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歷史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342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從尼波山上鳥瞰流奶與蜜之地
作者 / 郭錫聰

2012年3月22日至31日,我參加以色列及約旦之旅,前4天及最後2天在約旦境內。第1天,抵達約旦阿曼機場後,先參觀了「摩西之泉」,然後就上了海拔870公尺的尼波山(Mount Nebo)。

■流奶與蜜的迦南地

山上有幾座紀念碑、第6世紀遺留下來的馬賽克圖案遺跡、一個規模不大的修道院及一座義大利藝術家創作的「摩西銅蛇」雕塑。有團友認為尼波山其貌不揚,不過是平凡的一座山頭,哪裡能算是觀光景點?但對基督徒而言,此地乃聖經中所記載摩西登過的山頭,深具歷史的意義,還是值得一看。

從山上鳥瞰「流奶與蜜」的迦南地,可說一覽無遺。以「流奶與蜜」來描述那片土地,很容易引人遐思, 以為迦南地是翠綠蒼鬱、鳥語花香之境,但或許看慣了寶島台灣的青山綠野,那片土地並不如想像中的風光旖旎。其實,迦南地適於耕作、百花爭妍、真正出產蜂蜜之地,只限於地中海沿岸及北部的加利利湖一帶。至於南部靠死海的土地,則是乾旱黃土, 不適於農耕,但能放牧,生產牛、羊之奶。因此,將迦南地稱為「流奶與蜜之地」,也堪稱名符其實。

■黃沙滾滾的曠野

在約旦境內旅遊的第2天及第3天,遊覽兩處世界著名的觀光景點,一為佩特拉(P e t r a),另一為瓦地倫(Wadi Rum),這兩處的風景都是黃沙滾滾、禿山崢嶸、巨岩嶙峋、寸草不生,可是雄壯宏偉的曠野景觀, 實在讓遊客嘆為觀止。但繼而想想, 如果不幸流放到這種荒涼的曠野生活,是何等地悲哀!摩西帶領百姓流浪曠野40年,其間所經之處,想必也是相差不多。因此,當摩西站在尼波山上,遠眺迦南地,與曠野對比之下,那並不出色的迦南地,在他的眼光裡,應該也算是「佳美之地」啦!

摩西不愧是一位神託付重任、了不起的偉大領袖,他不但要安撫百姓對惡劣生活環境的埋怨,也要對付周遭虎視眈眈的各民族,在沙漠地帶有亞瑪力人及米甸人,約旦境內則有以東人、摩押人及亞捫人。摩西在曠野流浪的末期,來到約旦的境內,上主耶和華告訴摩西,以東人為以掃的後裔,摩押人及亞捫人為羅得的後裔, 祂已將土地賜給他們為業,所以不要與他們交戰。但當以色列人差遣使者向他們借道經過時,這些民族不但不准,連向他們買水喝都不成。

這些與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的民族,為何如此嚴峻絕情呢?想必是當地水的資源有限,在乾旱之地,當地人用水已捉襟見肘,哪有多餘的水提供給外人?何況當時以色列民族,光是戰士就有60萬人,老弱婦孺及利未人還不計數在內。這麼龐大的人口, 加上隨行的牲畜,用水量當然驚人, 萬一讓他們入境,卻賴著不走,麻煩可就大了,莫怪會遭到人家的排斥。

■可望而不可及的應許地

摩西費盡心思,經歷千辛萬苦的轉折,終於把百姓帶領到約旦河的東岸,然後派使者向亞摩利人的王西宏借道經過,他不但不允許,並要攻擊以色列人,終於被殺,以致亞摩利人的城邑及土地都被以色列人奪取。

接著以色列人轉向巴珊去,巴珊王噩也與以色列人交戰,遭到與亞摩利王西宏一樣的下場,土地落入以色列人的手中。摩西將奪得的土地,分配給流便及迦得兩支派及瑪拿西支派之半,總算在約旦河之東岸,穩住陣腳,做為攻佔迦南地的橋頭堡。

摩西懇求上主耶和華讓他帶領百姓過約旦河進入迦南地,無奈因為以色列百姓在曠野討求米利巴水時,他得罪了耶和華;上主囑咐摩西上尼波山,可以遠遠的觀看,卻不得進去應許之地。摩西終於死在摩押地,埋在那裡,未踏進迦南地。由他的接棒人約書亞,繼續領導百姓進入迦南地。

當年摩西站在尼波山上,遠眺應許之地迦南,卻不得進入,內心一定是悲喜交集吧!

*  *  *

這次以色列、約旦之旅,存著朝聖的心情,旅遊重點放在以色列;選擇經過約旦境內,只是因慕名佩特拉這座玫瑰古城,也就是《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 usade )電影的拍攝地。本來以為約旦與聖經沒有關連,回來後,再次複習舊約出埃及記、民數記及申命記,並對照聖經地圖,才知道摩西帶領以色列百姓流浪曠野的末期,就是在約旦的境內度過,也算是我個人意外的收穫。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149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