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了10冊《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並全數開放網路免費下載。這些歷史事件將會納入12年國教課綱原住民族教育教材的重要參考,提供作為教材研發。此出版工作最重要的宗旨是建構原住民族史觀,使台灣社會學習從原住民的處境與觀點看待與原住民族有關的歷史,落實族群對話,促進社會和解。 紐西蘭原住民族學者琳達‧杜喜娃‧史密斯(Linda Tuhiwai Smith)曾指出,學術工具對於「解殖」研究有其必要性,卻也須注意其中隱含的詮釋與權力關係。換句話說,「『去殖民』本身也必須『去殖民』。」原住民族神學教育亦應保持如此的敏感度,以免批判某一個殖民政權,卻又迎合另一個霸權。我們需要從原住民的處境反省與詮釋聖經信息。 神學與社會是彼此對話的,原民神學更是推動公義與和解的社會行動。玉山神學院最早是受到第三世界神學與解放神學的影響,使神學院中的教育策略逐漸跳脫西方殖民思維,引入關注受苦人民和台灣本土處境的神學詮釋。在1970年代中期以後,玉神師生進一步投入原運行列,為受到殖民政權剝削、淪為社會底層的原住民族群體爭取應有的尊嚴與權益。神學院中也發展關注原住民實況處境的神學論述,成為長老教會原住民牧者支持與投入原權運動的最主要理論根據。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於2016年發表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支持原住民恢復權利與自治」決議文〉,以關心國家的立場提出對公義的呼籲,也反省教會在過去的宣教過程中,有錯誤的神學詮釋和不當的宣教手段造成原住民傷害與汙名化。「我們深信建立台灣的主體意識,必須以原住民的歷史、文化為主體,以原住民對人、土地與環境的理解為根基,加上其他影響台灣社會的文化及普世價值所構成的新眼光,全面性地重新建構。」如此的信仰呼籲正提醒我們原住民轉型正義不僅跟原住民有關,更是關乎所有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人。 隨著台灣民主化與族群轉型正義的進程,原住民族神學教育的立場,已從早期的「為了教育原住民」轉變為「與原住民族互相學習」。問題是,我們是否具備足夠的意識來面對族群與轉型正義的議題?在追求真相與和解的精神中,為台灣帶來盼望和改變?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559期 圖片來源:John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