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406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永遠的安息
作者 / 謝大立

前陣子,我牧養的會友突然離世,與妻小不告而別,留下無限的遺憾;另外本地牧者的孩子則因不敵病魔撒手人寰,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不勝唏噓。其實,「死亡」一直都存在,只是人們通常不愛面對,而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當下卻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死亡」是一直圍繞著人們生活日常的課題,面對「死亡」,基督徒該如何看待呢?

理查•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於1649年完成經典作品《聖徒永恆的安息》,其內容成了近現代歐美許多信徒靈性形塑的重要素材,其中不乏基督教思想界領銜人物,如眾所周知的蘇格蘭自由教會創始人托馬•查爾默斯(Thomas Chalmers)以及蘇格蘭著名的佈道家亞歷山大•懷特(Alexander Whyte)等。另外,馬偕也深受這本書影響,若依牧師劉忠堅(Duncun Macleod)在《美麗島》中的分析,該書是馬偕兒少時期每個家庭普遍閱讀的讀本之一,這暗示著馬偕的靈性形成,就是在這些信仰養分的滋潤下被形塑的。

馬偕在航向亞洲的旅程時,經常在船上藉由閱讀充實漫長的航行時間,其中除了聖經以外,還包括一些屬靈、神學以及介紹中國的書籍,《聖徒永恆的安息》是其中一本。後來,馬偕也將此書列為神學教育的教材。到底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以下幾段引文,可窺見作者字裡行間的感染力、說服力與迫切感。

「個人的苦難,令人疲倦的責任,灰心失望或痛苦的重壓之下,有什麼比安息更令人神往呢?這安息不僅是我們的安慰,更是我們永恆的福祉。……要認真投入這默想的功課,將在基督裡的上帝視為你唯一的安息,專注於祂勝於一切,因為無須多久,主就要召你去向祂交帳,判你到永久不變的結局中去了。永生上帝是祂的聖徒的福祉與安息!……這世界就要過去,世間的享樂正在消失,世上的榮譽正離你而去,世間的各樣好處將證明於你無益。……時間尚在你手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如此發人省思的字句,豈能讓它躺在白紙堆裡呢?為著與教會年長者分享這些寶貴的信息,我開始試著摘錄一些內容以台語發聲說書,引領會眾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一同思索這個重要的生命課題──永遠的安息!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5期

圖片來源:讀冊生活,https://www.taaze.tw/usedList.html?oid=12100372330,2021.03.08摘錄。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