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4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兩三個人的聚會
作者 / Arsone Lee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徹底改變全球化的格局,改寫許多遊戲規則,直至今日仍沒有看到歇止的跡象。

對教會的衝擊也是明顯的,各地教會基於防疫考量,聚會有諸多調整。我聚會的地方人數未及百人,隨著疫情升溫,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後,實體聚會不得不暫停,改以線上方式進行禮拜。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幾次停電、限電,讓人隱隱感到不安,如果遇到停電,是否連線上聚會都無法進行了?畢竟線上聚會這樣的模式是建立在穩定的電力供應、便捷的科技上,若遇到這些工具出狀況,我們有應對之策嗎?

█什麼是不可少的?

雖說狀況接踵而來,不過我個人近年來參加的幾個聚會,卻暫時沒有這個困擾,因為聚會人數長年只有二、三人。我忍不住與同伴彼此調侃:「根據聚會人數,我們群聚感染風險很低。」這幾個聚會因為還沒有達到室內五人,因此戴著口罩、多些消毒清潔作業,就可以維持實體聚會,也保有改為線上聚會的彈性。

疫情的出現彷彿在詢問我們:基督信仰有什麼是不可少的?若聚會具有不可替代的永恆價值,那我們就必須靠著主的恩典持守,竭力追求。但是否有些教會活動、聚會雖然不錯,若停止卻也不會影響我們跟隨基督?這樣的活動、聚會有必要持續嗎?

在疫情的挑戰下,我們已經初步選擇什麼是不可少的,什麼又是可少的,前者如主日禮拜,後者如愛筵、團契。顯然眾人都體會到,情感交誼不是不好,但遇到條件限制時,優先選擇的仍是今昔不改、萬古不變的耶穌基督,這正是教會原本的立足之處。

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可以過著沒有肢體扶持的信仰生活?又,實體聚會才能信徒交通嗎?聖經告訴我們,教會生活對基督徒意義重大,聖靈隨著自己的意思,藉著賜下恩賜,使肢體各盡其職、彼此相顧,教會得以建造,「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哥林多前書12章26節)

█無法聚會的孤單

但有時,地上教會的功能是微弱的,基督門徒也不見得有聚集在一起的條件。無論是聖經的記載或教會的歷史,都留下一些孤身隻影的紀錄,頗值得我們在這個時刻省思。

在這條跟隨基督的路上,有些人因堅持信仰而身陷囹圄,不肯苟且偷生得到釋放,他們在苦牢中不能聚會;有些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飄流無定,他們在曠野中不能聚會。但他們有因著無法聚會,而失卻信仰嗎?不僅沒有,他們反成了有若雲彩的見證人(希伯來書11章35~40節)直到今天還述說著信心的故事,幫助同走這條信心道路的人。

█身雖相離,心仍相近

這波疫情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之下,其涵蓋面之廣或許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但基督徒對隔離、窘迫不應過於驚惶。我們今日所受的限制、隔離,確實讓人憂心,但相較歷世歷代聖徒所受的拘禁、逼迫,實在不算什麼。更何況,即使眾肢體無法實體聚集,仍因著信靠救主耶穌基督而成為一體,聖經的應許肯定我們有分於基督,不因聚會與否而有任何改變。我們身雖相離,心仍相近。

即使我們無法在會堂中聽到信息,但上帝默示的聖經仍然指引我們歸向救主。在福音種子剛落地於台灣、聚會地方仍如鳳毛麟角的時代,巴克禮(Thomas Barclay,1849~1835年)戮力翻譯聖經,為的就是:「你們自己讀聖經,會受聖靈的感動,雖然沒有人講道給你們聽,仍然會明白上帝的旨意。」這是他在1885年《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發刊詞中的訴求,對不同時空的我們仍極具意義與價值。上帝不沉默,祂已然藉著使徒與先知默示旨意,已然藉著祂的獨生愛子顯明榮光。

█奉主名的聚集

基督門徒以什麼連結?不能實體聚會,沒有肢體近距離扶持、勸慰,我們還能持續跟隨基督嗎?還能過著合乎聖經的信仰生活嗎?疫情有如撒種比喻中的猛烈日頭,挑戰我們這些關乎基本面的問題,考驗我們是否「日頭出來一晒,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馬太福音13章1~9節)

這個時候,耶穌的應許格外激勵我們:「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章20節)正如人子在逾越節晚餐後告訴門徒,離了真葡萄樹,枝子不能做什麼(約翰福音15章1~9節),使徒也按以基督為中心的原則說,教會乃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章20~22節);基督是教會的頭,祂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以弗所書5章23節);有許多肢體,但都同屬基督這個身子(哥林多前書12章12節)。

於是我們明白,教會是否存有不在於規模大或小,禮拜是否合宜不在於會堂雄偉或簡陋,聚會是否有果效也不在於人數多或寡,一切都在於我們是否奉主的名、基督是否與我們同在。更進一步,我們將會看見基督聖而公之教會的廣袤無垠,因著古今眾聖徒都以基督為中心、以福音真理連結,哪怕我們在世寄居時,都沒有聚首的機會、相識的可能,我們仍可以和不同時空的基督門徒互稱為肢體,互稱為弟兄姊妹。這樣的連結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礎上,而是因同跟隨一位主,同持守一個信仰,同領一種洗禮,因而同得脫離罪惡黑暗、入奇妙光明的救恩,同有永恆的盼望。

我想,沒有人會認為疫情是好的,但疫情促使我們思考信仰真實、嚴肅的一面卻是好的。這讓我們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是敬畏天地的主,越是仰望群羊的牧者,直到在恩典中與祂相見。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30期

攝影:劉家堯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