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830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清教徒的教會和崇拜觀
教會觀的基礎是聖經
作者 / 彭彥華

要探討清教徒的教會觀,我們首先必須注意他們的理念是從哪裡來的。當他們面對天主教幾百年累積下來的傳統和複雜儀式時,清教徒訴諸最強而有力的標準和規範,也就是聖經。

清教徒把教會所有制度和敬拜,限制在可以在聖經裡找到的做法,除了一些相對領域的事情之外。但即使是較無關緊要的事,也必須合乎聖經的原則。

清教徒寫的威斯敏斯特信條有一章提到什麼是敬拜獨一真神的適當方式:「敬拜真神的合宜方式由神自己制訂,並因此受祂自己的旨意規範,而祂的旨意已經啟示出來,免得人依照自己的想像和發明……或用聖經沒有指定的其他方法來敬拜神。」

這種看法後來在改革宗的傳統裡被稱為「規範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意思是只有上帝在聖經裡明確命令的事,或我們藉著邏輯推論可以知道上帝允許的事,才能出現在教會的公眾崇拜中(例如:講道、禱告、讀經、聖禮、唱詩和收奉獻)。

相對地,對於敬拜觀較為寬鬆的路德宗而言,則是使用所謂的「基準性原則」(normative principle),意思是只要聖經沒有禁止的事,在公眾崇拜中都是可行的(例如:焚香、點蠟燭)。但即使如此,馬丁路德也曾說過:「世界上有許多眼花撩亂的宗教和敬拜形式,這是因為人都不按上帝的話語來行事,只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行事,但上帝不接受祂命定的方式以外的敬拜。」

這跟現代人有什麼關係呢?舉例來說,若有人問,我們可不可以在主日崇拜時,用跳舞、演戲或看一部宗教電影來敬拜上帝呢?從非改革宗的角度來看,他們會說:既然聖經沒有禁止我們這麼做,而這麼做又可以讓大家更享受敬拜或更新鮮有趣,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但從改革宗的「規範性原則」來看,就必須問聖經有沒有明確命令這麼做,或可不可以藉著推論得知上帝允許這麼做,才能夠回答究竟可否在主日崇拜用跳舞、演戲或看電影敬拜上帝。

問題是聖經分成舊約和新約,當我們遵照聖經的命令時,如果只看舊約的話,現代的牧師和傳道人是不是要像舊約的祭司一樣,在敬拜時穿著非常華麗的外袍呢?或是現代的教會是否要蓋得像聖殿一樣金碧輝煌呢?清教徒卡特萊特(Thomas Cartwright)就指出,使徒行傳裡初代教會的模式是後來所有教會應有的樣式,因此可以明確拒絕天主教和聖公會那些模仿舊約的禮袍和華麗儀式,因為這些在新約時代已經廢棄了。

此外,在按照聖經敬拜神的大原則底下,仍然有許多更小的細節需要決定,畢竟聖經沒有將崇拜的所有細節都告訴我們,例如:教會該在幾點進行崇拜、要使用什麼椅子、教會要使用什麼器材設備等,有一些事情是我們需要從聖經推論出來的,所以卡特萊特就歸納出4個關於敬拜細節的標準:

1.在上帝的教會裡不能使人跌倒(哥林多前書10章32節)

2.所有事奉必須按秩序合宜地進行(哥林多前書14章40節)

3.所有事奉必須對人有教導意義(哥林多前書14章26節)

4.所有事奉必須是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14章6~7節)

這位清教徒接著也補充說:「有些事情應留給教會決定,因為其性質會隨時間、地點、人物及環境而變化,並非永遠都不可更改。」

總而言之,對清教徒來說,不管是教會制度、敬拜做法或其他大小事情,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聖經,而不是前人留下來的傳統,若傳統不合乎聖經,清教徒就會說應該將這些傳統從教會中除去。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84期

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65期

攝影:郭建宏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