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出版品 > 新使者雜誌 > 第131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字級調整:

大專世界
青年基督徒與社會參與
參與公共事務當作是上帝對我們的一項呼召,是一種靈修。
關鍵字:
作者/陳威仲 (銘傳大學應英四年級,新竹大專銘傳團契)

請問您認為「基督徒」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我想國內多數基督徒會回答「做禮拜」、「讀聖經」、「禱告」、「參加特會」……等。若要基督徒去參加社運、參與公共事務,可能有許多基督徒會認為這和信仰有什麼關係?或者這些事情根本就「不屬靈」,去參與作什麼?筆者不是基督教家庭出身,家族裡也沒有人是社運人士,但是因為小時候有幾年是讓外婆照顧,我信主也受她的影響。個人從國中開始對公共事務很感興趣,但是在穩定信主、上教會後也經歷了一段在信仰與社會參與之間的摸索和掙扎,最後還換了教派至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後來在參與長老教會的一些活動與信仰告白,尤其是參加大專長青團契的活動和營會後,讓我深深體會到其實關心時事、參與社會是這個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繼續積極參與教會與團契的服侍外,我也去參與環保團體和綠黨的活動,如: 反國光石化、反核、參加全國氣候變遷會議…...等,試著自己去實踐這個信仰所要帶給我們的意義與真諦。

※聖經中的社會參與

聖經許多故事都和當時的政治局勢、社會發展有關係。舊約聖經當中耶和華頒給摩西的律法,最大目的就是要維持以色列社會的穩定運作以及保障弱勢者的人權。例如申命記裡所記載的「禧年」-賣身為奴者可重獲自由、財富也重新分配,以及利未記第23章22節和申命記24章19節所規定的遺落的大麥不可去撿,因為要留給貧窮人撿拾過活。而後來上帝也立起了許多先知來譴責社會所發生的不公不義,呼籲人們悔改。到了新約時代,耶穌時常行神蹟去幫助貧病弱勢的人,並譴責法利賽人和文士等人只在乎表面的儀式禮節,而沒有去行公義憐憫人,並且呼籲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馬太廿三:39;馬可廿八:31;路加十:27)。到了初代教會的年代也是積極地去照顧因瘟疫而受苦的羅馬人,並且譴責羅馬帝國的不公不義,才會在後來使許多人加入信仰,這些例子一再地說明基督教是一個極度入世與參與社會的信仰。

※當代青年基督徒社會參與的困難與挑戰

就個人的經驗而言,當代青年基督徒社會參與的困難與挑戰,大約有以下這些情況:

經過了1990年代社會運動的蓬勃之下所促成的2000年政黨輪替,然而政黨輪替後並沒有許多成功性的改革,反而政黨惡鬥、全球化經濟、新自由主義造成社會更加紛亂,使許多人對社會心灰意冷,而且提到公共事務往往也會牽扯到政治。如果在教會、團契提起往往會使政治立場不合的信徒、契友不愉快。而新聞也朝娛樂化、色羶腥的方向發展,使大眾無法從新聞媒體了解到真實的公共事務,近而也造成當代許多青年對公眾議題冷淡或者沒興趣。

這十幾年來靈恩運動、Mega Church發展快速,許多青年熱衷參與特會,接觸小組教會、醫治釋放……等,加上靈恩運動、Mega Church多半是強調個人的靈命增長,以及靠著耶穌物質生活會得到更多更好,往往忽略掉耶穌要我們「愛人如己」、「愛鄰舍」的誡命。我團契的輔導就曾感嘆說現在如果標榜著「青年奮興」、「得勝」、「豐收」等的聚會總是比較吸引年輕人。

因為許多參與的民眾平時要上班,因此社會運動的舉辦時間往往是假日,而假日剛好又是基督徒在教會活動最多的時候,除了主日禮拜,許多團契、教會活動也多半是在假日舉行,許多想去參與社會運動的基督徒要面臨參與社運或教會服侍的兩難,筆者有時候就會遇到這個問題,都要考慮到底是要去參加哪一個。

※改善方式

當今國內基督教界整體大環境的確是不鼓勵信徒參與公共事務,但是整體大環境不鼓勵不代表我們不應該做這件事,我們更應該去參與讓其他基督徒知道關心社會議題、參與公共事務在信仰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面對近年來的態勢,筆者認為應當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改善。

加強信仰教育:牧師講道、團契聚會、兒童與成人主日學當中可教導信眾基督徒不是只是讀聖經、禱告、上教會而已,關心自己週遭及社會上的事情,以及幫助所需要幫助的人事物也是基督徒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教會也可以和一些NGO、社運團體、環運團體合作,研究出一套面對社會問題的改善方式、解決之道,進而建構出「社會福音神學」。

將參與公共事務當作是靈修與呼召:改革宗先驅約翰加爾文認為上帝的「呼召」不是只有牧師等神職人員、「呼召」不是只限於狹義的傳福音與教會事工。上帝的「呼召」在於盡心盡力做好在世上的職份,每一項正當的職業、每一個人都有上帝不同的呼召。而加爾文認為靈修不是為了贏得恩典與救贖,而是在人的心理培養謙卑的心、反省自己,讓人有愛鄰舍、愛仇敵的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參與公共事務當作是上帝對我們的一項呼召,並且將其當作是一種靈修。

偶爾將參與公共事務安排在聚會中:團契有時可以安排契友去參加社會運動當作是聚會項目之一,並且在參與前後關於這方面信仰的教育。教會方面則可安排社會服務,或者安排關於在地議題的座談會,讓會友與附近社區居民參加,以及野外禮拜有時也可安排去一些偏鄉地區探訪、服務,並配合信仰教育的實踐,相信會讓許多會友體會到「愛鄰舍」、「愛人如己」的實踐。

※結語

阿摩司書五:21-24提到: 「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你們雖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看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琴瑟的樂曲。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由這一段經文可得知,實際去實踐信仰,幫助別人、參與社會比起只在教會火熱地敬拜、禱告、追求「屬靈」的事物還更加蒙上帝的喜悅。而傳福音也不該繼續只是狹隘地侷限在「認罪悔改」、「領人歸主」,而是應當去實踐耶穌一生所宣揚的好消息: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宣告: 被擄的得釋放,失明的得看見,受壓迫的得自由,宣告上帝悅納人的禧年。」(路加四: 18-19)來參與社會、幫助弱勢,正如詩篇一四五:14說道:「祂扶助遭患難的人;祂扶起被欺壓的人。」並且如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說的「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唯有透過參與了解如何去愛眾人與社會,能真正實踐基督信仰的核心、顯出上帝的形象,「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祂的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滿了。」面對當今社會上貧富差距擴大、政府一意孤行硬要啟用與興建有問題的核電廠,以及社會時常傳出不公不義的事情,身為基督徒的青年應當要站出來發聲與設想改善之道,以顯出上帝的形象、行出基督的道路。

同作者相關文章:
青年基督徒與社會參與 (第 131 期)

原文來自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新使者雜誌 第 131 期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71-73頁)
新使者雜誌 The New Messenger  131期  2012年  8月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131
本期主題: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發行日期:2012/8/10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追求公義 承擔苦難
公共宗教與公民社會
淺談宗教與人權
戰後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發展簡史
荊棘焚而不燬——高俊明牧師的信仰與實踐
見證的艱難,漫長的平反——人權戰士謝聰敏先生
尋求穩定的政府
飛蛾,為何要撲火?
站在田中央
老長青人話長青
長老教會莫拉克重建三週年:踏入「民主深化」的新歷史階段
Linspired 神奇小子林書豪——為榮耀上帝打球
從獵人、傳道人到電影明星——林慶台的見證(下)
春天t?巴黎看見白象
青年基督徒與社會參與
愛與信‧罪與義
牧者與目者
這是保護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