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原知原味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925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好食主張-糧食危機篇
尋回農業來解危
作者 / 黃仁志

【編按】主禱文中「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是懷著感恩享用上帝的賞賜,但我們所吃所喝,是合乎神心意的飲食嗎?栽種、養殖的過程是否有不公義,對環境友善、對人體有益嗎?本專欄將連續四週來探討,如何做到種得健康、吃得健康。

台灣農產品品質優良、農民技術高,但會不會有一天,我們沒東西吃?清華大學彭明輝教授最近出版的新書《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告訴我們這種事情確實可能發生。

過去在全球體系的貿易中,認為國家之間專業分工,再跨國交易,不僅可使大家以較便宜的價格來取得所需,同時也創造了該國最大的利潤。可是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現在石油供給量減少、油價持續上漲,已經使能源消耗對於跨國糧食貿易的問題更加惡化。一方面,石油減產將使機械耕作成本及運輸費用提高,帶動價格上漲,影響各國對糧食內需和外需供給調節政策改變。另一方面,為填補能源使用的需求,對於生質燃料的需求也將大量使穀物生產用地轉作生質燃料作物,更牽動全球糧食可交易量的減少。此外,跨國大型種糧公司對於種子技術和屯糧操作的掌握,加上全球期貨市場對於糧價的操作,都使得糧食的議題更加重要。

根據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台灣目前綜合糧食自給率僅有30.6%,並且隨著農地被徵收開發、農地違法轉用,以及休耕政策造成的農地貧瘠等現象逐漸惡化。糧食自給率的低落,除了國外農產品的強勢入侵外,還牽涉了國內相當複雜的社會關係。簡單說,因為長期以工業與服務業發展導向的社會價值觀,貶抑了農業的多元價值和重要性,同時也剝削農產品應有的價值。

舉例來說,當工業發展為追求更高利潤而剝削工人的收入時,為了追求溫飽的工人也只能盡可能壓低維持生活的各種支出,然後就希望菜錢越低越好。此外,農村中目前存在的各種工廠與別墅型農舍,對於陽光、水、土質等耕作環境惡化的問題等,也都對農產品質量的提升造成非常嚴峻的挑戰;而被迫移往高山墾植的農業,則是進一步影響了環境敏感地的國土保育問題。

低落的農產價值、逐漸惡化的耕作環境,使得許多老農不希望第二代持續務農,更期盼農地能夠經過土地變更提高售價。於是,內在的耕作人口逐漸攀低、農地大量轉用,以及外在為回應WTO規定,降低進口農產品關稅而大量削弱國內農產品面對市場價格的競爭力等,都是造成台灣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的原因。

糧食自給率低,跟其他國家買更便宜的糧食不就好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其他國家不願意再賣糧食給我們時,怎麼辦?再有錢也買不到吃的東西時,怎麼辦?因為擔心糧食問題會影響國家主權問題,所以越先進的國家,越把糧食自給率視為國家政策的重要項目。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過去已經有不少人提出跟購買台灣自有產品有關的策略,而且也嘗試透過購買合作社、農夫市集,以及社區協立農業等方式來進行,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持續參與的事情,甚至是直接跟本地農民購買,減少中盤商的轉手利潤,同時兼顧消費者的利益和農夫的利潤。但是,糧食自給率要提升,除了需要國家政策在多方面的改變以提供農業穩定的發展基礎外,更需要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農業不只是另一種勞力工作,「看天吃飯」指的並不是隨興的愛做不做,而是需要耐心、毅力,以及為了耕種出好產品所需的種種知識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忘記,農業是我們的根,那裡有我們一切發展最基礎的源頭。

■關心農業危機
1.了解並監督農業政策,是否造成農村凋零。
2.尊重農人耕種好產品的用心與智慧,珍惜農業。

(作者為台灣農村陣線成員)

文章及圖片來源:<台灣教會公報>第3092期


資料提供單位:台灣教會公報社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