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道,為何這群人面上的表情那麼少,彷彿喜怒不形於色,甚至有些人的表情有些奇怪?為何這群人和人對話時,很沒禮貌似的,要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閉眼而談?為何他們的皮膚總是比較白、細嫩,但不是健康的白皙,而是看起來些微病態的蒼白?為何這群人有的戴墨鏡、有的持白色手杖,腳下踏出的一步步看起來都遲疑不前?為何有時這群人移動時,明明不順手,還總搭著他人的肩?為何他們總是摸著書本,卻從不閱讀它?少年後來知道,他們無法透過觀察別人的反應學習做出屬於自己的表情,因此他們看起來總是靦腆中帶著不知如何表達的茫然。他們不與人對視而談,是因為他們要更為用心地側耳聆聽。他們蒼白的膚色,是他們多數從事按摩又晝伏夜出的記號。他們的墨鏡、手杖,明白告訴周遭人他們所受的限制與障礙,可能需要他人的引導、扶持,是可能不太情願卻不得不然的表徵。少年自此知道,這個社會有自己不了解的一面,有些人不是按著人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方式在過日子。人們不費吹灰之力可以觀看的繽紛色彩、豐富圖像,對這群人而言,是即使觸碰、耳聽、嗅聞、品嚐,窮盡一切想像也難以企及的真實。 ■旁觀 但這群人有最美的聲音,他們組了一支詩班(註1),少年的父親經常擔任他們的司機,載著他們四處演出、獻詩、參與活動。他們有時在表演台上,有時在教堂中,有時在郊外踏青,有時乘著夜色參與專為盲朋友舉行的大型活動。少年常常當個跟班隨侍在側,幫忙這些盲朋友出出入入,打理搬器材、發放餐盒、協助引路等雜務,並在餘閒時,聽著盲朋友述說他們的故事。 他們故事的主題,多與他們不能視物有關,有的是一出生就與光明隔絕,有的是後天變故而驟失視力。少年從而發現,從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多寡,可以推論他們的故事。前者幾乎面無表情,後者則可從表情、肢體觀察他們的情緒。障礙的程度亦有別,有的完全看不到任何影像,有的尚能視物,只是視野僅及數吋,之外盡皆模糊。他們的故事透露著生活中不足為外人道的困難,視力障礙帶來許多不便。常見的是衣服的選購,常會買到搭配起來頗為奇怪的衣服,扣錯鈕扣也是很平常的狀況。相較於電視,他們與世界的接觸更多來自收音機,時至今日,或許智慧型手機會提供他們更多的資訊。 他們也想和常人相同,重視自己的儀表,即使那經常需要他人協助。他們有時會怨懟自己所受的苦難,也會敏感於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他們亦想要有家庭生活,只是願意執手同行的伴侶,通常是同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畢竟生活經驗、工作型態較為貼近,更能體諒彼此所受的難處。 他們若有孩子,這孩子便承擔起小助手的職責,牽引父母出入、幫助打理生活細節。少年靜靜地聽著手杖敲打地面的聲音,聽著他們的歌聲,聽著他們的自白。他想像、揣摩著他們的生活,猶如在夜幕低垂中伸手不見五指、跌跌撞撞向前,那是自己無論如何不能完全感同身受的經驗,也是這苦難世界的一個篇章。 ■瞎眼 少年稍微成長之後,在聖經中發現,聖經有不少關於失明者的描述、隱喻,數量相當可觀,從論述脈絡、內涵而論也相當多元。福音書有呼喊祈求大衛子孫憐恤者(馬太福音9章27~28節);使瞽者得見,更是受膏者來臨的記號之一(馬太福音11章5節),顯明上帝的奇妙作為(約翰福音9章)。 閱讀這些關於醫治的經節,五感受限的主內肢體難免疑惑,為何自己沒有經歷到聖經記載的醫治恩典呢?當中有人的領受頗為可貴:「在早耶穌有醫治,目睭失明thang看見,耶穌所行ê神蹟,顯出上帝大作為,現在耶穌無醫治,目睭猶原bē看見,我無憢疑主ê疼,快樂唱歌o-ló祂。」(註2)誠然,瞎眼得看見是主的恩典與主權,卻不是主的義務(羅馬書11章35節),即使沒有得此醫治,救主仍應當稱頌。 ■心盲 我們若查考聖經對「瞎眼」的論述,將會發現對瞎眼的理解過於狹獈。聖經提到的瞎眼,常常是廣義的使用。譬如聖經指責賄賂,因為那會使人判斷失準(出埃及記23章8節),此處所說的瞎眼,明顯不是指肉體,乃是指思想。先知責難上帝百姓眼瞎耳聾,指的也是他們無知、悖逆,不認識、不順從上帝(以賽亞書42章18~20節)。耶穌對法利賽人的嚴正抨擊,更讓我們怵目驚心,這些自詡分別為聖的人,對禮物、聖殿、奉獻的理解,在人子眼中,卻是瞎眼、無知、有禍了!(馬太福音23章13~39節)再說,明明造天地的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受造的世界卻情願讚嘆大自然,是何等的盲目呢?(羅馬書1章20節)保羅論及人對福音真理的不信與拒絕,除了沒有歸向主而被帕子蒙心之外(哥林多後書3章13~16節),被世界的假神弄瞎亦是癥結(哥林多後書4章4節)。聖經中這些關於瞎眼的記載,足以讓我們了解,真正的瞎眼,不是由身心障礙手冊界定。讓人哀傷與啼笑皆非的是,或許在上帝眼中,瞎眼者是這世界的多數,而非少數弱勢,當老底嘉教會自以為富足時,聖靈說的話卻帶著責難與憐憫:「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示錄3章17節)如此看來,福音書中那位瞎子「我要能看見」的哀求,也應該是所有人渴求真理的心聲(馬可福音10章51節)。 ■信心 使徒深知心裡的瞎眼是世人普遍的現象,即使是蒙恩典拯救之人,也常對所信靠的救主如鏡觀看,模糊不清(哥林多前書13章12節),對在基督裡所得的聖召、應許的基業不明就裡。這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因為主所設立、預備的白白恩典,本就是眼未曾見,耳未曾聞,人心未曾想過的(哥林多前書2章8~10節)。為此,他祈求父將聖靈賜給眾聖徒,使我們藉著智慧和啟示的靈真切地認識主,並且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使我們深知恩召有何等的盼望,應許的產業有何等的榮耀,上帝在信徒中顯明的能力又是何等浩大(以弗所書1章17~20節)。對我們這些尚未與主相見的人來說,這些仍是未見之事。我們之所以能明白,既是如保羅所言,是聖靈的啟明,也是因為基督徒奔跑天路的日子,在世行事為人,不是憑著眼見,乃是藉著信服聖經所見證的信息(哥林多後書5章7節)。如此,我們可以藉著信心,愛慕那還沒相會的基督,以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度我們在地上寄居的年月(彼得前書1章8節)。 註1:即成立於1989年的西羅亞詩班,作者所述時間約1995至2000年間。當時作者父親的老闆在七星中會雙連教會聚會,為了支持詩班,常央請父親協助詩班外出活動的庶務。 註2:節錄自〈西羅亞之歌〉,詞曲為曾擔任團長14年之久的吳溪南長老所作,2011年發表後做為團歌。 ■資料來源: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c/Lim/Lim,CIok/SLA/song/1.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X8MyTDP-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4uoYKCOT_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G8BDdlmPQ ■延伸閱讀: https://tcnn.org.tw/archives/78289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87期 圖片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78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