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青年青不輕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23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尋回中輟的喜悅—向日葵學園
作者 / 莊孝盛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塊生命的園地,賜給我們陪伴一群羊圈外小羊的機會。

■緣起
上帝垂聽祂的僕人的禱告。已經忘記是多久以前,觀摩韓國首爾的恩典教會(也稱為麥子學校)的感動;恩典教會禮拜一到禮拜五是一間照顧自閉症孩子的學校,禮拜六禮拜日是一間深具靈命的教會。當時在激勵與感動中,虔誠的向上帝禱告:盼望竹塘教會可以成為?365天的教會」,也是開放照顧弱勢孩子的教會。神垂聽祂僕人的禱告,我深信今日竹塘教會中的向日葵(中輟生)學園是神自己的計畫與成就。

■祂開始動工了
2002年竹塘教會建造一棟新的教育館,感恩禮拜後,上帝將它開放給社區與彰化縣的弱勢孩子。期間擔任縣長的翁金珠女士(主內的姊妹),基於疼惜迷路孩子的愛,曾詢問彰化中會牧者,推動合作式照護方案的意願。因此竹塘教會乃在2002年底籌設?彰化縣基督教青少年福利促進協會」,並於2003年與彰化縣政府教育局簽訂合作方案,照顧南彰化中輟學生。七年多以來共陪伴一百多位中輟學生,尋獲生命的方向,甚至在福音的寶座前領受真理的祝福。

■適性教學
向日葵學園是一個復學方案,學生如果完成應有的學程,他們都可以獲得正式的學歷。向日葵學園與其他學校最大的不同,在於她的適性教學。課程約略分為三部分:一般學科、生命教育與職業陶冶。學生可以在適性的教學中重新獲得自信心與學習的喜悅,也可以從每天的第一堂課(心靈課程)獲得聖經的智慧話語。更重要的是,在老師的愛與接納中重新建立自信心與人際關係。

■?7-11」的教會
竹塘教會是一間365天,天天開門的教會,是一間像?7-11」的教會。黃昏時間有一群需要高度關懷的國中學生,會進入教會享用晚餐、寫作業、看電視、打電腦,直到將近九點,才在教會阿姨的接送下回家。教會的策略是,給社區弱勢家庭孩子一個家,給他們一份熱騰騰的晚餐,給他們一份家的溫暖,聆聽他們的心聲,陪他們寫功課。這群孩子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家庭,如同我們自己的孩子,個個都是渴望親情父(母)愛的孩子。

■歡呼收割
努力付出中最大的喜悅就是看見這群孩子的成長與改變。看見孩子充滿叛逆的眼神回歸青少年的誠摯與單純。看見孩子受傷的心靈,重新獲得盼望與熱忱。看見被傷害的孩子,走出創傷的陰影。看見自暴自棄的孩子,重尋希望與方向。

身為牧者,我深深的感受到,神賜給教會尊榮的機會,成為中輟學生的家。這是在傳統牧養事工中,難以享有的祝福與尊榮。在推動向日葵學園事工的這段日子,我的孩子正值青少年時期,她們一方面感受到協助中輟生的重要與意義,另一方面卻因為父母的親情被佔有而覺得孤獨。雖然做父母的我們已經無法彌補孩子心中的那份複雜情感,但是感謝聖靈,不但沒有讓孩子在孤獨與不滿中變壞,反而變成懂得體貼恩慈的基督徒。數年來,我們看見教會變成這群孩子的家,單親的孩子變成教會共有的孩子。感謝上帝,我更懂得什麼是現代社區所需要的教會!

(本文作者為彰化中會竹塘教會牧師)

尋回中輟的喜悅—莊孝盛牧師

莊孝盛牧師,1988年畢業於南神研究所,同年8月1日差派至彰化中會竹塘教會。22年來,將一個原只有十多人的農村教會,發展至今約有百人聚會。莊牧師除了是竹塘教會的主任牧師外,同時也是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的院長,並擔任傳道委員會主任委員、性別公義委員會委員、台灣教會公報社董事及「一領一、新倍加」推動小組成員。多年前莊牧師有一個夢,期盼竹塘教會是個365天,天天開門的教會,也是照顧弱勢兒童的教會;如今這個夢具體化了。

時值總會正推動「一領一、新倍加」,相對於一些大型的爆炸性福音聚會,向日葵學園則是細水長流,然其所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的,這是一個和公部門合作成功的案例,值得提供給想嘗試的牧長與教會參考。

文章來源: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圖片來源:http://hschuangdr.blogspot.com/


資料提供單位: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