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43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以喜樂入菜的聖誕愛宴4-4
喜歡,很快樂
作者 / 採訪@洪敬慧

█重獲新生故事3 黃佩芬

生性害羞的黃佩芬話不太多,卻很愛笑,每次笑起來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線。

黃佩芬是一位智能障礙者,曾是喜樂保育院的院生。當保育院開始收容其他障礙別院生時,她進到這個大家庭。雖然年紀最小,卻是最資深的員工之一。在喜樂水餃工坊草創時期,她已加入團隊,幫忙處理雜務。被問到喜不喜歡包水餃的工作時,她簡單一句回答充分表達她的心聲:「喜歡,很快樂!」

「佩芬是我們得力的助手喔!不要看她都笑笑的,做起事來可是很機靈呢!她機動性高,包水餃速度也很快,臨時要她協助哪個環節,她都能做得很好。」班長洪秀苓十分肯定黃佩芬的工作表現。平日早上8點上班,黃佩芬7點半就會到工坊,有任何可以先做的雜事,她都主動幫忙。

黃佩芬所在的包裝組,工作簡單卻不輕鬆。身兼包水餃組及包裝組的蔡永祥表示,包裝組自成一條生產線,每天早上,水餃從冷凍庫拿出來後,必須先敲開結成塊狀的水餃,但不能讓餃皮破裂,並要仔細檢查外皮是否裂開,謹慎確認水餃品質才入袋。這些動作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有時間壓力。黃佩芬工作熟練,贏得同事和主任一致的稱讚。

還沒加入喜樂水餃工坊前,黃佩芬在家幫忙揀韭菜花。對她來說,生活簡單,不愁吃穿,但每天待在家,視野也局限於家外面的那片田地。直到進入工坊,學習新技能、認識同事,她的生活開始變得繽紛。尤其當自己的努力被肯定時,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刻,「工作的成就感,就是可以領自己的薪水。」

同事與主任在旁補充,黃佩芬有儲蓄的習慣,不僅平常用自己賺的錢買想要的物品,甚至努力存錢,計畫未來出國旅遊。

一聽見旅遊的話題,黃佩芬興奮地插話說:「我在這裡有很多朋友,我們都會出去玩。」平時習慣在旁靜靜聽大家說話的她,難得主動發表意見,顯見對旅遊的期待。

從韭菜花田到水餃工坊,從依賴家裡度日到獨立養活自己,黃佩芬從踏實的日常工作中體驗到工作的價值。有經濟能力,偶爾去燙頭髮、做個喜歡的造型;有想望未來的能力,勇敢作夢;身旁也有同伴,互相扶持與陪伴。

「最開心的,還是聽見大家說:喜樂水餃好吃。」黃佩芬害羞地說。同事笑說:「大家喜歡,我們才有錢賺,佩芬也才有機會從騎腳踏車到現在改騎電動腳踏車!」

對黃佩芬而言,走出家門工作,代表的就是邁向獨立的可能。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0期

圖片提供:喜樂保育院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