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58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心裡饒恕
作者 / 張思聰

「心」(Καρδια)在新約聖經裡指的是「思想意念」、「情緒」、「意志」。
 
「從心裡饒恕」就是自己決定要停止或改變傷害事件對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意志等3方面的影響,這絕對不是一句「我願意饒恕對方」就能解決的,必須從「心」著手,一步一步來,依靠聖靈的引導,找到被傷害事件影響的「心」,就是信念、情緒和行為,一個一個拿出來交給主耶穌,才算完成「從心裡饒恕」。
 
◆傷害事件對人的影響
傷害事件會對人的信念、情緒、生理反應、行為反應造成影響。
 
一個人受到外界的刺激時,他的五官會將接收到的刺激,藉著神經傳送到腦部。腦神經接受到訊息後,會將它們送到邏輯分析部門判斷其意義;然後將這意義送到腦的情緒管理部門,這時就會產生情緒。所產生的情緒會刺激身體,使身體產生一些作用來回應這些外界的刺激。例如生氣時腎上腺就會分泌腎上激素,結果就是漲紅臉,聲音提高,動作粗野等。腦子會把這些外界的刺激、作用過程以及行為反應都記憶起來,以後發生類似的事件時,腦子就會發出命令,做出相同的反應。
 
人類腦部的運作其實非常複雜,其中牽涉到腦子的內分泌、腦神經傳導物質、經驗、性格特質等,這並非本文的主題。但心理研究把人行為的產生簡化為4個步驟來說明:事件→產生事件的定義→產生情緒反應→產生生理與行為反應。例如,有人騙了我的錢(事件),我認為他是騙子或我真笨(負面定義/信念),我很生氣(情緒),我罵他、控告他(行為)。激烈的情緒會使一個人的意志力減弱,行為失控。

◆別讓負面信念釘根
我們以一個真實的例子來說明(已經得到當事人同意)傷害事件在我們生命中產生哪些負面信念。一位弟兄出身自貧窮的家庭,每到年底,他的父母總是要面對來討債的親戚朋友的羞辱。他看在眼裡,心中很憤怒、難過又自卑。心中咒罵那些親戚「沒良心」、「沒愛心」、「自私」、「可惡」、「為富不仁」;高中時他發誓,將來一定要賺大錢給這些沒有憐憫與愛心的人看,並且一定要幫助那些需要的人。他的人生很順利,真的賺了大錢。但當他開著豪華的車子去找曾羞辱父母的親戚時,卻發現對方搬走了。他說,他的人生目標好像頓時消失了。這個傷害事件在這位弟兄心中產生了3類的負面信念及一個錯誤信念:
 
a.苦毒論斷:我們受傷害後會對傷害者產生一個「論斷」,這弟兄對那些親戚朋友的論斷就是「沒有愛心」、「沒有憐憫」、「自私」、「可惡」、「為富不仁」等。這些苦毒論斷有些是符合事實的,有些可能只是受害者的主觀信念。這時他心中也產生了憤怒、傷心、難過等情緒。
 
b.內在誓言:「內在誓言」就是在一個傷害事件中,受害者對自己發出的強烈願望。這樣的願望影響了受害者後來的行為模式甚至是生理機能。這弟兄雖然發出「將來要賺大錢」以及「一定要幫助需要的人」的願望,但卻是出於負面情緒的影響。「賺大錢」和「幫助人」是好事,但是動機卻是出於「報復」,背後的情緒是「憤怒」或「感覺羞恥與自卑」,就算是賺了大錢,也沒有真實的喜樂。他常幫助那些「極需要的人」,卻是來者不拒,借出也不會去要回。無法向那些開口求助的人說「不」,所賺的錢都給了那些「需要的人」。聖經對這種的誓言稱之為「冒失發誓」。利未記5章4節:「或是有人嘴裡冒失發誓,要行惡、要行善,無論人在什麼事上冒失發誓,他卻不知道;一知道了,就要在這其中的一件上有了罪。」
 
c.負面的自我看法(或稱為「自我形象低落」):這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苦毒論斷」。當這弟兄受到傷害後,他對自己的家庭產生羞恥感,覺得「自卑」。他只要想到這件事,他就會覺得羞恥,覺得自己不好。和這些信念連結的情緒就是憤怒、難過、憂傷和自卑感。這些信念和情緒促使他努力賺錢,他的信念就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失敗了就會好像父母一樣,受人看輕和羞辱;他的行為模式就是賺錢第一,家庭第二。結果就是,錢賺很多,家庭生活不快樂。
 
d.錯誤信念:這弟兄後來成為基督徒,他還見證說,他要感謝這些「為富不仁的親戚」,沒有這些人的刺激,他今天不會成功。這是錯誤的信念;正確的信念應該是「感謝神,祂使萬事互相效力;是祂的恩典,使我能成功,又能信主得救。」
 
◆發洩不會使情緒消失
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情緒也是神創造的,都是好的。神創造每種情緒都有其功能:憤怒使我們察覺外界有不公義的事情;恐懼使我們察覺我們面對了一個危險的情況;當生命中很重要的事物消失時,我們會覺得憂傷;擁有美好的事物,我們就會喜樂;羞恥感則使我們覺得自己不好……。
 
多數人以為,情緒需要發洩,發洩完就好了。其實情緒並不像容器,裝滿了東西後就會溢出來或倒掉就好了。情緒是腦神經傳導刺激了負責產生情緒的腦部,就出現情緒了。例如杏仁體被腦神經刺激時,就會產生憤怒、恐懼或悲哀情緒,因此「情緒」是腦神經連結刺激的結果。
 
每次想到傷害事件,就是腦神經的一次刺激,「發洩」並不會使情緒消失。傷害事件記憶累積得越多,腦神經對杏仁體的連結也越多,而傷害事件的記憶又彼此連結,它的強度到了理性或意志力無法控制時,情緒就爆發出來。
 
◆傷害記憶影響行為反應
情緒會影響意志力,意志力影響行為。憤怒、恐懼、憂傷等情緒會使意志力變弱,使人做出原來不要做的事或無法做該做的事。不同的情緒會引起不同的行為反應,憤怒會帶出反擊,例如回打或回罵;憂傷會帶出哭泣;恐懼會帶出逃跑或暈倒。有些行為反應會因不同的理由而被腦修正或壓抑下去,這並不表示沒有行為反應,只是沒有出現。有時憤怒時雖然沒有反擊,但事後可能會一直回想,並想像應該怎樣去反擊。當另一個事件出現時,壓抑的憤怒情緒可能就被激發出來;當壓抑的理由消失時,行為反應就會出現。例如在辦公室裡被上司無理責罵,當時不敢頂撞,但回到家後卻對小小的不如意的事而大發雷霆。
 
我們的記憶會把每一個發生在身上的事件保存起來,同時也會把我們給予傷害事件的定義、情緒和行為反應連結起來,成為一個「事件的完整記憶」。通常這些記憶不會忘記,它的影響在我們的腦子裡繼續作用。人當下的反應其實是記憶裡的反應,這就是為什麼遇到過去傷害我們的人時,心裡又不舒服,甚至連想起這人都會有不良反應。

(作者為台灣教會更新協會總幹事)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051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