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0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眺港真情歷久彌新
東部中會新港教會老屋群
作者 / 劉聖秋

記得那次偶然邂逅老屋,是在我第一次造訪台東縣成功鎮時。陰雨綿綿的傍晚,獨自沿著彎彎的公民路駕車,繞過山丘上的地政事務所和警察局,下行至市區,棋盤式的街道讓我很快就認識了幾條主要道路。

信步沿民權路往海的方向走,我在一個可以眺望燈塔和漁港的斜坡路口旁,看到一棟兩層樓日式老屋,藍白色上漆掩不住歲月的痕跡,門上暖簾寫著大大的「眺港」二字──這是間猶在營運的二手書屋、地方故事館。屋雖老,但室內燈火輝煌,在逐漸變深藍色的港邊,與漁火相映。一個火車開不到的偏鄉,一間老屋裡的書店,必然無關商業利益,是個充滿理想的存在。

█昭和老屋宅 訴說百年故事

老屋如今屬於東部中會新港教會,之前是戰後來此行醫的高端立醫師所有,更往前推,是起造者菅宮勝太郎的產業。菅宮勝太郎與成功鎮的發展史息息相關,1922年他奉調來此就任新港支廳長,建設棋盤式的街町、聯外道路、下水道和漁港,為地方打下影響深遠的基礎。1932年他建造了這棟家屋,落戶生根。據說菅宮勝太郎常在二樓眺望港口,以漁港的修築為傲,並且終老於此,葬在新港。

戰後,高端立醫師從高雄岡山來此行醫,於1946年購入此宅,整建為主治內科及小兒科的高安醫院。高醫師仁心仁術,許多前來就診的病人付不起醫藥費,他也不以為意,鄉親們於是常拿農作、漁獲代替診療費,聽說還有從家裡搬大石頭來抵帳的,如今就安放在庭院裡。這期間醫師的父親高篤行牧師也來到這裡,聚集信徒在此聚會,成為新港教會的開端。可以說,父子二人都在老屋奉獻了餘生。

在老屋解除醫師宅院的任務後,為免老屋轉手於陌生人而前途未卜,也為了珍視前人的愛,新港教會買下已然破敗的老屋,思索如何讓老屋重生。除了以書屋等形式營運,支應修繕費用,當時的牧師劉炳熹認為,更重要的是藉由這棟老屋連結人們的情感和記憶,在世代傳承間締造新的故事。在教會及地方人士奔走下,十多年的購屋貸款終於清償,並獲得文化部經費挹注而研擬修復計畫,2020年動工整修,老屋眺望漁港的故事自此展開新頁。

2022年重新開放的老屋,已然重現菅宮勝太郎時期的典雅風貌。修復工法十分細緻,屋頂以銅瓦片復舊,排水管上端的集水槽也是銅作工藝「牛腿式」水槽,屋子外牆牆面押緣採用繁複的「簓子下見」工法,即固定間距鎖上與雨淋板咬合的鋸齒狀木壓條強固,雨淋板壁面最下緣的「雨押」亦用銅片包覆。老屋內部裝修同樣充滿考據過的細節,並以透視方式呈現建築若干重點,例如「編竹夾泥牆」的工序、「大引」等地板下的支撐結構,和藏身於天花板上方猶如建築身分證的上梁記牌「棟札」……,細細觀之,處處是建築工藝美學。當日參觀老屋時,導覽大姊提到通往二樓的木梯原是沒有扶手的。那身著和服的前人如何上下陡斜的階梯?原來要手腳並用名符其實地「爬」樓梯──上樓雙手扶著梯板往上攀爬,下樓則以同樣姿勢拾級而下。

█眺港咖啡館 品嘗杏林春暖

在老屋旁,還有一棟貼著土黃色溝面磚、磨石子牆面的老洋房,這是高端立醫師增建的診間,有五、六十年歷史,2021年也進行整建。

在去除後人施作、加裝的痕跡後,按原有色調粉刷、將壁面和檯面打磨除汙,重現了昔日的雅致,現在是咖啡館「眺港Café」。咖啡館內的空間順應原本診間的格局,將掛號室改造為半開放包廂,還有和室等座位區,相當舒適宜人。這裡推出的幾款漢方咖啡和養身茶十分獨特,是具中醫背景的老闆開發的飲品,同時也是對這棟曾是醫療院所的老屋致敬。

█新港禮拜堂 見證東岸榮光

在這片由米黃色矮牆圍繞、花木扶疏的新港教會園區內,教會的禮拜堂也是值得一提的美麗建築。這座禮拜堂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傅義修士(Bro. Felder Juilius)設計,1977年落成。修士在1960年代自家鄉瑞士遠渡重洋來台東,奉獻人生的精華歲月,為海岸線設計了40多座教堂,猶如一串珍珠項鍊,而新港教會禮拜堂就是其中一顆。

禮拜堂是現代建築風格,屋頂和壁面以不規則的塊面構成,堂內座位區分三個區塊,以講壇為中心呈放射狀規劃,因為平面空間不對稱,所以每張長椅的長度都不一樣,座椅造型俐落,與簡潔的空間相合。講壇上方的十字架正對著東向的大門,每天曙光首先照向十字架,並隨著時間挪移,在堂內造成各種光影效果。特別的是,壇上的講台並非置於中央,而在面向會眾偏右的地方,會友說這個位置環場音效特佳,一試,果不其然。

新港教會的老屋群見證了幾個世代奉獻與愛的故事,本地人與異鄉人共同織造了眺港的浪漫,讓這裡成為人們的心靈港灣。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687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