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73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原民教育之道1
信心與笑容,帶孩子走向未來
作者 / 採訪、攝影/方雅惠

[編按]原民教育如何幫孩子找回文化,甚至走上國際舞台?無論體制內外,三位基督徒的努力,印證了課輔幼教創始人福祿貝爾所說:「教育之道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走進位於屏東縣泰武村吾拉魯滋部落的泰武國小,入口即是童話小屋般美麗的圖書館相迎。「家庭、社區缺乏的,學校要加倍地給!所以我們讓孩子每天一進學校,先待在圖書館至少閱讀30分鐘。」校長伍麗華說。

環顧泰武國小校園,從小朋友創作的木雕作品、班級牌,到每個角落、每條走道、每根屋樑,處處充滿排灣族美麗的圖騰及各國文字, 除了視覺上美的享受,也充分發揮境教效果。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2009年,伍麗華8月1日接任校長,還沒來得及展開校務經營,8月8日便遇上莫拉克颱風,校舍毀於一旦。而後泰武國小經過4次搬遷,在伍麗華爽朗笑聲的帶領下,卻每次都能以這麼美麗的姿態重生。

■艱苦童年,信仰相伴

伍麗華的堅韌源於堅實的基督信仰。她生於高雄茂林魯凱族部落,教會生活是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伍麗華5個兄弟姊妹,紛紛為了下山讀書而住進六龜育幼院,她7歲時也被送下山,在不同親戚家寄人籬下,「那時遇到困難,爸媽只能叫我自己禱告。」

辛苦的童年雖然讓伍麗華至今想起仍忍不住哽咽,但因有信仰陪伴,禱告成為最重要的力量,也磨練她堅強的心志。看到周遭太多走偏的例子,伍麗華深感,部落的孩子長大勢必要離家,唯有信仰是一生的幫助。「吾拉魯滋的教堂在永久屋落成後兩年半才蓋,太晚了!走進教會,孩子才有抓住他們不要走偏的力量。」

伍麗華求學的歷程成績一直優異,不僅自屏東師專畢業當上老師,最後更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校長。然而,當上校長,還沒開學就遇上學校全毀,成為她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試煉。

「天災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人心的毀壞。」風災後,部落為了國小臨時校舍落腳何處起了爭執。伍麗華原本希望孩子們回到前幾年廢棄、位於山上的分校校區,正當她為好不容易找到的整修經費開心,卻有老師只圖上課離家近,寧可因陋就簡,不願意回到部落上課,因而釋放錯誤訊息拉攏家長與伍麗華作對,甚至在校門口拉白布條抗議。

伍麗華見狀,只好主張廢校,「重建之路耗時多久無法預期,單取得土地就是很大挑戰,可能花上七、八年,但學生不能一直寄人籬下。」此言一出,部落大為譁然。於是她又嘗試說服部落打硬仗,為部落留住一所學校,給孩子最好的,她的熱誠終於打動眾人,取得共識。

雖然經歷一場爭戰,但因著基督信仰,伍麗華也有所反思,並選擇了饒恕與包容,「本來人就很軟弱,為什麼要恨他們呢?」她沒有花太多時間怨懟,而是一頭栽進校區重建的工作,並在短短幾天內便締造當上校長後第一個奇蹟。

當時距離開學不到兩個禮拜,如何能夠在原本廢棄的4間教室整理出最好的環境?伍麗華很快抓到重點是:「要靠布置,而且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因為這是孩子的受教權。」

伍麗華憑信心走險棋,她預期會有愛心捐款湧進,先申請捐款專戶預備接受;聯絡工作全部自己來,在經費還沒有著落前便開始把水電、裝潢等工程一一發包出去,風風火火開始進行教室改造,並承諾工程完工立刻付現金,「當時我設定的底限就是自己先墊工程款。」

然而,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正如伍麗華預期,來自各方的小額捐款很充裕,不僅足以支付工程款,甚至供應了後來在永久校區的設備。

儘管在搬到永久校區前幾度搬遷,旁人一直勸伍麗華不知能在那個地方待多久,不要浪費,但泰武國小每次遷徙的校舍都是美侖美奐,令人讚嘆不已。伍麗華表示,孩子成長只有一次,儘管生活遇上巨變,學校仍然要正常運作,該有的一定要有,沒有閱讀室,便在走廊弄個閱讀角落;以前有的活動照常舉行,沒有地方辦運動會,就算借場地也要辦。「不要因為環境怎麼樣,就找藉口屈就,這樣會更不正常。」

每次遷校,伍麗華都堅持給孩子最好的,「因為對他們來說,機會只有一次。當用就要用,但不是亂花,這些錢本來就是要花在孩子身上。」事實上,先前的嘉興臨時校區,後來便成為假日學校場地,同時借用給6個單位,一點不浪費。

■扎根部落,走向國際

不僅硬體用心,伍麗華在教學上也長遠規劃。風災發生第一個月,經教育部簽約做企業媒合認養,確定未來重建學校後,泰武國小便開始設計課程。去年一舉拿下閱讀磐石獎,今年更代表屏東縣參加教育部教學卓越獎選拔。

風災發生後,伍麗華很快與老師討論到平地後最擔憂的兩件事,結論是:文化流失更快,孩子競爭力差,適應新環境將雪上加霜。

「對原住民教育來說,很重要是:差異是認同的基礎。沒有差異,沒辦法回頭看自己到底是什麼?不一樣在哪裡?」伍麗華認為,人要有信心,就是認識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而不是一味比較人家有、自己沒有的東西,因此為將來學校課程清楚定調:把根扎深,做民族教育;把夢做大,做國際教育。「國際教育如果只是認識歐美的食衣住行育樂,那有什麼意義?我們有兩個方向,先從自身文化生活去連結,而且20年後要把我們的文化端上國際的舞台。」

於是泰武國小自編民族教育和國際教育教材,有課本、教師手冊,一個禮拜各上一節;內容為排灣族孩子量身打造,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孩子樂意學、容易懂,提升學習意願及成效,建立自信,願意更多學習。」譬如一年級開始上的英文課,便以孩子熟悉的太陽神話來引導,教太陽、陶壺的英文單字,因為容易懂,孩子學得很快樂。「建立學習信心後,以後接觸任何課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接下來,泰武國小還要自編國語、數學及自然,全部改成排灣族本位出發課程;此外,男生學雕刻、女生學刺繡,辦假日學校,讓孩子到部落跟老人家學習;也辦遊學課程,讓外面的人進來學校,學生則抽籤予以接待。

事實上,泰武成立約8年的古謠傳唱隊已開始在國際發光。捨棄歐美發聲方式,以傳統唱法土法煉鋼,將一首歌唱上千百遍,憑天賦融合成天籟之聲。不僅於2012年一舉拿下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詮釋獎」,去年與葛萊美獎得主Daniel Ho合作第2張古謠專輯《歌,飛過群山》,也二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及「最佳演唱組合獎」,伍麗華說:「上帝給你什麼就是最好的,一定有祂的美意。」

目前泰武國小全部147個學生,一半以上來自村外,顯見已建立口碑,但伍麗華說:「這是迎向更艱難的挑戰,因為我們站在歷史的浪頭上,要為學校未來一百年、兩百年奠定基礎。」總是放聲大笑的她認為再怎麼艱難,也覺得有盼望:「有上帝在,有什麼好怕的?哈哈哈!」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251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