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8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車行台11線公路海線
作者 / 劉聖秋
速寫海線上的聚落成功鎮,有幾條像是伸向大海的街道。

東部的大山大海常帶給我心靈的震撼。長居都市的我,每每車行台11線公路,也就是海線,就不自覺關掉在城市車流裡形同自動駕駛的出神模式,切換成五感並用模式。遼闊的大海、層層遠去的海岬、海階的聚落、平原的田野,在每個過彎或是繞行下坡路段,當大景一個個撲面而來又在椰林與欖仁枝葉間飛掠,人似乎才真的醒了,意識到何謂當下。

█寂美月海 ▶ 撫慰海線旅人

夜行海線,是另一番美感經驗。每當皓月當空,就有月光海相伴。儘管車隨公路蜿蜒前行,離岸忽遠忽近,海面迤邐的波光卻始終維持一個難以逾越的距離,像舞台上的舞者,只讓人遠遠欣賞,無法靠近。

不過海上月光有時並不那麼難以親近。有次夜裡,我從台東市獨自開往成功鎮,駛過一座跨過馬武溪溪口的小橋時,停車下來望海。海浪拍岸的聲音沉悶,風從身後幽暗的溪谷吹出來,除了風聲、浪聲,海線公路很是寂靜。我在這裡看到粼粼月色伸進溪流裡,那是海上月光最靠近我的一次了。

█駐地藝術 ▶ 豐厚海線人文

海線沿途除了自然環境,周邊不乏大型裝置藝術品,與地景相得益彰。行之有年的南迴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等藝術展,在開闊的山海間,已然累積了不少駐地作品,其中有幾件就座落在海線旁。

矗立在尚武路段的《呼喚南島的風》柱群,是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創作,木、石和鐵件構成柱身,柱頭是倒角椎形的百合花造型。撐起百合花冠的鐵彈簧構件,韌度恰好可以回應海風的吹拂。柱群就像一群隨風搖擺的百合花,直挺挺伸向天空,銘黃色襯著海天一線的藍,行走其間,感受到安靜又強韌的生命力,給人十足療癒。

都蘭路段的新東糖廠是一處海線上的文創園區,噶瑪蘭藝術家溫鐘憲進駐於此。溫鐘憲常以貨運裝箱用畢的木棧板作為創作素材,他說棧板平整又堅固,是很不錯的木料。在藝術家的創意和巧手下,棧板成為一件件拼板藝術,有些作品應用在家具設計上,匠心獨運。此外,藝術家還蒐集自老屋拆下或從事雕刻餘下的各種木料,製作成原木筆。機具就在展場,每枝筆都歷經刨製打磨、上固化劑定型、再視當時溫溼度繼續數次打磨的製程,直到筆型平整完美,老木料也有了新生命。

█食育農育 ▶ 傳承阿美文化

海線往北,在豐濱這裡繞過了八里灣溪和丁子漏溪匯流入海的溪口,轉折到尚未合流的地帶,形成了一個大彎,伸到貓公部落的外緣。這個大彎因連著部落的主要道路,開了好些店家,還有便利超商,是個熱鬧的三岔路口。若一路夜行而來,習慣了漆黑的海線後,會覺得這裡特別明亮。事實上,有許多旅客會在此補給餐飲,像個小驛站。

前陣子,我隨一位親職教育講師到豐濱國小,位置就在這個路口旁。豐濱國小位在岔往部落的道路邊,八里灣溪環繞校區後方,是一所小而美的學校。它同時是一所教育體制內的實驗學校──阿美族聖山Cilangasan實驗學校,開辦傳承部落生活智慧的文化課程。

校園靠溪的一邊有片整理得欣欣向榮的菜圃,大約三間教室大的範圍栽種著阿美族日常野菜食材,這也是學校文化課程的一環。在菜園瀏覽時,我發現一株枝條和葉脈都長著刺的刺蔥,常駐校園照顧菜圃的志工媽媽告訴我,可用刺蔥煎蛋,還能煮湯,都很美味。我好奇滿是尖刺的葉片如何入菜?只見她把葉片對折,撕除長刺的葉脈,手法俐落。

中午有幸吃到媽媽們煮的料理,其中有種外觀似楊桃、長約十多公分、有四條脊棱的四棱豆,口感爽脆甘甜,很是特別。還有芫荽,就是香菜,滿滿一盤當一道菜吃,卻沒有強烈的辛香味。阿美族料理多是野菜汆燙,風味清爽,吃得到菜蔬原本的滋味。校長說,雖然知道烹煮方式,但跟地方上媽媽的料理相比,風味就是有差。可見文化傳承似乎還有某些細微卻難以傳達的奧妙。

█蕃薯寮溪 ▶ 造就獨特地景

海線往北到牛寮坑一帶,已是遠離海岸的山路,隨著山勢,公路南迴北轉,相當曲折。

駛出芭崎隧道不久即抵達蕃薯寮休息區。旁邊的十八號橋是海線公路橫跨蕃薯寮溪谷的橋梁,過馬路的西側較低處是十八號舊橋改成的景觀步道。這裡有東海岸最獨特的地貌,從橋上往西眺望,是平緩的溪谷盆地,芳寮方向的河階坡地散布著房舍、農地,清淺溪流蜿蜒而過,景緻秀美;往東望去,卻看到溪流切出一道寬45公尺、深達百公尺的險峻峽谷。

造成這樣的景觀,主要是因為東西兩側的地質不同,橋西是質軟的沉積岩,橋東是堅硬的火山集塊岩。一橋之隔,蕃薯寮溪造就田野與峽谷截然不同的景觀,實是奇妙。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58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