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63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寫信馬拉松
作者 / 林世煜

曾經有那麼多鄰人在我們受苦時伸手援救我們;我們也很樂意盡我們的力量,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

收到國際特赦組織AI(Amnesty International)台灣總會的通訊,年度「寫信馬拉松Letter Writing Marathon」即將展開。

信上說,這是6年前由波蘭總會發起的活動。在國際人權日前後,由全球各地的分會和小組,邀請親戚五十朋友六十,一起來寫救援明信片。寫明信片聲援各國良心犯,是特赦組織最典型的集體活動。

隨函附了4份檔案,是尼泊爾、衣索匹亞、烏茲別克、和越南4個國家6名政治犯的個案。這是今年寫信馬拉松指定救援的對象,全球特赦組織成員和邀請來的朋友,將在12月5日到13日之間,集中全力寫信聲援他們。

※ 在地球儀上尋找陌生國家

看著這4個國家的名字,我竟然毫無由來的笑起來。已經兩年了,我們這個台灣第32小組每月聚會時,總要寫明信片寄到一些難得有人提起的國度。小組的聚會,固定在台北市「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辦公室舉行。拼起來的大桌面上散放著有關聲援對象的資料,體貼的組長陳育青和幾位熱心的同伴,備好到處收集來的明信片、原子筆、茶水點心;以及一只充氣的地球儀,和幾個小鐵盒,裡頭裝著郵票。育青會提醒大家在地球儀上頭,找找那些陌生的國度在哪裡。他們總是落在南亞、中亞、近東、東歐、非洲,和南美洲。郵資分別是十元、十一元或十二元。

大桌面四周坐滿青年,大家低頭認真的寫著。這事對我有點困難,因為我的字像鬼畫的符,而且明信片太小張,眼鏡又不濟事,寫3張就脫力了。於是站起來,看看年輕人很慎重的,繡花般一絲不苟的書寫。

我發覺自己剛才發笑的由來了。尼泊爾、衣索匹亞、烏茲別克、越南,以及那些位於南亞、中亞、近東、東歐、非洲,和南美洲的國家,他們遙遠嗎,陌生嗎,封閉黑暗恐怖嗎?才不過二十年,台灣不也列名其中?在很多國家,在數不清的小組聚會裡,不也都有張擺著地球儀的桌子,幾個人把頭湊過來,在上面尋找台灣的位置。地球上有許多離我們很遙遠,對我們很陌生,但是很關心我們的人,很多很多年來,一直很慎重的,繡花般一絲不苟的寫信,來救援我們當中被國家暴力迫害的受難者。我在心裡回憶32小組聚會的畫面,天啊,全世界有多少這樣的小組聚會啊,都是同樣誠心誠意的景象。我似乎明白為什麼特赦組織能發揮巨大的力量了。

但是真正教我笑起來的原因,並非那種舉世一模一樣,寫信的景象;而是台灣在「施與受」之間,令人驚異的,翻轉的變化。

※ 關心緬甸的良心犯「咪咪」

32小組在維持穩定聚會半年之後,正式被授與小組編號,同時也向AI總部表達願意長期關懷、認養一名良心犯。於是2008年12月9日起,我們認養了緬甸的Mie Mie小組。她在1988年以一個中學生的身份參加「88學運」,2007年8月,在緬甸的袈紗革命行列中三度被捕,判刑65年,目前拘禁在硬心監獄(Insein Prison)。

我們為Mie Mie製作了救援明信片,印著一封寫給丹瑞大將軍Senior General Than Shwe的信:

丹瑞大將軍鈞鑒,

我呼籲貴國當局即刻且無條件釋放心心.愛伊,也就是咪咪(Thin Thin Aye a.k.a. Mie Mie)。咪咪之所以被拘捕,僅僅是因為她以和平的方式行使其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的基本權利。直到她被釋放之前,我請求您們必須遵守國際法,確保心心.愛伊(咪咪)在獄中得到充足的食物、所需的醫療照護,並准許她可以即刻與家人和律師聯絡。

「認養」,是除了寫信之外,特赦組識另一項典型的救援行動。認養咪咪令我這個組員,興起一種得到full membership的尊榮感。我心裡想,說不定不久之後,除了專屬的救援明信片,我們也會開始給咪咪寄包裹吧。要寄什麼呢,日用品?衣服?書籍?她收得到嗎?硬心是緬甸最惡名昭彰的監獄,前陣子他們也把翁山蘇姬關在那裡。

總部還沒有進一步的指示。看來直接和咪咪聯絡大概有困難。2009年7月27日,我們隨著「台灣自由緬甸網絡」的青年,到泰國拜訪幾個緬甸人權NGO。在泰緬邊境的小城美索,找到「政治犯援助協會」的Bo Kyi先生。我向他問起咪咪,他表示,協會可以代轉信件和物資給她的家人。事實上,緬甸目前仍有一千多名政治犯,亟需各國的援助。 丹瑞大將軍的鐵腕,看來不是區區32小組扳得倒的。我們連寫封信給咪咪,她都收不到…我的思緒飄回到兩年前…...。

※ 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請命

2007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原警備總部軍法處和看守所改制為景美人權紀念園區,我們負責邀請德國、美國、日本的人權工作者,來和我們一起快樂慶祝。其中,特赦組織德國總部的Klaus Walter先生,是「台灣協調小組」的發起人。

我在當時張貼的部落格通訊裡,記了幾件事:

今天清晨,這次開園活動第一位外國來賓抵達。德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協調小組的創辦人Klaus Walter,有一只裝滿文物資料的行李箱,隨他一起返國杜淑真小姐很興奮的說,show Michael that little red book。Klaus 伸手把那本小紅書挑出來。那是1981年,台灣協調小組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編印的台灣政情報告。書中每一位政治犯的中文名字,都是他一筆一劃「描」出來的。 Klaus說,他一頁一頁打字,打錯了整頁重來,不能用立克白的。

他領導的「台灣協調小組」,盡力搜集資料,提供給德語區的25個救援小組。那本1986年編成的小紅書,是台灣小組編印的《Taiwan – Politische Inhaftierung》,書裡記載110名受難中的政治犯。

這本小紅書,連同Klaus帶來的各種通訊刊物,都掃描成數位檔案保存下來。我在電腦上瀏覽這些30年前的印刷品,很驚訝的想到,這些政治犯的相關資料,國內恐怕不曾有過這麼認真的匯整。即使那些人那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是在當年的威權統治底下,抵抗運動的訊息遭到扭曲與封鎖,人與人的連結被白色恐怖的黑手切斷,成為孤單無助的個體,僅能依靠這些遠在異國的,「好的撒馬利亞人」伸出援手,把人間的溫暖送進黑牢,稍稍安慰那些為我們承擔苦難的義人。

這個德語區的「台灣協調小組」,一定也像我們有緣認識的,日本「台灣政治犯救援會」那樣,是一群「疼厝邊親像家己」的義人。2007年9月,32小組的前身,幾位「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的青年志工,以「台灣不會忘記」的企劃案,獲得青輔會「青年國際交流計劃」的獎助,前往日本參訪各地的和平博物館、人權團體,並拜會昔日援救台灣政治犯的前輩。在東京街頭,我們一起尋訪當時的辦公室。我還記得其中一處在大廈的地下室,白天是貿易公司的事務所。救援會租下夜間時段,大家輪流在下班之後過去,解讀台灣地下聯絡人寄來的密碼信件,登錄政治犯最新情況,通知國際媒體和特赦組織,並且編寫會員通訊,籌辦聲援遊行甚至絕食抗議的活動。

我們看過救援會的手塚登士雄先生親手謄寫的通訊,端整的筆跡如同印刷,就像Klaus遠在波昂,一頁一頁不得有誤的打字。他們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請命,只為了「人權」這樣的common cause,只因為愛人如己。

※ 台灣在「施與受」之間的變化

德語區的「台灣協調小組」成立於1976年,日本的「台灣政治犯救援會」大約於1977年成立。台灣在1987年解嚴,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首度總統直選,跨過民主轉型的門檻。在漫長的奮鬥當中,國內國外,牢裡牢外,無數人付出了高貴的努力。那些在德國、在日本,在世界各地為台灣人權奔走的人,雖然至今互相不認識,卻共同分擔了鉅大的艱難,也分享了今日無比的快樂。

重點不在於那些恭筆書寫、細心繕打的通訊,和那些寫給蔣介石大元帥,和蔣經國大總統的明信片,到底發揮了多大的影響力;重點在於知道我們並不孤單,在於知道受苦的人不曾被世人遺忘。1971年,在景美軍法處看守所,當蔡財源前輩因為洩漏政治犯名單被嚴刑拷打時,他知道他不孤單。當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我在劫後餘生的《八十年代》雜誌社,看到國際特赦組織的代表走進來,我知道台灣不孤單。

同樣的,當我們在美索、清邁,和曼谷的巷弄,找到藏身其間的緬甸人權團體;當我們在泰緬邊境,拜訪移工學校和難民醫院;當我們觀看2007年袈裟革命的記錄片時,我們彷彿看到全世界都在關心這個受苦中的國家。我們走在邊城美索的街頭,看到的每一個外國人,幾乎都是來自世界各角落的志工,而Burma V.J. ( Video Journalist)的影音播出,竟然是在挪威發射的。丹瑞大將軍僅管大權在握,但是因為有這樣無遠弗屆的國際人權社群,他比較不可能肆無忌憚。基於我們自己的經驗,我們確信翁山蘇姬、咪咪,和其他一千多名緬甸政治犯,都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從泰國回來三個多月了,我們持續收到Burma Partnership的通訊,那是位於清邁,協調國際人權救援的工作平台。位於曼谷的東協的另類網路─ALTSEAN – Alternative Asean Network on Burma也來信邀請台灣自由緬甸網絡,派員參加2010年緬甸國會大選的對策會議。我想起泰國之行一路上,領隊楊宗澧在每一場對談裡都要提起的話,「我們在台灣各校園巡迴播映紀錄片,舉辦音樂會,鼓勵青年關心緬甸的困境;我們可以負責把緬甸的相關訊息譯成中文,在華語區傳播,特別是讓中國境內的人民,得以明白中國在緬甸的苦難中扮演的角色。」

※ 伸手助人,得以發覺自己的力量

台灣能貢獻多少力量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曾經有那麼多鄰人在我們受苦時伸手援救我們;我們也很樂意盡我們的力量,做一個好的撒馬利亞人。並且因為伸手助人,得以發覺自己的力量,從而得到成長。

12月8日晚上,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32小組進行寫信馬拉松。我把漸層式眼鏡取下,趴在桌上慢慢刻劃,盡力讓那些字母可以辨識清楚。我寫了信給幾位總統閣下和總長大人,要求他們立即無條件釋放那幾位良心犯,至少停止折磨他們,要准他們接見親人和律師,或者讓他們就醫;還寫了幾封信到勞改場和監獄,告訴那幾位受苦的人─The Wrenched of the Earth,說我以他們無畏的奉獻為榮,願神與他們同在,早日脫離魔掌。

我心裡想,如果必需再寫30年,我也願意。但祈求神不要讓那些人受那麼久的苦。

身旁響起一個年輕的嗓音,「啊烏茲別克是歐洲還是亞洲?」我又笑了。

資料來源:<新使者雜誌>第116期
圖片來源:天空


資料提供單位:青年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