〈大海〉也讓我印象深刻。

以他們舊居規劃的紀念館中,除了可以透過圖文與影音紀錄瀏覽他們一生的軌跡,也可以從狹小逼仄的空間推想他們孩提時期日常生活的情境。紀念館播放著相關的談話、影像,想起那曾經陪伴我們的音韻,如今故人皆已去,忍不住感慨嘆息。

這些在澎湖留下紀念館、故居的人,有的以武功見長,有的以文采著稱,然而無論平生際遇、褒貶功過如何,如今都已不在人世。傳道者因人終死亡而斷言一切勞碌必歸於虛空、捕風,是以不是人忠誠、盡心的對象(傳道書2章14~26節),但這樣的喟嘆是否促使我們活在當下呢?

或許我們對人終將一死已經習以為常,然而死亡並非造物主的本意。如果我們忠實於整本聖經,將看到聖經不僅顯明死亡的源頭是罪、死後有審判,也指出主耶穌已打開那條死裡復活的道路。這教我們這些一息尚存的人可以思想將來的結局,有機會放下手中緊抓不放的魚網,急起跟隨主耶穌。我們死後不必留下紀念館,而是藉著信仍然說話。 (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83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