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20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樂揚真理~夜之光華
作者 / 程沐

「願神憐憫我們,賜福我們,用臉光照我們,好叫世界得知祢的道路,萬國得知祢的救恩。」(詩篇67篇1~2節)

夜曲(Nocturne),在鋼琴曲中是一種呈現夜晚靜寂的自然氛圍和抒發作曲家夢幻情懷的浪漫作品。這種風格的鋼琴小品源自19世紀,由英國鋼琴家兼作曲家約翰‧費爾德(John Field,1782~1837年)創作出來。波蘭鋼琴家兼作曲家蕭邦(Frédéric Chopin,1810~1849年)承襲費爾德的夜曲風格,並且加以發揚光大,譜寫出21首夜曲。直到如今,這21首夜曲仍然被許多鋼琴家演奏著。

■表情豐富的緩板

蕭邦夜曲中編號第20首〈表情豐富的緩板〉(Lentocongran espressione),是他20歲時的創作,蕭邦將此曲獻給他姊姊路德薇卡(Ludwika Chopin)。此曲未在蕭邦生前出版,而是到他死後才被發現,一直到1875年才出版。2002年,此曲出現在電影《戰地琴人》(T h e Pianist)裡,因著電影《戰地琴人》大受好評,這首〈表情豐富的緩板〉知名度也隨著大增。

《戰地琴人》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影片描述一位波蘭猶太裔鋼琴家華迪史洛‧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1911~2000年)在二戰時期躲避德國納粹迫害的經歷。影片一開始,映入眼簾的是1939年波蘭華沙的街景,黑白畫面加上〈表情豐富的緩板〉沉重的序奏開場,預告著波蘭即將面對的苦難。一雙正在彈琴的手出現在畫面中,史匹曼正在華沙廣播電台演奏這首夜曲。浪漫的琴聲在手指間流洩出來,同時遠方開始傳來砲擊聲。起初,史匹曼對砲擊聲不以為意,繼續彈奏著,但是砲擊聲越來越大,史匹曼開始緊張不安。結果一顆砲彈擊中電台,史匹曼的彈奏被迫中斷!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20世紀是人禍橫行的世紀。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和共產極權主義,光是20世紀死亡的人類數目就遠超過千萬,世上沒有哪種生物會像人類一樣因私慾而瘋狂自我殘殺。為什麼20世紀會有如此浩劫?我們可以回溯至18世紀找到些許答案──其中,18世紀產生的浪漫主義是答案之一。蕭邦的夜曲〈表情豐富的緩板〉正是浪漫主義下的產物。

■人文主義無解之題

蕭邦的音樂被歸類為浪漫樂派,浪漫樂派的特色就是把浪漫主義崇尚自然情感的精神帶進音樂裡。這樣的音樂最早見於貝多芬的作品中,之後有韋伯、舒曼、李斯特、蕭邦等作曲家陸續創作同樣類型的音樂。浪漫主義高舉人的情感,貶低啟蒙運動所高舉的理性,強調情感應該無拘束地釋放出來,依循個人情感來解釋萬事萬物。所以浪漫派音樂反對古典樂派那樣強調形式,認為音樂應該從形式中解脫,自由釋放出個人情感。

雖然浪漫主義和啟蒙運動彼此對立,一個高舉情感,一個高舉理性,但它們卻有一個相同本質:以人為中心來詮釋萬物,這就是所謂的「人文主義」(Humanism)。什麼是「人文主義」?根據薛華博士(Francis Schaeffer,1912~1984年)在其著作《前車可鑒──西方思想文化的興衰》中所說:「這種價值體系基於人是一切的標準、人是自主的、完全獨立的這些信念。」源於如此信念的人文主義者,相信人憑著自己的力量可以解決世上一切問題。但人文主義者真的實現他們所期盼的嗎?顯然沒有。18世紀的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19世紀的達爾文進化論和馬克思共產主義,這些源於人文主義的思想到了20世紀產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戰地琴人》中代表浪漫主義的夜曲〈表情豐富的緩板〉敲響了波蘭猶太人的喪鐘,600萬猶太人在20世紀慘遭納粹屠殺。雖然史匹曼最後逃過了死劫,戰後再度在華沙廣播電台彈奏同一首夜曲,但他再也無法和死去的家人團聚了。

人文主義者既然無法憑著自己解決世上一切問題,那我們還有其他出路嗎?有的,我們可以從另一首「夜曲」中找到答案。

■救贖宏恩的黎明

蕭邦於1830年創作〈表情豐富的緩板〉,在此12年前,一位奧地利小學教師兼教會風琴師格魯柏(Franz Xaver Gruber,1787~1863年)譜寫出一首名曲,這首曲子的知名度遠勝蕭邦的任何一首作品。格魯柏寫的曲,加上天主教神父摩爾(Joseph Mohr,1792~1848年)填的詞,寫成了〈平安夜〉這首歌曲,描述2000 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一位嬰孩在以色列伯利恆降生的故事。

回顧過去,人類的歷史由人本與神本兩種思想交織而成。一種可由蕭邦〈表情豐富的緩板〉代表,另一種由〈平安夜〉代表。這兩首「夜曲」,相同點在於它們都在描寫夜色,但不同點在於一首闡述以人為萬物中心的人文主義,另一首則宣揚以造物主為世界中心的神本主義。當我們用神本主義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人文主義失敗的原因,答案就是人已經「全然敗壞」。人違背、不遵守神的命令,從原本無罪的狀態墮落,而罪污染了人各方面的理性與感情,所以人文主義者想要憑自己解決世界的問題無異於緣木求魚,唯然回到造物主面前,問題才有可能獲得解決。人如何才能回到神面前?就是藉著〈平安夜〉裡吟詠的那位嬰孩「耶穌基督」。

唯有藉著耶穌基督,人才可以脫離罪的轄制;唯有藉著耶穌基督,人才可以得著新生命。耶穌基督如同〈平安夜〉歌詞所形容的「萬暗中,光華射」,讓信祂的人,在黑暗裡看到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2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