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教會人物誌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982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設書院不忍原民少女入歧途
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創辦者貝德芬
作者 / 姑目‧荅巴絲

宣教師貝德芬(Anna Begemann)女士,1900年12月31日出生於德國北威州富托小鎮(Vlotho),父親務農維生,母親專心家管,他們育有4個子女,貝德芬排行老三。父母2人都是虔誠愛主的基督徒,皆加入德國婦女佈道會參與宗教事工。

年少時代,貝德芬常在夜裡暗自啜泣,一種罪的壓迫感迫使她渴慕主恩。1926年1月16日,時年26歲,在一場的佈道會中,神的話臨到說:「我在這裡,呼喚著妳!」於是,貝德芬決心將自己獻身事主。而後,至1930年間,她為了預備成為海外宣教師,積極尋求各種訓練管道,學習家政、就讀馬奇女子神學院、到波頓哈根與杜賓根大學學習護理與助產士。

貝德芬一生在戰爭與疾病的煎熬中度過。大哥在第1次世界大戰中戰死沙場,她自己在槍林彈雨中飄洋過海前往到中國,母親最後也病死於2次大戰期間。貝德芬患有心臟病,但憑著堅定的信心,凡事仰望主,勇敢地走過長達57年的宣教旅程──在中國18年(1932)、英國及德國5年(1950~1956)、台灣27年(1956~1983)。

貝德芬自1956年展開在台灣的宣教旅程。1956至1958年間,她在埔里、魚池、日月潭、仁愛及霧社山區的宣教工作都不盡理想,因年近60歲,深知身體欠佳,意識到自己沒有太多時間與精力可學習河洛話,或經常往返原住民部落。適逢這段時間,許多外國宣教師及本土菁英在埔里從事醫療傳道事工,例如,孫理蓮、謝緯、徐賓諾等所做的工,深深感動並影響貝德芬。後來,在禱告、深思以及與同工的商量下,由徐賓諾醫師與孫理蓮提供土地,謝存慈姊妹提供教學經驗,1959年1月19日在埔里愛蘭台地設立了「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並由貝德芬主掌校務工作。

貝德芬之所以決心從事原住民婦女教育事工,起因於幾年來往返部落過程中,原住民清純少女的模樣,不斷地浮現在她腦海裡,她打從心底喜愛並關心她們。面對1960年代後,原住民社會與外界接觸與日俱增,主流社會教育與生活型態,強勢侵入影響著部落的文化價值。貝德芬知道部落教育資源不足,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她擔心原住民部落少女面對劇變社會,若欠缺適當的教導,可能禁不起外來的誘惑而誤入歧途。因此,她希望藉由書院的設立,培養她們聖經知識、屬靈生命、服事能力以及生活技能,有朝一日成為兒童、婦女、青年以及牧師娘等領袖,畢業後再回到部落教會與牧者同工,為宣揚基督的福音齊心努力。

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以宗教、宣教、品格教育為導向,課程內容以聖經為主,例如:聖經大綱、福音書、保羅書信、教牧書信、摩西五經、個人佈道、婦女事工、兒童事工、教會歷史、如何講道以及基要道理等科目;為強化學生語言與生活技能,也開設國文、英文,音樂、家政等課程。2年的學程採住校制度,邀請地方教會牧者及外籍宣教師,以兼差的方式納入教師陣容。學校以貝德芬嚴以律己的生活方式,帶領師生進入靈性操練、課程學習,假日時也走出校園,進入鄉村或部落的教會,從實戰經驗中學習服事主。

初到台灣的貝德芬,只有一些旅費和生活費,學校的經費完全是外援支助,特別是德國婦女祈禱會,憑著其堅定的信心,關心與支持著學校的需要。因此,當她使用一筆筆愛心捐款時,她都會詳詳細細的記錄。在微薄財力的情況下,開源節流,帶領師生過著捨己及力求簡僕的生活,例如,將校園空地開闢成菜園,使生活盡量自給自足。她常說的口頭禪:「有啥子,吃啥子!」(四川口音)每遇到經費匱乏的窘境,便藉著禱告及信心的話語,說:「我不向人要,但我要向神要,因祂是萬有的根源;我不向人流淚,但我要對神流,因為祂是豐富的。」這些話,道盡了她在異鄉的宣教旅程──憑著信心而活,走過無數艱辛之路。

2000年2月4日,為了記念宣教師貝德芬捨己愛人的精神,校方為她立碑為文,寫著「福爾摩莎服侍善工」、「在微小的人身上服務基督」。2000年6月15日,第39屆畢業生走出校園,也象徵著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教育事工走入歷史。41年篳路藍縷的歲月中,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共培育416位學生,進入台灣各個原住民部落,默默地以不同職分與上帝同工。從一粒種子──貝德芬的捨己愛人,結出416個子粒,持續在原住民的土地上,散播耶穌基督的愛與希望。

小檔案:貝德芬,德國人,1900年生,1983年葬於台灣,來台宣教27年(1956~1983年)。於1959年創設位於南投埔里的山地伯特利聖經書院,專門教育原住民婦女,培育生活技能及屬靈生命,並回部落服務、宣揚福音。書院於2000年因經營困境而停止。

文章與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077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