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38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流浪動物也是上帝的寶貝
作者 / 瑪亞.鄔茂
籠內陪伴——籠位B10斑斑、柳丁(已被領養)。

在2009年10月家裡來了一隻紅貴賓(牠的名字叫寶貝),因原飼主無法好好照顧牠,所以我就接手領養了。

沒有照顧寵物經驗的我,就這樣將寶貝帶回家,與其說我照顧牠,倒不如說是牠陪我。更重要的是,透過寶貝,我看到了自己的黑暗面,也更能同理教會兄姊遇到的親子問題,同時也讓未婚的我能成為他們的幫助,陪伴他們面對挑戰與困境,讓彼此的生命在關係中成長。

寶貝陪我三年多後,有天突遭快車撞擊,因頭骨破裂而離世,一想起牠,內心仍充滿悲慟與不捨。許多經歷愛犬、愛貓生離死別的人,因不堪承受這種悲痛而決定不再養寵物,也有人選擇繼續將愛延續下去,我自己屬於後者。

█樂為七毛鏟屎官

與狗貓共居的生活已進入11年又3個月,我目前是「七毛剷屎官」,其中三隻是紅貴賓,四隻是米克斯。我無法完全了解七毛過去的身世背景,但確定牠們都是因不當飼養、被人類棄養或傷害之故,而輾轉被我「收編入閣」。有一段時間我曾同時養過四隻米克斯,後來分別幫牠們找到三個接養的家庭,但結局都不是很好。其中兩隻都遭接養家庭棄養,結果一隻誤食毒藥而死,另一隻睡在車底下而遭輾斃;另外兩隻是由同一個家庭接養,希望接養者能按照承諾好好照顧牠們。

礙於居家空間受限,我無法繼續「增編」,但每當路上看到可憐的「浪浪」,都好想幫助牠們,深感台灣的生命教育有待加強,而教會所談的愛也應加落實、擴及一切受造萬物。

國人對流浪動物普遍不友善,為了幫助更多浪浪,我在2019年暑假報名參加了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在新竹市南寮動物收容所舉辦的「2019收容所動保志工培訓營」,完成五天初階通識課程,並取得南寮動物收容所的志工證。從此,每週我都會入所陪伴浪犬們,一天至少4至6小時。志工可以依自己情況安排服務時間,例如帶狗狗出籠散步、籠內陪伴膽小狗狗、簡易美容、餵食、籠舍清潔、觀察身體狀況等,若發現異樣就向所方反應請獸醫前來,必要時也會協助所方推展活動。

入所服務一年半,我看著收容所裡進進出出的犬貓,深感收容的空間遠不夠容納這些因飼主未幫犬貓絕育而繼續繁衍的浪浪二代。這些既不受歡迎又弱勢的生命,有些還來不及睜眼或長大,就喪失了生命。而那些被通報送進收容所的浪浪,幸運的,被良善的人或組織收留照顧;不幸的,就繼續過著四處流浪的日子。

█上帝愛世界一切受造物

在我尚未與犬貓一起生活之時,想法都是以人為中心,對其他物種的生命並沒有予以太多關注,更不會為了其他物種面對的困境付出任何行動,對生態保護的關懷也侷限在水、空氣和環保等資源議題上。自從與犬貓生活之後,才更深刻體會上主對一切受造物的關愛,正如《動物福音》一書譯者李鑑慧博士所言:「當相信創造論者,經過教義反省,基督宗教應當支持動保運動:上主創造的物種有內在價值,需要被尊重,藉尊重認同創造的價值,自然對受造物有情感。」此番話呼應了陳慈美教授以耶穌四處傳福音、看見人們孤苦無依而動了憐憫之心為例,指出面對上帝受造物的困境,教會界最缺乏的是「看見」與「憐憫」。

最後,謹以台灣動物天使希望種子協會每週二在其臉書發表的「為上帝的創造祈禱」的禱文做為結語,求主差遣更多祂的子民一起來加入動物保護的行列,見證主的福音。

*~*~*~*

憐憫公義的主,今天我們來為人們任意傷害流浪動物的行為禱告,無論是不合理的驅趕、虐打、毒害等,求神能讓這樣的思想滅絕,神的光和真理照亮顯明在黑暗處,消弭對立衝突氣氛,讓愛動物能成為世人共識,除去人們對動物的歧見,使所有生命都能和平喜樂共存。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02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