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在疫情的衝擊下,呈現了暫停、封關的狀態。而在口罩風波下,我們也看到在美國有團體抗議主張規定戴口罩違反個人自由。在公共場合中,只要有任何跟病菌有關的動作,哪怕只是清清喉嚨,都會造成周遭人士「關愛」的眼神。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少了面對面的接觸,多的是網路上的溝通。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線上生日派對、線上會議、線上快樂時光……。不得不承認,在香港我也參加了好幾個月的線上禮拜。 過去的半年,疫情改變許多人的生活習慣及做事態度。在我工作的教學環境中,教授們被要求在短時間內將所有課程轉成線上教學,較年輕的一輩或許沒有問題,但年近退休的教授可能就沒這麼快上手。教學現場不再有溫度,而是冷冰冰的電腦與鏡頭。備課時,我們要預設許多立場,但往往也得不到學生們直接的反應。 新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習慣都是需要重新建立的,但我們也發現了平常不會注意的細節。在防疫減班工作期間,有不少家長跟我分享,他們非常珍惜這幾個月跟子女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一起陪他們長大的過程。也有很多人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新的技能:新的語言、線上課程、製作影片、畫畫、學樂器、練字、打毛線,我自己就去學了調香的課程。 線上的聚會崇拜,讓我有機會參與以前美國教會的禮拜,看到好朋友在台灣服事教會的差遣禮拜,或是敬重的長者在異鄉的告別禮拜。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會發現不同的觀點。 在所有的公眾場合,幾乎全世界的表演藝術活動、電影院、研討會都停擺了。似乎現在網路上反而看得到平常很不容易看到的世界級演出,如百老匯音樂劇、大都會歌劇院、柏林愛樂交響樂團、莎士比亞劇團或是長春藤名校的著名專家演講,突然間都變成了極為可貴且免費的網路資源供大家收看。 前陣子,香港迪士尼樂園終於重新開園,我好奇地到遊樂園走了一圈,也觀賞了人氣高的《獅子王慶典》現場表演。我才發現,雖然只是短短半小時,但那種在劇院裡近距離的表演,以及現場澎湃的氣氛,讓我非常感動,久久不能自已。在加拿大的朋友們也在好幾個月的線上聚會後,第一次回到教會參加聚會,會眾一起唱出詩歌第一聲的時候,不少人都感動得流下眼淚,那種齊心敬拜上帝的感覺,是言語不可詮釋的。 或許,在經歷這一場全球的災難之後,我們才能細心發現,原來平常在我們周遭隨時可得的東西,卻是最值得我們用心感受以及珍惜的。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73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