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2517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柏林法國難民避難所
作者 / 郭毓安
法國難民教會

■柏林主教座堂

柏林最有名的教堂是位於博物館島的主教座堂(Berliner Dom),黃昏時分沿著Spree河岸漫步,金色陽光在教堂頂上灑下餘暉,光影下的教堂巍巍佇立,相當宏偉美麗。主教座堂是在19世紀末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在原有教堂上重建的,當時德國剛在普法戰爭戰勝而處於黃金時期,整體建築有德皇威廉時代特有的新古典、新巴洛克、新文藝復興混合風格,成為當時信義會主要的教堂。

進入教堂內殿,金碧輝煌的擺飾,與天主教教堂相比不遑多讓,反而與新教教堂強調的簡潔莊嚴有些格格不入,或許是因為德皇當初建造的用意,就是要展現出德國當時的繁榮與強大。教堂內部每個柱子上方都雕刻著不同宗教改革領袖的雕像,有馬丁路德(Luther)、墨蘭頓(Melanchthon)、加爾文(Calvin)、慈運理(Zwingli)等。因路德與麥蘭頓在信義會裡的重要地位,他們兩人的雕像分別擺放在前方兩旁的柱子上方。這些宗教改革領袖們都有共同的姿勢,就是一手拿著聖經,另一手則指向聖經,提醒著眾人,信仰的根基必須要回歸到聖經上帝的話語。

■法國難民教會

下午時分的士兵廣場(The Gendarmenmarkt)感覺非常悠閒,廣場南北兩端各有一座漂亮的圓屋頂教堂從兩方互望。當地人簡稱南邊的教堂為德國教堂(German Dome),而北邊則為法國教堂(French Dome),為18世紀法國改革宗教會會友遭信仰迫害逃離法國,來到這裡所興建。

當宗教改革在歐洲北部許多國家所向披靡,在法國卻遭受強大阻礙。法國國王竭盡所能迫害教會,1685年路易十四世「太陽王」禁止任何教會聚會,造成宗教難民潮。10月29日,布蘭堡選帝侯、後來的普魯士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Wilhelm)頒布波茲坦公告(Edict of Potsdam),雙手歡迎法國信徒遷居他的領地。公告頒布後,柏林湧入5000多位因信仰逃離家園的難民,佔了柏林約四分之一人口,難民擁有許多技能,直接促進了商業的興盛。

難民們在1701~1705年間建造了教堂,爾後的300多年間,經過許多次修繕,更趨近新巴洛克風格,教堂出入口旁刻上「在霍亨索倫(Hohenzollern) 王室保護下建於1705年,並在1905年整修。給社區的祝福,將榮耀歸給上帝。」紀念碑文保有加爾文主義傳統,刻著:「將一切的榮耀歸給上帝。」

二次大戰期間,教會受到嚴重的破壞,1977年才開始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教堂盡力保存1905年裝修的面貌,增建了地下室。現今一樓是教會殿堂,樓下則是「難民餐廳」,記念這段特殊的歷史。

教堂內擺設非常簡潔,講壇在殿堂前方的中間位置,下方則是聖餐桌,聖餐桌上擺放著聖經,仍保留著改革宗教會傳統。傳統改革宗教會為了與天主教區分,嚴守十誡第二條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麼形像」,連十字架都捨棄。管風琴上方有裝飾品叫做「上帝之眼」,是典型的新巴洛克風格。

建築塔樓另一端是1935年成立的法國改革宗難民博物館,見證了過去幾百年來的歷史。今天的法國教會仍約有1200名會友,只不過禮拜的語言已經改為使用德文。

這段法國改革宗難民歷史,提醒身為改革宗的長老教會,持續關心難民議題。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許多人因為戰爭、信仰迫害等因素而逃離家鄉。台灣本地也因為不合理政策,如土地不當徵收,讓許多弱勢族群成為另一種類型的「難民」。除了傳統的人權關懷之外,信仰上我們也必須責無旁貸關心所有經濟與政策的不公義。

■德國歷史博物館

德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相當豐富,詳細介紹了各個時期德國的歷史。如果對於建築有興趣,可至歷史博物館新館展出地點Pei-Annex,這是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在德國接的第一個設計案。

歷史博物館展出許多相當有趣的宗教改革時期文物。譬如最早於1522 年9月印刷的德文新約聖經,因為在9月印刷,也稱為「9月新約」(September Testament),以及 1535年出版的豪華版德文聖經。路德翻譯的德文聖經,除了讓當時的人們可以用日常使用的德文直接閱讀聖經之外,更是現代德文發展的重要基石。

這裡也可看到德國知名畫家老盧卡斯與小盧卡斯父子(Lucas Cranach Junior/Senior)所畫的宗教改革領袖素描,包括路德與妻子凱撒琳(Katharina von Bora)、路德的同伴墨蘭頓等,並展出了其他知名畫家描繪的宗教改革領袖,包括一幅把幾位宗教改革領袖聚集在圓桌前討論的畫《路德與改教家》(Luther im Kreise von Reformation),圖中人物有路德、加爾文、墨蘭頓、布賽爾(Bucer) 等,整幅畫作看起來就像最後的晚餐。

博物館也展出宗教改革時期,天主教與新教不同背景畫家們的畫作。透過畫家的描繪,讓我們看到新教與天主教對彼此互存的刻板印象。例如天主教畫家把路德畫成有七個頭的異端,藉此表達他是個自我矛盾的人;而新教畫家其中一幅圖,則用約翰福音10章1節所說的:「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把教宗、主教等天主教領袖們描繪成強盜。

博物館也展出以前禮拜堂使用的沙漏,因宗教改革注重回到聖經,因此簡化禮拜儀式,讓講道佔用主要時間,路德建議一般講道以一小時為指標。因當時尚無手錶或時鐘,因此沙漏是計算時間的最佳工具,禮拜堂的沙漏除了幫助傳道者掌控時間,參與的會眾也可以透過沙漏了解時間長短。

文章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315期

圖片來源:Serene 攝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