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428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民主政治與信仰群體
作者 / 陳良智

有些信徒認為教會應該追求的是「神權」而非民權,在此認為不可;除了有盲目跟隨神棍的疑慮之外,也有愧於改革宗傳統以及台灣民主進程。

回顧1984年10月15日筆名江南的美籍作家劉怡良在美國被國民黨教唆的黑道刺殺身亡,引發美方震怒,迫使蔣家政權走向民主化,除了公開宣示:「蔣家的人不能也不會再選總統」,也因此才有了1987年7月15日的解除戒嚴。

1988年1月13日,李登輝繼任總統,為了對抗黨內的反對勢力,進一步廢除萬年國代、進行修憲工程,也與民間妥協,修改了刑法100條「意圖顛覆政府唯一死刑」的內容,建構「民主先生」這個封號,終於在1996年的總統大選中建立他的歷史地位。

在短短9年中,我們以為台灣取得了相當的民主進程,節省了歐美民主國家摸索的幾百年時間;然而,這個扁平、壓縮的過程,其實也淺薄了台灣的民主內涵。在本質上,我們還是期待一位「內聖外王」的明君,一舉改變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這種內建臣民的期待,從對蔣經國的緬懷,延續到對習近平各種腦補的幻想,相當需要我們警惕。除了珍惜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之外,也需要厚植我們的民主內涵,把扁平、淺薄,培養為深厚、穩重。

台灣的民主內涵其實也跟本宗長老教會大有關係。首先,「信徒皆祭司」或有人說「萬民皆祭司」的概念,強調每個人都直接領受恩典,已經消解了過去天主教以神職人員為教會核心的錯誤。有這種改革宗精神的人,是絕對不可能說出「順服就蒙福」這種話,即便是順服,也是順服於教會唯一的領袖,而不是順服於教會裡的某一個牧師、領袖。

退一萬步來說,如果我們還是繼續順服特定宗教權威、宗教領袖,耶穌基督也不需要挑戰大祭司、法利賽人及經學教師,馬丁路德也無須公開焚燒教皇詔令,自絕於羅馬教廷。所謂神權,應該是主禱文所言: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而上帝主權的伸張,就是要每一位信徒透過讀經、祈禱,體認到上帝的旨意,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出來。迷信宗教權威,除了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獨裁遺毒未清除乾淨之外,也有愧於500年來宗教改革的奮鬥。

(作者為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教育牧師)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

照片提供: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