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3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推動醫療與社福,女力不缺席
作者 / 採訪◎林曉盈
聖母健康農莊一隅。

自1955年以來,對台東注入心力的異鄉人不只有白冷會而已,事實上來自愛爾蘭的聖母醫療傳教會(Medical Missionaries of Mary)和瑞士的天主教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Sisters of the Mercy of Holy Cross)也在生活中力行耶穌所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章40節)特別是在醫療及社福事業上,她們不分宗教、不論貧富,陪伴人們度過人生中黯淡的時光。

■台東聖母醫院 × 愛爾蘭聖母醫療傳教會

走訪過白冷院會的人應該都知道,緊鄰一旁的是台東聖母醫院。1953年白冷會的神父錫質平和司路加(Lukas Stoffel)來台後,除了宣揚福音,也投入教育、醫療、社會關懷等工作。1960年代,白冷會邀請愛爾蘭聖母醫療傳教會來台協助醫療傳教工作。當時來台的柯淑賢(Kieran Saunders)及蘇蘊芳(Shirley Smith)兩位修女,在某次宣教時驚見懷孕婦女在田埂間生產,加上那時台東醫療環境差,新生兒死亡率高,遂萌發創立助產院的念頭。

1961年,聖母助產院成立,以一個門診與四張病床開始了產科醫療,成為當時台東第一間婦產科醫院。由於接生的嬰兒數眾多,遂有「囝仔醫院」之美名。1975年,法國的醫療傳福組織仁愛修女會接手聖母助產院,增設外科及小兒科,進而轉型成為醫院。1980年代聖母醫院擴大服務,在白冷會的幫助下擴編醫療設備,並且開始社區醫療與居家護理,範圍擴及山區部落、偏鄉和離島。1990年代,聖母醫院被納入衛生署(今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院內的病床也增至100床,醫療服務項目已包括婦產科、內科、外科、小兒科、家醫科、物理治療、社區居家照護。不過隨著捐款逐漸減少,1999年時聖母醫院已入不敷出,營運陷入困難。

由於不堪長期虧損,天主教花蓮教區主教黃兆明與前聖母醫院院長鄭雲修女提出建議,朝「安寧療護」與「健康促進」方向進行轉型。2003年聖母醫院忍痛結束婦產科與開刀房業務,這對近半數在此出生的台東縣民眾而言,相當不捨。2004年,聖母醫院成立安寧照護病房,成為台東第一家以安寧照護為主的醫院,並在2008年得到厚生基金會頒發的醫療奉獻團體獎,努力獲得肯定。

至於健康促進方面,聖母醫院也積極邁出腳步,2008年聖母健康會館開幕,提供民眾安全無毒的蔬食,讓促進健康不是在診間與術後,而是回歸日常飲食。聖母醫院在2010年更進一步從餐桌回推產地,向台東農場承租土地,開辦聖母健康農莊,種植有機蔬果、推廣有機農業。

所謂的健康,除了指身體也包括心靈層次。2009年東部受莫拉克颱風重創,災民們徬徨無助、晚上睡不著之際,聖母醫院引進芳療按摩,幫助災民度過那段時期。在接受芳療按摩後,有人當場睡著,有人甚至哭了。這段經歷促成芳香照護推廣中心成立,2013年設立專為老人、病人、照顧者提供芳療的芳心好美館。

人口老化的問題在東部更嚴峻,青壯人口大量流失,讓長者照護更顯窘迫。聖母醫院深感問題的嚴重性,2010年起開辦聖母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之後更設立長期照護輔具中心及聖母樂齡健康活力中心。2016年強颱尼伯特重創聖母醫院及健康農莊,但修女們並沒有被擊倒,捲起袖子義賣祈福蛋糕籌款重建。靠著社會大眾的愛心,聖母醫院繼續為台東民眾屹立,2018年聖母健康農莊遷至東區職業訓練中心重新開幕,高齡服務中心也同時啟用。

■救星教養院 ×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

1975年,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在台東縣大武鄉創設救星教養院,服務身心障礙兒童。之所以創辦這樣的機構,要追溯到1971年一段與神父蘇德豐(Suter Gottfried)有關的故事。

當年,在山區傳道的蘇德豐看見一位身心障礙兒童被關在籠子裡,原來是孩子的父母因為必須出外工作無暇顧及,加上孩子經常不見蹤影,不得已才出此下策。於心不忍的蘇德豐,徵得孩子父母同意後,找人用板車把孩子一路從山上帶到平地,託付給同為瑞士籍的修女石秀玉(Ida Maria Schnetzer)照顧。當時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正在思考未來方向,經過這次事件後,決定自籌經費做身心障礙者教養服務的工作,並於1975年創設救星教養院。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和白冷會同樣源自瑞士,1927年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開始外派修女到中國傳教,由於自1908年起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和白冷會已有多年合作,因此赴中國傳教時也是選定東北的齊齊哈爾市。1955年,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應白冷會之邀來到台東馬蘭,自此開始提供醫療、人道關懷及傳道工作。

最先來台的四位修女是費玉範(Benigna Fassler)、徐芝柏(Lima Sulzbacher)、孟淑貞(Moderata Zwicker)、孟蘊範(Blandina Zwicker),加上前後抵台服務者共有34位,她們有的是傳教士,有的是護士、教師(師範學校或家政科畢業),這樣的背景彌補了當時台東醫療、教育、家政及家事等專業人才不足問題。這些修女們到達台東後,分別被派往成功、長光、關山、池上、尚武、初鹿、康樂,投入教育、診所、堂區、監獄牧靈等領域服務,為改善人們的生活盡心盡力。

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的修女原本都是從國外招募而來,後來漸漸開始徵召本地修女,例如潘秀嬌、吳富妹、高素雲、邱山美等四位修女,都是1960年代後期在瑞士發初願後回台服務。這群修女持續愛與奉獻,隨著時間的累積,後來有人獲得醫療奉獻獎,有人成為首位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會長,而部落女性也跟隨著前人的腳步,陸續加入奉獻與造福故鄉的行列。

修女們心中的愛越聚越大,創辦的機構也越來越多,除了設有會院、救星教養院,還創立了貞德學舍(後改名貞德文教中心)、聖十字架醫院(後改名聖十字架療養院)、天仁與天琪幼兒園(後者轉型為日間失能照顧中心)。然而,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等社會趨勢的改變,許多機構也隨之進行轉型,持續陪伴台東的鄉親,為人們尋找生命的亮光。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5期

圖片提供:林曉盈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