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6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馬偕的生死觀3-2
郭水龍《北部教會史實隨筆》:無法理解上帝旨意
作者 / 林昌華
馬偕在淡水的住家。

關於馬偕罹病與過世的過程,本地人所撰寫最重要史料,要算是馬偕的學生郭水龍牧師(1881~1970年)撰寫的手稿《北部教會史實隨筆》。1897年,16歲的郭水龍進入神學校讀書,1900年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繼續留在學校,代替因喉癌無法講話的馬偕上課。他自10月3日開始代課,直到月底結束,因為11月1日馬偕前往香港治病。

由於這個淵源,讓郭水龍對晚年的馬偕有直接觀察與接觸的經驗。他體認到與馬偕接觸的經驗實在太重要了,所以年老時書寫下來作為後來研究歷史之人的參考資料。這件他在1969年以台語羅馬字夾雜少數漢文撰寫的手稿,也顯示他88歲高齡的身體狀況,儘管筆跡已經不如年輕時撰寫毛筆字時秀逸,對馬偕晚年罹病的歷程卻有歷歷在目的生動描述,兩篇短文分別是〈偕叡理牧師的病〉和〈教會的頭年老失敗〉,筆者翻譯成為漢字(譯文如下)。

※偕叡理牧師的病

1900年6月偕牧師講話梢聲,以為是感冒,7月阮學生畢業後過沒幾天,河南省有一个英人宣教師女醫生來淡水看偕牧師的病,即時診斷是喉癌,禁止偕牧師講話。對彼時偕牧師無閣講話,攏以筆寫字,一直到開學時,偕牧師坐佇台頂,點叫我替伊教學生,伊佇旁仔聽。一段時間過去,病沒較好,才去香港就醫。

我代教到學期結束,我才前往鷺洲*,偕牧師前往香港就醫四個月當中,有柯維思、陳清義、郭希信、陳錫陪伴伊,情況沒改善,就轉來淡水。有一日病情變嚴重,無法度喘氣,就請五行**的英國人醫生來將伊的喉嚨切開,予伊喘氣。彼一日暗暝𪜶全家搬去台北,佇河溝頭租厝住,按呢方便醫生逐日治療。後來病情嚴重,就閣再搬轉來淡水,1901年6月2日蒙主恩召死佇淡水,時年57歲,來台灣30年,埋佇淡水,出葬時用外國式的棺木,眾傳道抬棺。(*蘆洲。**疑為貿易行。)

※教會的頭年老失敗(漢字意譯)

偕叡理牧師伊是頭一位來傳福音。當伊辦教會的事是獨裁主義,攏是家己決裁代誌。對母會的錢祕密無發表,雖然有別个宣教師,也無權力通佮伊辦理,作閒人。

教會是伊的氣力來建設,照理伊著食長歲壽,無只有58歲就死,閣是艱苦死。喉癌手術拖年外才死,真可憐。伊的艱苦喉嚨手術一孔,予伊喘氣,袂會講話,著寫字,倒在眠床一年外才死。

親像這號人來拄著悽慘死,伊是功勞者,應該著得著年老享福才合理。毋知上帝的旨意怎樣,按呢伊一生所受的艱苦,我想袂曉得。(*台灣算法。)

這兩篇回憶錄講兩件事情,第一篇只是單純記錄馬偕從聲音沙啞到過世、埋葬的過程。雖然只有短短300多字,卻提供了重要的訊息,包括馬偕的喉癌是一位英國女醫生診斷的結果;為了得到更好的治療機會,馬偕在四位學生陪伴下前往香港就醫;後來馬偕病情加劇,無法順利呼吸,於是由台北的英國醫生進行氣切手術,然後全家搬往台北市租屋而居,以便就近治療;最後蒙主恩召和埋葬等。

第二篇文章可以看成是郭水龍對馬偕的評價,以及他對馬偕罹病過程的神學反思。首先,在馬偕個性方面,他認為馬偕是「獨裁主義」,他說:「當伊辦教會的事是獨裁主義,攏是家己決裁代誌。對母會的錢祕密無發表,雖然有別个宣教師,也無權力通佮伊辦理,作閒人。」眾所周知,馬偕與南部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的關係,比他與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的關係更好,除了後期的吳威廉牧師(Rev. William Gauld,1861~1923年),其他北部宣教師幾乎都是黯然離開,離開的理由和馬偕的抵制有很大的關係。再來,郭水龍無法理解馬偕患喉癌而慘死之事,他說:「親像這號人來拄著悽慘死,伊是功勞者,應該著得著年老享福才合理。毋知上帝的旨意怎樣,按呢伊一生所受的艱苦,我想袂曉得。」

這裡郭水龍表達了他的想法,就是既然馬偕對北部教會的建設有如此巨大的貢獻,那麼他晚年時應該享受年輕時努力的成果,可以安居在他構築的居所,受到教會與台灣社會的景仰。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他罹患了喉癌,並且「悽慘死」。在這裡,郭水龍的措詞算是含蓄。

事實上,因為喉癌出現的病徵,馬偕不只經歷氣切,還受盡細菌感染以致身體組織壞死的痛苦,這點從馬偕二女兒偕以利(Bella Mackay)照顧馬偕終末階段的〈看護日記〉可以窺見,她如此描述:

5月15日 腫脹的喉嚨再一次開刀,取出許多東西。
5月23日 他喉頭有一個大洞,當他要吃東西時,食物都從洞中掉出來。
5月24日 洞變得更大了,洞旁的組織開始糜爛。
5月29日 看到父親無法進食,麥克魯醫生嘗試用一根橡膠管放入他的喉嚨,將流質食物灌入,但由於他咳嗽很厲害,灌食不成功。
5月30日 喉頭的洞變得更大,麥克魯醫生已經放棄讓他康復的希望。

馬偕所經歷的這一切,讓郭水龍完全無法理解上帝的旨意為何。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只有受到上帝懲罰的惡人才會經歷這些痛苦,然而,建立北部教會的馬偕卻經歷了。作為一位傳道人,馬偕的經驗叫郭水龍如何能夠安慰遭遇困境的信徒呢?(待續)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6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