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99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Halloween可以這樣過
作者 / 陳小小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開始也跟著外國人過起Halloween。

記得那天晚上,已經在床上躺平準備要睡覺了。讀幼稚園大班的弟弟突然說,明天學校要慶祝萬聖節,每個人都要扮演一種角色。上帝、天使、魔鬼、南瓜、巫婆、……,任你選。

姊姊聽了好生羨慕,她以前學校都沒過萬聖節,便興奮要命地跟弟弟建議東建議西的,「你若要扮天使或是上帝,就要準備白衣與一對羽毛翅膀。還要去文具店買銀色毛根,做頭上光圈。」但我卻受到驚嚇地大聲說:「啥米?明天就要!這麼晚了,我去哪裡準備這些東西?」

就看著弟弟高興的臉,瞬間變成失望與擔心,眼淚快掉下來,有些於心不忍。剛好一眼瞥見一旁的毛巾薄被,不經意脫口說出,「把這被單中間減兩個洞當眼睛,罩住全身,就可以扮鬼了。」還來不及後悔,扮鬼似乎不太好,只見兒子破涕為笑,一把拉過毛巾被往身上蓋,興高采烈跑來跑去。

第二天到了學校,真是嘆為觀止,簡直在比賽各家的經濟實力。不少小女生扮公主、天使,不僅薄紗珠冠,粉嫩小腳還踩著玻璃鞋呢。小男生則有蜘蛛人、吸血鬼、巫師、骷髏等打扮。

發覺幾乎就是從那一年開始,以後的每年十月底,幼稚園、安親班就會舉辦Halloween活動,家長也不得休息,而大賣場更是趁勢推出各種商品,孩子身上的裝備是越來越齊全,只要有錢,什麼都買得到。但我實在很討厭這種商業活動。很不環保,家裡也沒有錢去浪費,買這類只用一次的無聊玩意。另外,實在也看不出過這種節,孩子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有意義、有價值的事。

後來,拜讀游建國《我們為什麼不慶祝萬鬼節 Halloween?》一文提及Halloween的典故來源:一為巫師們的最大慶典。冬天即將來臨,冬天是一切死亡與毀滅的象徵,所有的邪靈都跑出來在世上遊蕩,是巫師最容易與靈相通的時期。另一是,撒旦教的重要節日,萬鬼節讓他們能更肆無忌憚地直接頌讚死亡與魔鬼,其間進行各種恐怖與殘忍的獻祭一事,祭物從小動物,逐漸加大到山羊甚至嬰孩,甚至血祭成年女性。後來有教宗,想要把Halloween改為慶祝萬聖節(All Saints' Day) 但是效果不彰。

看完文章,才明白為何游建國要稱Halloween為萬鬼節,不稱之為萬聖節!想起聖誕節的來源,也頗類似。耶穌也並非12月25日誕生。那天原是羅馬太陽神生日,人們尋歡作樂,後來成功地被基督教轉化為聖誕節,賦予神愛世人、道成肉身來到人們當中的意義。人們透過慶祝聖誕節,可以不斷重新思考愛的真諦。

但,Halloween這個節日核心價值,並不如預期轉化為紀念那些生命值得效法的聖徒,獲得正向的意義。到如今,人們過這節並沒有回想種種聖徒的佳言懿行,反倒是以妖魔鬼怪為核心,或想要喝酒狂歡、大肆喧鬧、放浪形骸,或是想從中與異世界的鬼靈相通。

其實,我們每個人裡頭的自我毀滅趨勢,已經夠大的了(每個小孩天生都愛扮鬼,高興得要命。但真的遇到鬼,可一點也笑不出來。),實在不太需要再巧立節日Halloween來集體自我毀滅。與其過Halloween,還不如過「單車日」、「世界地球日」來得更有意思。想起我家那條毛巾被,被剪開的兩個洞還可以縫回去,繼續使用。但其他家庭,那些死神鐮刀、橡皮南瓜頭、骷髏吸血鬼裝……,通通一定都在垃圾堆裡,徒然增加地球不少負擔。學校(無論是安親班、幼稚園)是教育單位,應該多進一步深思,Halloween是否值得過。

最後,萬一孩子吵著想過Halloween,我們基督徒家長到是可以透過家庭禮拜,在這一天全家人一同來過All Saints' Day。於其中,分析兩造不同節日的核心價值,接著挑幾個偉大聖徒的故事來分享,捨己、仁愛、勇敢、簡樸……,讓孩子從中挑一個來作為自己一生效法的榜樣。教宗無法搞定Halloween,做家長的卻可以透過家庭活動,讓Halloween過得與眾不同。

(本文作者為信望愛網站主編)

文章及圖片來源:信望愛網站http://www.fhl.net/main/


資料提供單位:信望愛網站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