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面仍被族人視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
|
行政院於1995年修訂《姓名條例》,准許恢復原住民傳統姓氏時,我便舉家前往戶籍所在地辦理正名。憶起25年前辦理正名的情況,心中無限喜悅和驕傲,但也遭受族人、親人和其他族群的鄙視和嘲諷。雖然如此,我仍然毅然決然地辦理更名,恢復令我驕傲的族名。因為族名在我的家庭和生活裡,是極為寶貴和珍貴的。在此非常願意將我的經驗分享給想要恢復族名的族人,願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恢復族名,找回歸屬與認同 就姓氏來看,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每一個姓氏都意謂著深長的來歷;名字則代表個人,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寄託,有時也具有某種紀念或蘊含特殊的意義,不同的時空也會伴隨著當代的映照。因此,姓名是一種權利義務主體的認定,對外代表本人之符號,對內則有歸屬及認同的作用。 「為什麼恢復族名那麼重要?」這是我正名以來,常被質疑和詢問的問題。不論姓氏就人的意義和期許,也不論其對外來政黨統治的意義,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家」概念,這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家」對我們的人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對出外人或遊子,更是心所嚮往之處。「家」人人都需要它,甚至依靠它。就家的功能而言,有經濟、教育、宗教、娛樂、保護、生育和情愛等功能,而這些功能確實是上帝美好的計畫,更是尊主為大的信仰見證。 ◆文面,緬懷先人和本土化神學 上面已陳明族名的意義和期許,至於文面,則有繁衍、避邪、識別、成年標誌、美觀、貞操、英勇、末世信仰等意義。台灣的文面族群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等族群,故稱文面民族。在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等族群傳統社會中,男子善狩獵和出草(獵敵人首級)、女子具織布能力,始獲得文面資格,方能論及婚嫁。文面禮俗象徵在生命進程中成為「社會人」或「成人」,肩負成家、保護部落之責任,死後得以進入祖靈世界,並遵行族人傳統文化中之生命儀禮、社會責任、超自然觀念等社會規範。雖然今日文面已不再廣為實踐,但仍被族人視為族群認同之重要表徵。 筆者之所以恢復族名和文面,有兩個重要動機。其一,是受爺爺Sudu Iban潛移默化影響。爺爺是木訥、嚴謹、有智慧的文面長者,在他身邊總能學到知識,尤其是大自然的氣候變化、飛禽走獸的習性、甚至昆蟲的組織,他無所不知,讓我佩服不已。但影響我最深的因素不是這些知識,而是爺爺對自己文化、語言、歷史的負擔和堅持,才是我想學像他的最大動力。換句話說,恢復族名和文面,主要是緬懷先人。 其二,是本土化(本色化)神學的薰陶。玉山神學院和台南神學院是我學習神學和建立信仰觀的地方,七年的神學訓練、30年的教會和機構服事,讓我更清楚上帝的旨意,上帝不輕看任何族群,因為祂的創造不只是眼所能見的事物,也創造各種文化、語言、膚色、價值感等,重要的是建立敬神愛人的生命價值。所以基督信仰是我恢復族名和文面的動機之一。 ◆遭遇的困難和攻擊 台灣原住民自被外來政權統治以來,我們的族群意識、當家作主的心志,就與我們漸行漸遠,造成台灣原住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成為奴隸的命運,無論是文化、族語、身分的認同,都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從個人、家庭、部落,甚至教會,已不再迫切想找回它了。台灣原住民族的現況,就像被遺棄的子女或老人般,無人在乎,無人關心,甚至有意無意地讓它自生自滅,像無牧者的羊群一樣,任由豺狼吞噬。 在這樣的情境下,恢復族名和文面,遭族人排斥和責備,甚至是公部門有意無意的刁難,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只要我們堅持,對上帝有信,對自己的文化有盼望,相信所面對的困難和阻礙必會迎刃而解。無論是長輩的反對,或是公部門的刁難,我們必須耐心溝通,甚至努力鑽研自己的文化、語言和習俗,讓長輩因為有這樣的子孫而感到欣慰驕傲,並讓公部門的公務員對我們的言行舉止感到欽羡。 ◆恢復族名應有的步驟 恢復族名的步驟非常簡單,分享如下: 首先取得家族長輩的首肯,然後詢問各地方縣市戶政事務所應準備的文件資料和相片,接下來就是攜帶相關的文件和資料至各地方縣市戶政事務所櫃台辦理即可。較為麻煩的是,恢復族名和領到新的身分證之後,務必要申請戶籍謄本辦理新的護照、金融存褶、各類駕照和證照、兵籍資料、不動產權狀……等資料。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發展至今,較過去黨國時代似乎有極大進步。不過,雖然越來越多族人對自己的文化有所認同,恢復族名的人口仍有待加強。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政府於2017年6月14日頒布《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將台灣原住民每一族群的語言,都列為「國家語言」,亦即台灣各族群的語言皆為「國語」,並在中央設立原民會和各地方政府原民處等專責機構,來推動原住民的事務,期盼恢復族名的族人人數能有長足的進步。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5期 圖片提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