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90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2
他們串起東海岸的珍珠──融合現代主義與地方特色的教堂
作者 / 採訪◎林曉盈
蘇德豐神父創作的東河天主堂壁畫,耶穌身穿阿美族服飾。

白冷會來台後,開啟一連串的教堂興建,這些建築集中在1953~1960年。當時的建材多為稻草與竹子,雖不耐用,不過價格相對低廉。1961~1967年,教堂經營趨穩定,於是改以堅固的鋼筋水泥為主。

1968年之後,教堂工程多重建或整修。目前屹立在東海岸的教堂,融入現代主義與各原住民族文化。這些神職人員設計的教堂各有風格,以簡約取勝,猶如閃閃發亮的珍珠,永不止息地向世人訴說白冷會愛與奉獻的故事。

◆符合心性與牧靈的教堂設計

生於1912年的費宥諒(Karl Freuler)神父,中學便進建築事務所學習製圖,而後獻身神職,1942年晉鐸神父。1948年費宥諒遭共產黨驅逐,轉而到日本,五年後已成為著名的神父建築師。他的教堂設計與瑞士現代教堂建築的發展關係密切,此外,老師比爾希勒(Linus Birchler)與好友亞瑟(Hildebrand Yaiser)神父也對他影響很深。

費宥諒雖長居日本,但他所設計的教堂遍及日、韓及台灣。他在台灣設計的教堂有40座以上,分布於白冷會、方濟會與巴黎外方傳教會轄區內,設計原則是:建材經濟、符合當地心性、以宗教禮儀與牧靈為根本,樣式大致可分:融合西方傳統、順應當地文化及純粹幾何形體,而後者是數量最多的一種。其中,白冷會院、宜灣天主堂均出自費宥諒之手,也入選台東縣歷史建築。

1960年代初期,費宥諒的教堂設計數量達到巔峰,後來隨著日本及台灣的教堂興建減少,費宥諒便於1968年回到瑞士擔任副本堂,2000年過世。

◆讓人住得舒服的建築原則

1968年之後,白冷會的教堂工程多屬修整或重建,主要由傅義(Julius Felder)修士負責。

生於1933年的傅義修士,1960年加入白冷會。1965年傅義來台,他設計監造的第一座教堂是長濱的長光天主堂,都蘭天主堂是他在台的最後作品。在台40年來,設計的建築類型包括教堂、醫院、宿舍及民宅等。2006年退休返回瑞士,隔年專程來台,將他的建築手繪設計原稿捐贈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8年辭世。

傅義設計的教堂注重日照及通風,喜愛使用當地建材,風格簡潔、傾向歐洲現代主義,「住得舒服」是他的建築原則,小馬天主堂、都蘭天主堂、台東聖母醫院教會會所、東區職業訓練中心……等,皆為其代表作。

◆洋溢原味特色的壁畫與擺設

蘇德豐(Suter Gottfried)神父生於1929年,1957年來台,是位藝術才華洋溢的神父兼藝術家,雕刻、畫畫、寫詩、音樂都難不倒他。出自傅義之手設計與監造的教堂,內部空間的裝飾多由蘇德豐負責,兩人合作無間。1989年蘇德豐因大腸癌病逝。

蘇德豐留下許多壁畫和石雕作品,以在白冷會院餐廳留下呈現耶穌誕生場景的《聖誕子夜圖》最為著名,圖中除了有天使、羊群、牧羊人等為人熟悉的角色,還有小狗對著星星狂吠,顯現出另一番趣味。此外,小馬天主堂和東河天主堂內的擺設和壁畫,也是蘇德豐的創作,裡頭有濃厚的阿美族特色。

1957年,錫質平邀請瑞士籍的建築師達興登(Dr. Justus Dahinden)為公東高工設計各項建築,而後瑞士技師工會派木工、技師、水電、水泥匠……等專業人士先後來台,1958年春開始建造,1960年終於完工。

1925年生於蘇黎士的達興登,是瑞士知名的建築師暨學者,因為受到宗教的影響甚鉅,因此成為他在建築設計上的養分。達興登的作品具動態與彈性,且能與社會、都市互相呼應,建築足跡遍及歐洲及非洲。他在建築上獲得的重要成就,包括巴黎建築大獎(Grand Prix d’Architecture, 1981)以及被提名密斯歐洲建築獎(Mies van der Rohe Award for European Architecture, 2003)得獎人。2020年4月辭世,留下許多經典建築。

達興登設計的公東教堂是公東高工的第一棟建築,也是台灣前所未見的清水模建築,樓高四層,一樓是實習工廠,二、三樓是學生宿舍,居高臨下的四樓則是教堂所在,更是台東當時的最高建築。

達興登設計的公東高工呈現兩種現代建築論述,一到三樓用理性主義論述,以「板結構」整合各方空間,達到結構、空間、形式合一境界;頂樓的教堂則以感性的方式呈現,斜面屋頂、聖壇上流洩而下的天光、彩色玻璃牆面……充滿神聖靜謐的氛圍,優雅而神祕。

同時期的歐陸著名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在1955年完成的廊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就是利用光線形成主要與次要空間的效果。於是有人提出,公東教堂是廊香教堂與拉圖雷特修道院(Couvent 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的綜合體之看法,也有人說公東教堂雖受柯比意影響,但並未一味模仿,而是展現出創見。

現代主義風格在公東教堂之後仍持續不綴,後來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聖心女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台中衛道中學教堂等,也有現代主義的影子。

{何謂歷史建築?}

帶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一般人可能視為古蹟,然而在《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明確定義古蹟與歷史建築的不同。所謂古蹟,「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且依其主管機關區分為國定、直轄市定、縣(市)定三類,由各級主管機關審查指定後,辦理公告。而歷史建築則是指「歷史事件所定著或具有歷史性、地方性、特殊性之文化、藝術價值,應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審查登錄後,辦理公告,並報中央主管機關備查。

在《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裡,具體羅列出歷史建築的形態,「包括祠堂、寺廟、教堂、宅第、官邸、商店、城郭、關塞、衙署、機關、辦公廳舍、銀行、集會堂、市場、車站、書院、學校、博物館、戲劇院、醫院、碑碣、牌坊、墓葬、堤閘、燈塔、橋梁、產業及其他設施。」

根據2020年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公告資料,登錄為台東縣歷史建築的資料共51筆,其中與白冷會相關的有:天主教白冷會館、公東高工學校教堂、宜灣天主堂、知本天主堂、小馬天主堂,皆為1953年後自瑞士來台的白冷會傳教士所建。事實上,白冷會在台東建立50多座教堂,並將阿美、排灣、達悟……等原住民族的文化融入其中,成為具有白冷會特色的教堂。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94期

圖片提供:林曉盈、白冷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