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59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一起來保存教會史料
作者 / 王昭文
台灣第一台活版印刷機,目前暫存放台灣歷史博物館。這是原本在長榮中學內展出的樣貌。

1.前人苦心建立的教會歷史資料館

◆教會歷史資料館的來龍去脈

目前位於長榮中學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資料館」(以下簡稱「歷史資料館」),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總會最重要的歷史資料收藏處。這個歷史資料館的由來,可以上溯到1950年「南部大會歷史資料室」,南部大會總幹事黃武東牧師搶救一批宣教師遺留下來的史料為基礎而設立。1951年PCT總會成立,這個資料室遂轉由總會管轄。1957年總會事務所設置於台北市長春路,1957~1975年之間歷史資料館便寄身於此。

1976年總會成立「台灣教會歷史資料館管理小組」,決定設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歷史資料館」。因為1965年為慶祝宣教100週年,舉行「紀念歷史文物展覽會」,曾經以台南神學院巴克禮樓(原院長公館)為展覽地點。一般認為這是個很有意義的空間,作為歷史資料館相當適合,於是將資料文物集中到台南神學院,並再度對外徵集文物、史料。但是歷史資料館並無專人管理,僅由台南神學院的教會歷史教師兼任館長。

1987年巴克禮樓遭白蟻蛀蝕情況嚴重,為了維護這批文物資料,決定遷移另找地方暫存。當時長榮中學校長蘇進安擔任總會歷史委員會委員,遂建議這批資料先放在長榮中學,得到委員會的同意,將所有文物運到該校校史館暫時保管。據說是搶在一次強烈颱風來臨前,趕緊搬運完成。

長榮中學慨然提供場地給總會歷史資料館使用,並協助整理、管理。後來歷史委員會決定將台灣教會歷史資料館暫時設於長榮中學內。1990年6月,長榮中學校史館遷到新落成的第二實習大樓5樓,歷史資料館的典藏文物也一併搬到該大樓與學校史料同時展出,並闢其中一室收藏教會文獻資料。後又委託長榮中學指派管理人員。

◆歷史資料館與黃武東牧師

歷史資料館的成立,黃武東牧師的角色十分重要,可以說這個館是黃武東牧師的眼光與魄力下的產物。他是戰後最早蒐集教會史料文物的人,在南部大會總幹事、總會總幹事等職位上大力支持、推動相關工作,退休後也繼續關心這個館,並親自做志工。

根據賴永祥教授的記載:「黃武東牧師1950年4月受命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部大會首任總幹事;5月履新,立即就將被難民佔住的新樓醫院房舍收回。當他發現從前英國宣教師留下一批文物——如馬雅各醫師所用書桌、台灣首部幻燈機、各地會友受洗記錄(64冊)、南部中會大會的議事錄等——就在其事務所設立了『南部大會歷史資料室』,也將他聚藏之早期聖餐具、梅監務牧師佈道用喇叭及其他文件一併收入。

1951年3月總會成立,黃牧師任首屆議長。同年10月至1953年間赴英國進修,其間廣為結識、訪問教會人士及蒐集台灣教會史料;所得甚豐。如其母會機關報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共有71年份(有缺本),是他從母會臨時事務所地下室撿出的。從巴克禮牧師娘的妹妹獲得巴克禮牧師之遺物,包括馬雅各醫生的親筆函、番仔契、保護鳳山禮拜堂的日本政府告示、新樓地契、台南神學院地契等。也從甘真珠姑娘(Miss Margaret Campbell)得了甘為霖牧師著作Handbook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in South Formosa,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Missionary success in Fornosa(2 vols),Sketches from Formosa 共 5冊。」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史料的基礎上,黃武東和徐謙信牧師合作完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滿清篇、日據篇)的編輯出版,在長老教會百週年慶時,交出漂亮成績單。

黃武東牧師卸任總會總幹事後任職基督教福利會,1972年赴美居留。1987年回台參加宣教會議時,見到台南神學院內的歷史資料館情況不佳,頗為憂心。歷史資料館能移到長榮中學一事,推測他應該出力甚多。

1990年黃武東牧師再度回台,在長榮中學內的教會歷史資料館工作了4個月,整理、協助布展,又從巴克禮樓廢墟中內找到不少史料。他出面呼籲教會界關心支持,募了一筆款項來設立歷史資料館,也請求歷史委員會向總會申請編列預算。直到他1994年去世之前,多次到此繼續整理。賴永祥教授認為,維護鄉土教會歷史資料是他晚年的重要心願。

感謝黃武東牧師的歷史眼光和魄力,部分PCT的珍寶得以保存至今。

◆為守護史料而努力的人們

1976年總會決定將歷史資料館設於台南神學院內,由林信堅牧師兼任館長。林信堅牧師熱愛台灣教會史的教學研究工作,付出相當多心力來維護歷史資料館。有教會團體參觀,他都盡力解說,提供與當時一般學校教導很不一樣的歷史觀點,說明基督教對台灣社會的貢獻。

除了向教會徵集文物、整理現有史料,林信堅牧師也到英國去搜尋台灣收藏有缺漏的宣教期刊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更有1年學假到加拿大去,蒐集馬偕牧師的相關資料,希望能豐富歷史資料館的收藏。當他在加拿大埋首努力之際,台南的歷史資料館卻遭到水災和偷盜,面臨嚴重危機。 因為台南神學院本身一直處在財務艱難的情況,人力也非常吃緊。歷史資料館本身是非常舊的房子,單是建築維修就不容易,遇大雨容易漏水,造成文物溼損;沒有防盜系統,以致發生過多次偷盜事件,部分珍貴文物佚失。

1987年蘇進安校長及時幫助,讓這批珍貴文物有安身之處。又在新大樓落成後讓教會歷史資料館進駐,與校史館共享展示空間。他亦是教會歷史資料館得以存續至今的關鍵性人物。

《長榮中學百年史》的主編張厚基先生在文物遷運與保管的工作上貢獻不小。目前與長中校史館並置的展示方式,是張厚基先生的設計。曾有一段時間,長榮中學張明容老師(張厚基先生之女)兼任歷史資料館館長,校牧室也協助管理。幾年前張館長退休,目前校牧室負責管理、維護工作。

2.教會歷史資料普及化

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史料如何善用?2005年前後,教會歷史委員會委員阮宗興推動委員會和台灣教會公報社合作,促成「聚珍堂史料」10冊的出版。這10冊的內容為:

1.《南部大會議事錄》(1)1896~1913漢文版

2.《南部大會議事錄 》(2)1914~1927漢文版

3.Handbook of the South Formosa Mission(著者: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

4.《台灣佈教之成功》漢文版(原著者:甘為霖)

5.Formosa For Christ(巴克禮, Rev. Thomas Barclay)

6.Stories From Formosa 1&2(上下合輯 )(連瑪玉,Marjorie Landsborough)

7.Campbell Moody, Missionary and Scholar (洪伯祺,Peggy Arthur Moody)

8.《梅監務作品集》(梅監務, Rev. Campbell N. Moody)

9.《基督教教育實際指導》(羅馬字與漢文對照),(陳光輝)

10.《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70週年紀念寫真帖》(1935年)

再附上一本索引。

可惜「聚珍堂史料」重印計畫,出版這10冊之後並未繼續。

重要史料的重新出版,一方面讓更多人可以看見、利用,一方面也藉此機會將已經很脆弱的出版品封存起來,減少被翻閱的機會。

阮宗興推動另一件很重要的史料重製保存,是將The Presbyterian Messenger(1850~1947年)補齊後數位化,後來經委員會同意後,將版權賣給專業公司製成資料庫光碟,和公報社合作重印紙本販售。

阮宗興也推動公報社將1885~2000年的《台灣教會公報》數位化並出版紙本的《台灣教會公報全覽》。

可以說,在這三項史料整理出版計畫完成之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的基本資料已經公諸於世,提供研究者很大的方便。

另外,2010年左右,國家圖書館提出將長老教會歷史資料館收藏數位化,作成數位博物館的計畫。經歷史委員會接納後,開始進行文物清點、拍攝、著錄、解題等工作。但後來因為主其事者離職,該計畫遂擱置。部分已完成的文獻資料,可以在國家圖書館的資料庫「台灣記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文獻(測試版)」瀏覽。

3.教會歷史資料館的願景

PCT總會十數年前開始推動建立「歷史檔案館」,期望能建立專業性比較高的史料收藏、研究機構。在經過多次選址討論之後,終於和台南神學院達成共識,將在台南神學院興建圖書館時,共構建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同時,歷史委員會也和台南神學院討論了「歷史資料館」遷回台南神學院的可能性。不只新設的「檔案館」需要專業設計、管理,期待「歷史資料館」也能趁此機會獲得新生,跟上時代的腳步。已經動土興建的台南神學院新圖書館暨教會歷史檔案館,給教會史料的保存與研究帶來曙光。

2006年左右,因為有機構願意提供空間廣大的建築物給籌設中的歷史檔案館使用,一度想將原來的教會歷史資料館及新設的檔案館都設置於彼,但後來因某些原因作罷。作為教會歷史委員會的委員,一個關心教會歷史的平信徒,在協助規劃歷史資料館的重整時,提出了一些有關教會史料收藏機構的想法。或許不一定能成為總會歷史資料館的發展方向,但若有教會要成立自己的歷史館,也可以參考看看。

一、教會歷史資料館必須包括:文物、檔案、圖書三部門

•文物部門:蒐集、典藏、維護、展示各種文物,包括各種與教會歷史相關的實體物品,如印刷機、活字版、匾額、衣飾、傢俱、樂器、圖畫等。

•檔案部門:蒐集、典藏、維護、整理教會文獻檔案資料,管理檔案利用事項如:借閱、複製、引用、編輯、出版等。需建立教會內的檔案相關法規,讓重要史料得以進入檔案館收藏。(這部份因為檔案館的設立和檔案管理法,應該從歷史資料館移出到檔案館。)

•圖書部門:蒐集、典藏教會史相關出版品,編目整理,管理相關利用事項,教會史相關出版品目錄的建立、出版品的徵集購買等,希望能建立較完整的台灣教會史資料庫。

二、教會歷史資料館必須具備多重功能:蒐集、典藏、維護、展示、教育、研究、傳播、交流

•蒐集:主動蒐集符合典藏目標的各種資料文物。

•典藏:最重要的是有系統地登錄各項藏品,並建立搜尋索引方式。

•維護:防止天然災害與人為傷害。

•展示:有效利用收藏品。可分為常態收藏展和專題特展。

•教育:除辦展覽外,還可透過教會歷史行腳導覽服務、舉辦演講座談等活動、編輯大眾化閱讀材料、建立網站等方式來進行。

•研究:可分兩層次,一為研究規劃本館的各項工作如主題展、如何蒐集新資料等;一為利用本館收藏進行台灣教會史等領域的研究。

•傳播:主動擴大本館的影響力,加強教育功能。藉網站、活動新聞稿、發行通訊、做紀錄片等方式來進行。

•交流:與國內外教會、機構、其他博物館、相關學術單位多做交流,透過活動、交換刊物、邀展、邀稿等方式來進行。

三、歷史資料館需要建立可以持續發展的體系

•應為常設機構,正式組織。納入總會(教會)的架構中。

•需要有固定永久使用的空間。

•需要建全的財務系統,穩定的經濟來源為首要。

四、教會歷史資料館可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櫥窗

•在展示中以教會的觀點呈現教會史,讓信徒及一般大眾能正確認識長老教會。

•可與其他相關機構交流合作(圖書館、博物館、研究機構等),豐富有關長老教會的學術研究和一般知識。

•可提供材料供新聞報導、文學寫作、學術研究、藝術創作、媒體節目製作等。

五、教會歷史資料館必須營造教會的認同

•教會歷史資料館是屬於全體教會的,由教會信徒共同支持,也以服務眾教會與信徒為第一要務。

•教會歷史資料館收藏的資料可讓有心了解自己教會歷史者來此尋寶。

•教會歷史資料館收藏需要教會與信徒熱心提供。

•和總會其他單位、各中會、各教會應有密切合作的關係,例如共同舉辦主題展、定期舉辦歷史巡禮活動等。

•協助各教會及機構收藏、整理本身的史料,並互相交流。

•提供整理歷史文獻、撰寫歷史的相關課程。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93期

圖片提供:作者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3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2
前進澎湖,離島福音隊集合!3-1
 
   姐妹開步走
 
教會不斷改革,性別走向平權
彼此相愛的家規
上帝的恩典代代無盡
 
   原知原味
 
帶著學生下田去
正名、文面與我
恢復族名的意義
 
   教會人物誌
 
論李登輝總統的兩條路線
致力婦女教育的林安姑娘
追念普世神學家孔漢思的些許往事
 
   青年青不輕
 
珍惜上帝的殿
番薯簽詩,抒發農民生活之重
台灣國民文學,在土地、在農村
 
   鮮知啟示
 
祂接納你,在於祂的憐憫
青年信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從上帝豐盛賜予,反思食物、公義與愛的關聯
 
   信仰與生活
 
用生命影響生命
差異,碰撞出璀璨火花
珍惜樸實的健康與自由
 
 
 教會歷史
 
宗教改革的繪畫藝術
數百年教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一個青年對自己和群體的思考路徑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