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姐妹開步走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349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不只是心靈寄託
作者 / Shirley

朋友常年茹素,雖在她身上見不到佛家子弟的特色,但她認同自己是個佛教徒。她性格討喜,為人正直,熱情活潑,在待人部分,她敬重長上,樂意助人;在接物部分,她論起茹素的必要性,言談中是現今政治正確的動物權觀點,眼神滿是憐憫與正義。總之,她是個眾人眼中天真素樸的老好人。

只是,老好人也有煩惱。

某天,她忽然傳個短訊,問我:「欸,星期天做什麼?」

我懷著滿腹問號,遲疑個老半天,心裡盤算著:是「她傳錯訊息」?還是「我與她有約而我忘了」?最後,我壓下這些問號,戰戰兢兢地回了一句:「做……禮拜?」

她見了只回道:「好好禮拜,心靈的寄託是一定要的。」

接著,她開始說起自己近來工作遭遇的瓶頸,唉聲嘆氣地談了許多發生在她身上的不公平際遇,並且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一些應對進退之道。

*憑己之力

她說的並不浮誇。先前與她碰面,我留意到她原本清秀的臉蛋布滿青春痘,久久不消,這是壓力過大以致荷爾蒙失調的症狀。她看來雖仍是活潑熱情,但眼睛底下明顯浮出青影,也為她的輕快蒙上一層陰影。只是,她在吐露自己苦情的當下,我也發現,她一股腦傾倒出來的,都是自認未被善待的控訴。

朋友問我,如果換成是我,我會如何處理她遇到的問題。我沉默片刻,據實以告:「我會禱告,把痛苦放在禱告裡。即使內心焦灼,淚不能止,我也會盡好本分,等候神,滿心祈願祂旨意成就。」那時,我似乎聽得見朋友心裡悶哼了一聲說:「就心靈的寄託嘛!」

果不其然,只見她急急回問:「這樣的你不是很辛苦嗎?你不就不能做自己?」

我了解,我給她的是一個非典型答案。在這個高舉意志、過度強調人本主義的世界中,若我腦袋夠清楚,要想得到她的尊崇,那我就該說些「標準答案」,諸如:強調自己堅守專業信念、忍辱負重。

我也知道,對於自認為無神論者的這位佛教徒朋友而言,我的答覆不僅少見,並且刺耳。在她的思考模式裡,上帝本然不存在,只是人類思想出來的一個供人類寄託自己心靈的庇護所。人類才是上帝的主宰,何必委屈自己服從於上帝,甚至說「願祂旨意成就」?若人類這麼做,是被自己的執念控制住,那一定是辛苦的,畢竟是自己捆綁了自己,是自己捨棄了做自己的樂趣。

但是,這樣的思維何等矛盾自欺!「做自己」乍聞鏗鏘有力,在朋友的語意脈絡裡,透顯的卻是控訴或要求他人配合的想望。

*委身基督

某次主日禮拜結束,中午用餐時,我拿出手機一看,發現朋友竟傳訊過來,她希望我在做禮拜時,能為她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讓她盡早開悟。這次主日中午,又見她傳了短訊過來,訴求相同。我看了不禁失笑,心底泛起柔情。

是的,我要為她禱告,但不是求主讓她盡早開悟,而是要求主開她心目,願主將悔改的靈放在她心中。以自我為中心,總要人改變來迎合自己——把自己當上帝、當君王,甚至是當宇宙中心——這是我們的慣性思維,但是,這樣的思維卻是造成我們不愉快的根本原因。

天父上帝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章8~9節)感謝天父施予憐憫,指教了我的心思意念,教我順服於祂的道路與意念,讓我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愁煩。更感謝天父賜下祂的獨生愛子,使我們得以藉著主基督,向罪死,向上帝活。

如此安穩委身在主基督之中的意念,深深影響了基督徒的生活,甚願基督徒們的思維言行,能使世人看見:信仰,並非一處我們的心靈寄託,而是塑造我們生命的重要基底。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7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