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管理
 
講道分享
詩歌分享
研經網站
經課表
新眼光讀經
一領一.新倍加
 
陳牧師專欄
信仰專欄:
鄉土關懷
姐妹開步走
原知原味
教會人物誌
青年青不輕
信仰與生活
講道稿
出版品與雜誌:
女宣雜誌
新使者雜誌
站內文章搜尋
信仰專欄 > 鄉土關懷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點閱次數:1024
字級調整:
上一則 | 下一則
這是靈性的旅程!
作者 / 陳佩儀

果實和種子,
代表樹木家族的一個世代已抵達終點,
也是生命即將向前開展的轉捩點,
它與嫩枝、綠葉和花朵交織、
也與甘甜美味與馥郁香氣揉合,
釀造豐盈的溫馨記憶與繽紛美夢。
這全部,填滿一粒一粒小小的球狀果實,
面對好要預備死亡與再生,
抽出新芽,展現生命與燦爛。
而你,我的商人弟兄,
你可曾明白,
在你所進行的交易中,
究竟蘊藏著何等奇妙的奧秘?
(雷恩Samuel Rayan)

這詩句訂在牆上好一段時間,再次拿起來讀時,心頭迴盪著最近不斷談論的彰化國光石化、台東美麗灣、非核家園…等議題。回過神來,心想,我們談論的究竟只是一個議題,或者,更深層的,這是靈性的問題,顯示人心破損的實況。

土地與人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土地與生命的景況總是互相映照「在聖經中,因著人的墮落,大地可受傷而至虧損其正常的生產活力。它會長出荊棘蒺藜,而人亦要汗流背地耕作才能得食。正因如此,大地成了人屬靈操練的所在。(註一)」在基督教信仰裡,我們清楚土地是上帝所賜,叫人在之上享受立約的祝福,也履行立約的責任,而這約的內涵彰顯的是公義、恩典、憐憫的道德責任,換句話說,土地乃是展現道德責任的地方。每一個土地使用者,便是跟上帝立約,承諾不是以佔有、貪慾來使用,而是照顧大地,照顧孤兒寡婦。

然而,如今我們面對的難題是土地擁有權。「擁有者」可以不顧國民生活安全問題,而單就「經濟利益」去運用他們的土地,而其他社群似乎沒有權力去決定那些土地的使用。若這個「擁有者」是貪慾的公部門,再加上隱藏資訊,矇騙人民、操弄媒體,則所謂的「人民作主」則成了「有權有勢的人作主」,而弱勢者的「做主」權力,形同虛設,更被扭曲。土地始終映照著人心的破損。

在金山長大,聽著父親說著搭遊覽車上台北抗議核廢的議題,也聽著父親說著深夜有著大卡車載著核廢料走過公路,進到掩埋場。上高中外出唸書,每天都得通勤路經核二廠,看著路邊「禁止開挖」的牌子,無法想像那塊土地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那一到春天就佈滿著美麗台灣百合的山坡下,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看著核二廠出水口排放出來的滾滾海水,透出異樣的顏色,一邊岸上悠哉的釣客,仍期盼著上鉤的魚兒,那翻騰的水花,混著詭異的味道。我在那一段公路來回無數次,直到2004 TSCM(Taiwan 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在台東展開核能議題,我才徹底的體悟到家鄉土地的秘密,原來是綿延千萬年的災難。那個土地是我的家鄉,有著環山面海的美麗景緻,有著仰賴農田跟漁業為生的單純人民,沒想到這樣的環境,卻被挑選成為承載千萬年毒害的地方,那個美麗的土地裡有著極大的不安。土地始終映照著人心的破損。

我的另一個家鄉,是母親的故鄉-雲林。從小最愛母親從那塊土地上帶回奶奶親手栽種的大蕃茄,裡頭塞上一顆梅子,那酸酸甜甜的絕妙滋味,是母親家鄉土地上的美麗味道。長大後才知道,酸甜的蕃茄、辛辣的大蒜跟一根根突兀豎立的六輕煙囪都被栽種在同一塊土地上。母親對於她的故鄉鮮少說些什麼,只知道在雲林的高齡阿嬤還在下田,還在耕耘著祖先留下來的土地,靠著土地的產出養活一代又一代。阿嬤會不會不知道那些煙囪怪物,已經悄悄的侵蝕土地,在她辛勤耕耘的作物上塗上一層陰霾?阿嬤會不會也不知道,那些吞雲吐霧的怪獸,也正侵蝕著她的健康,侵蝕著她以年邁的身軀守護著的子子孫孫的未來?多少辛勤的老農,以自己的生命揉合著土地,想安息在自己的故鄉。但,面對政府與財團掛鉤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老農們嘶吼著「毋通斷阮的生路,這是阮唯一的倚靠」,一根鋤頭試圖對抗一支筆。只是,過往的慘痛透露著一個事實 -- 一支筆尖的壓力,宰制著數個世代的生命,在吞雲吐霧的煙囪裡,掙扎。土地始終映照著人心的破損。

帶著六輕「成功侵略」的經驗,財團再度想要主宰彰化一片廣袤富饒的溼地,這個在國際間被視為相當寶貴的自然資產。「我愛彰化、不要石化」為什麼要反國光石化?這可以是一個提問嗎?跟上帝立約的百姓,怎能忽視不公義、貪婪、毀壞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發生。土地是靈性操練的地方,除了耕種,得食,還要阻止罪惡破壞的蔓延。土地的現況成了屬靈生命的一面鏡子。當土地被「不留餘地」的侵害時,我們怎能「無動於衷」的繼續安坐在教堂裡,因此,為什麼要關心石化亡國?這不是提問,而是基督徒面對屬靈生命必然的行動!只是,遺憾的是,我們仍聽見有教會長輩說:「不好好讀經靈修,關心什麼國光石化?」無怪乎,生態關懷者奧斯汀說:「現代的教會通常不將動植物及自然生命系統看為寶貴,不將他看為上帝創造的成員而珍重之、保護之。我們仍沒有承認他們是被贖群體的一員」,另,教會的逐漸世俗化,埋首於現代化的潮流中,也讓教會更無心關注到大環境的問題,C.S.Lewis說:『如果我們能讓人自問:「這樣跟不跟得上潮流?這樣是創新還是保守?這樣合乎時勢所趨嗎?」那麼他們就會忽略真正的問題了。』教會的逐漸世俗化,有能力映照出人心的破損嗎?但,無論如何,我們仍堅持走一條小徑。

2011年TSCM在一連串的反石化行動中,將更深的走入這塊土地,去看看溼地豐富的面貌,去聆聽蚵農的故事,去跪在那一片濕地中,仰視天空雙掌朝上,祈求上主憐憫的力量流入我們的心,流入這塊土地。願在那生命的流動中,眾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罪惡的力量失去喘息的機會。願踏在土地上的雙腳,謙卑領受泥土的氣息揉合入生命中,去體會上主創造時所吹的那一口靈氣,喚起所有生命的美好,修補人性的破損。

這是一條靈性的旅程,我們將無可避免的體會人性的沉淪,但卻有更大的恩典使我們得以成為溫柔的人,承受地土。

註一: 余達心,〈土地神學反思〉,《台灣環境倫理與生態靈修實踐》台北:生態關懷協會,p.122。

(作者為台北大專工作者)

文章來源:長青電子報
圖片來源:John 攝


資料提供單位:大專事工委員會
上一則 | 下一則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轉寄給好友分享
 
轉寄文章給好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Eamil:
分享的話:
 
個人閱讀心得分享
--無資料--
   鄉土關懷
 
站在宣教150周年的折點,省思與展望教會的影響力
恆春半島古戰場溯源
人多不一定正確
 
   姐妹開步走
 
唯獨耶穌 唯獨聖經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下)
培力,改變生命的機會(上)
 
   原知原味
 
人在異鄉 身不由己
復和之路漫長艱辛
剎不住的狂想人生
 
   教會人物誌
 
基督裡蒙接納是人生的轉捩點
飛越病時苦
宣教師愛與奉獻,畫出台東最美風景4-4
 
   青年青不輕
 
在看不見的生命角落看見主
用聲音連結世界4-4
用聲音連結世界4-3
 
   鮮知啟示
 
普世需要更多的和解與盼望
【樂揚真理】號筒響起時,我會在那裡
兩三個人的聚會
 
   信仰與生活
 
我為什麼不受洗?4-1
從最初之處實質革新
神學對生命倫理學之貢獻與影響
 
 
 教會歷史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下)
音樂事奉的神學反思(上)
宗教對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使用條款隱私權條款 聯絡我們


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gospel.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