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801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看見面對災害的婦女
作者 / 林偉聯

馬利亞帶著耶穌跟著夫婿逃往埃及,躲避來自希律的政治追殺(馬太福音二章13-15節);拿俄米與路得躲避饑荒投靠波阿斯的過程;以利亞在旱災之後得到撒勒法寡婦的供養(列王紀上十七章8-16節),這幾個聖經故事中都提到婦女在面對災難時的作為。雖然很難在短短的經文中歸納出婦女面對災難的法則,卻讓我們看到婦女們勇於面對與承擔的角色。災難不遠,就在咫尺。敘利亞難民正像〈出埃及記〉的以色列人一樣,企圖脫離法老高壓統治,尋求美好生活。台灣處於天災複合地帶,地震、颱風不斷,每年也造成居民必須離開家園,等待災害過去回到故鄉,如同拿俄米一般。即使到了今日也一樣,不論性別、年齡、國籍,都可能遇到災難。我們要從災害中學習經驗,也發揮互助精神。

■共食站凝聚組織

2015年八月蘇迪勒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重創北台灣,許多路樹倒塌,也造成生命財產及道路嚴重損害,尤其以台北烏來地區最為嚴重。連日大雨造成土石滑落,使南勢溪水位暴漲,許多家戶淹水,新店通往烏來的新烏路上多處落石坍方,無法對外聯繫,該區域一夕變成孤島,電力及通信都中斷,飲用水也變得混濁。而內部幾個泰雅部落自動形成Qutux niqan(共食團)的組織,因應突然造成的巨大災難。

Qutux niqan是什麼?依據歐蜜‧偉浪牧師在自由時報言論廣場的投書,清楚說明泰雅語詞裡Qutux是「一」的意思,Niqan是「爐灶」,整句是「一起吃飯」的意思。共食組織是泰雅族傳統社會最能夠凝聚組織力量的團體,在這個團體中,不限於單一親屬組織,它的成員包括所有認同部落、土地及組織團體者。我們在這次救災過程中,看到泰雅爾中會福山、信賢、忠治等教會自動在教會或活動中心設立共食站,成為此次風災中一個特殊情況,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正是教會的婦女。

共食過程也有一些要素需要族人共同配合才行,首先,部落族人紛紛將各住戶收藏的糧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享,這對已經習慣私有財產文化的我們是一個挑戰。或許正是面對災難,加上這是泰雅爾傳統文化的精神,大家共同配合並不覺得勉強或奇怪。一看到這情景,不由得令人聯想到耶穌行五餅二魚神蹟的畫面,同時也活出如同〈使徒行傳〉第二章信徒凡物公用的精神。這可說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信仰見證,對救災運送物資的人來說,也是一大學習,過去物資挨家挨戶去送,災民還會反映不公平,現在集中運送不僅更為迅速、方便,也免除自私囤積的行為。而在這段期間內,部落男士們則協助部落用水、便道及接應外部資源等工作,充分呈現一個部落自我管理的能力。

■溫暖可靠的女性特質

以忠治教會為例,共同食堂機制一共實施了十天,部落各家庭的食物送至教會,由婦女協助煮食三餐,部落族人共同享用。下盆教會因地處河流交會處,淹水情形更為嚴重,因此區公所將部落老弱婦孺撤離到新店大豐教社館,Yukuy Watan傳道師和福山教會Riri Yubay師母在此陪伴會友。許多時候政府所選定的安置場所像是禮堂、教室,只有簡單的桌椅,較難提供如同家屋的隱蔽環境,有時還有身分未確認的分子出入,根本是毫無隱私又不安全。所幸世界展望會社工人員也來協助照顧兒童,許多教會及善心團體亦前來慰問。安置所的災民無法像軍隊一樣做行軍管理,可以就地起居歇息,大家在生活上也有許多不方便,紛紛吵著要回家。在這樣的處境當中,女性帶來的溫暖、可靠特質便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將安置所營造成如同家居式的環境,男性或許覺得沒有差別,但當我們看見婦女們將床單、大毛巾掛起來,做出簡易的遮蔽,出門時也因為習慣細心照料家人,因此避難時所攜帶的隨身行李可說相當實用,在這段短時間的克難生活中,不難看出女性真的是家庭的核心,總能體貼地照顧一家老小。

從一個天災中,看見面對災害的婦女,安頓家人、齊心服事,或許這些舉動並不會特別被報導,但是看在同為救災人員的眼裡,依然是偉大、令人動容、實踐愛的力量的具體見證。婦女不只是出於本能地照顧家人,同時也參與在群體的工作中,值得眾人給予最大的敬意。

文章出處:<女宣雜誌>第412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婦女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