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鮮知啟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96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受難週的由來
被判釘十字架之刑的耶穌
作者 / 盧俊義

「受難週」是紀念耶穌入耶路撒冷城之日,到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去的一週時間,這週也可以說是基督教節期最重要的節期。一般人都以為基督教最重要的節期是聖誕節,那是不正確的。聖誕節在基督教節期重要性之排位,是在第四位。在聖誕節之前是聖靈降臨節,這是復活節過後七個禮拜,因為有聖靈降臨在耶穌的門徒身上,感動他們勇敢地見證耶穌復活信息,才有今天的基督教會。

基督教重視受難週節期主要的原因,是要喚醒信徒知道耶穌受難的意義,明白耶穌是與人類社會的苦難同苦難,他是背負著人類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基督徒要學習耶穌榜樣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與苦難的人在一起。缺少這樣的認識,就談不上所謂的跟隨耶穌走天國之路。

人的生命有苦難,這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前題;因為生命有苦難,所以才會想到尋求拯救之道,且是迫切期盼拯救的力量趕緊來臨。整本聖經所談的都是這些問題。因此,基督教信仰對那些生命裡有苦難的人來說,有意義。相對的,對那些自認生命沒有苦難的人來說,基督教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地方。這也就是耶穌所說的:「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馬可福音〉二: 17 )

耶穌是被羅馬政府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這種刑具起源於波斯帝國時代,專門用來刑罰擾亂社會和對付那些殖民地的暴亂份子。後來傳給希臘帝國,繼續傳到羅馬帝國時,這種殘酷的刑具就被大量採用,但只限用在其統治區內的非羅馬公民。除了用在叛亂犯之外,也用在重刑犯身上,尤其是殺人犯。

羅馬人判決一個犯人受十字架之刑時,都會先用皮鞭將犯人抽打一番,然後才將十字架擱在受刑人的身上,讓他自己背著到耶路撒冷城外一個名叫「各各他」(意思是「骷髏岡」)的地方,那是羅馬政府處置死刑犯之地。這種皮鞭上編織著獸骨在裡面,因此,打在人的身上幾乎都會令人皮肉綻裂,嚴重者是連骨頭也會斷裂。耶穌很可能就是在被用鞭子抽打之後,已經骨頭斷裂而無法繼續背著十字架上刑場。會先用鞭子抽打受刑人後才將之釘死,主要原因是這樣受刑人很快就會在被釘上十字架後死去,即使有人將受刑人劫走想要救治也是徒勞。

再者,將人釘在十字架後,通常都會放置三天以上,直到受刑人完全死去才可以將屍體從十字架上放下來。在這三天當中,受刑人因為全身僅靠著兩根(手腕關節中心處)或三根(在腳裸處補加一根)大釘子支撐著,很容易皮肉裂開,除了會持續不停地流血外,破傷風病菌的感染更快,人會因此痙攣、冒汗、口渴至死。另外,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往往因為夜晚野狼出現,將正在抽瘋待斃的受刑人強力咬食,白天也會有禿鷹俯衝下來吞啄尚且還含著最後一絲氣息的受刑者。這種痛苦才是讓當時的人感到最為恐懼的一幕殘酷景象。這就是為甚麼當時有一個猶太人最高議會議員亞利馬太的約瑟,去向當時執行此項刑罰的總督彼拉多請求收拾耶穌屍體時,彼拉多感到非常驚訝,奇怪耶穌怎麼那麼快就死了,他懷疑地叫一位軍官去察看是否真的已經死了,得到確定的答案後,就同意發回耶穌的屍體讓約瑟帶去埋葬(參考〈馬可福音〉十五: 42-45 )。

當時羅馬人的法律規定,軍隊隨時可以指派被統治區的人民擔當勞動服務的工作,古利奈的西門因為在路旁看耶穌背負十字架赴刑場的熱鬧場面,被臨時指派來替耶穌背十字架,看起來像似倒楣極了,但他卻在替耶穌背負十字架赴刑場之後而信耶穌,且成為後來早期基督教會裡相當活躍的份子之一,他的一個兒子名叫「魯孚」,使徒保羅稱讚他是一位在福音事工上很傑出的傳道者,而西門的妻子則是對待使徒保羅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參考〈羅馬書〉十六: 13 ),這恐怕也是當時羅馬政府和猶太人領袖所意料之外的事。

到底耶穌是犯甚麼罪,需要動用到這種殘酷的十字架之刑?耶穌既然不是叛亂犯,為甚麼羅馬政府會用十字架的刑具處死他?這都是很好的問題,也是聖經學者一再在討論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耶穌被判釘死十字架之刑的原因,

首先從猶太人的部份來看:
一是他嚴重違反猶太人看為神聖不可破壞的摩西法律。依據〈馬可福音〉第三章六節的記載,耶穌就是因為違反摩西的誡律,在安息日醫治病人,才引起猶太人宗教領袖的怒氣,決定要將耶穌殺害。耶穌違背安息日的誡律不只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一犯再犯,且是屢勸不聽。使他們忍無可忍,決定要將之除掉。

二是他羞辱了猶太人宗教領袖(參考〈馬太福音〉第廿三章),並且將他們貪污的事當眾揭開,使這些宗教領袖的形像遭到嚴重毀損。這一點可以從耶穌進入耶路撒冷聖殿推翻那些生意人的桌櫃,並將他們驅逐出去的事件看出來。耶穌會這樣讓祭司長們難堪的主要理由是:這些宗教領袖已經將聖殿變成「賊窩」(參考〈馬可福音〉十一: 17-18 )。賊窩,意思是指欺騙、偷竊的地方。聖殿是屬於祭司的管轄範圍,耶穌這樣的當眾指責,簡直是令祭司階層的人無顏面對群眾。

再來,可以從羅馬政府方面來看:
一是耶穌很有群眾魅力,他所到之處都有群眾擁擠著,甚至多到會彼此踐踏(參考〈路加福音〉十二: 1 ),而這一點正是羅馬政府最擔憂的地方,因為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經常發生猶太人叛亂的事件,為了要安撫猶太人,羅馬政府還曾經撥出龐大的經費擴建耶路撒冷聖殿,也為他們蓋會堂提供聚會之處(參考〈路加福音〉七: 5 ),尤其是特別允許猶太人有耶路撒冷聖殿裡的法律「自主權」,但猶太人顯然並不領情,叛亂的事件依舊頻繁。耶穌因為擁有許多群眾,使羅馬政府甚為擔憂、不安(參考〈路加福音〉九: 7 ),若是不早日除掉,恐怕後患無窮。

二是來自猶太人領袖的壓力,使羅馬政府優先考量的是政治利益,而不是社會公義。為了要剷除耶穌,猶太人領袖想盡一切辦法要羅織他的罪名,他們從政治的議題上著手,也從宗教層面設計圈套,但都沒有成功。他們試過使用最卑劣的手段,收買兩個人作假見證告耶穌,說他要拆毀耶路撒冷聖殿(參考〈馬太福音〉廿六: 61 ),但這件計謀也沒有得逞。逼得最後只好用政治性的罪狀控告他,捏造不實的謊言說他到處煽動人民抗繳稅金給羅馬皇帝,並且說自己是「王」(參考〈路加福音〉廿三: 1 、 5 )。這樣的罪名,在當時是必死無疑。為了要加強他們控告的力量,他們甚至警告審問的羅馬總督彼拉多,說他如果釋放耶穌,就不是羅馬「皇上的朋友」(參考〈約翰福音〉十九: 12 ),這樣的聲音勝過了羅馬政府向來被稱讚的法律尊嚴。

就這樣,耶穌終於被判死刑,且是釘十字架上之刑。

(本文作者為台北東門教會牧師)

文章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圖片來源:台北東門教會


資料提供單位:台北東門教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